时间:2019-09-03 来源:神经内科三区 编辑:中心医院
八月桂花初开时节,神经内科三区接收了一个濒临绝望的女性病人和她的家庭。
那些年,故事刚刚开始
这位病人57岁,半年前开始左眼视力无缘无故逐渐下降,她到处求医,医生诊断都是视神经炎,给予激素治疗,视力一度有所恢复,然后又再次下降,到了今年中,左眼基本失明,只剩下“光感”,就是只看得见有光,但是看不见实物,连家人的脸和手都看不到了,她惊恐地发现,近2个月,右眼视力也开始下降,外面精彩的世界逐渐远离,到处在各大医院眼科就诊,仍然是“视神经炎”,多次给予激素治疗之后视力并无明显改善,但好像也没有继续变差下去。
图1.《视物模糊》,原始图片来源于网络,经加工合成,侵权即删。
其实,坏事情一直没停
就在病人和家人都已经接受她将近失明的现实,做好了生活上的照顾细节改变之后,她的身体又出现问题了,这次是出现了持续的腹痛,不是剧痛,就是那种隐隐约约无法言说的闷痛,伴随着恶心、干呕,不想进食。这次,她住到了消化科,一通检查下来,医生无法发现她的腹部内脏和胃肠道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她的视力更加模糊了,更麻烦的是,她开始便秘了,再过几天,连小便都拉不出来,双腿也开始不听使唤,连在床上抬起来都没法办到。她瘫痪了!
图2.脊髓疾病的症状,原始图源于《Netter's Neurology》,侵权必删。
究竟是什么?
这个病人到底得了什么疾病?这次,主诊医师找到了神经内科医生帮忙,一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视神经脊髓炎”病例。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该病由Devic(1894)首次描述,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后数日或数周伴发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后来本病被称为Devic病或Devic综合征。资料显示NMO占所有脱髓鞘病的1%-22%,在西方国家比例偏低,在非高加索人比例偏高。中国人,发病率比西方国家高。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视神经脊髓炎被收录其中。
有限流行病学资料显示,NMO的患病率是0.3-4.4/100,000,年发病率是0.05–0.4/100,000。男女均可发病,单次发病 NMO 男女患病比率相等,复发型 NMO 女性发病显著高于男性,女性/男性患病比率约为 9-12:1。平均发病年龄 30-40岁,约 10%的 NMO 患者发病年龄小于 18岁。
NMO 主要有视神经和脊髓两大组症候,部分患者合并有脑干损害症状。大约一半的病人以孤立视神经炎起病,其中20%的病人双侧视神经炎;一半的病人以孤立的脊髓炎起病;10%的病人视神经及脊髓同时受累。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等延髓颈髓交界区受累症状,此表现在NMO 中相对特异,有些病例为唯一首发表现。间脑病变可出现嗜睡、困倦、低钠血症等。
图3、视神经脊髓示意图,原始图片源于网络及《神经系统检查法简明图解》,侵权必删。
其实是为什么?
是不是听上去很复杂?是的,这个病说起来可以很复杂,但是也可以简单一点理解,顾名思义,视神经+脊髓炎,如果同时有视力下降和手脚不灵活,大小便失禁的病症,就可能需要联想到这个病,赶快来神经内科就医。当然,有一部分的病人是以顽固的恶心、打嗝、呕吐但又查不出胃肠道有什么问题的,也是有可能是这个病。就像这位病人,从眼科转到了消化科,最后才发现是神经内科的疾病。
图4.患者磁共振影像学检查。
NMO-IgG是NMO的免疫标志物,是鉴别NMO与MS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需反复检测。此外,NMO 患者 NMO-IgG 强阳性其复发可能性较大,其滴定度有可能作为复发与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这位病人的血和脑脊液NMO-IgG 都呈现强阳性。所以,她以后复发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要坚持一直在神经内科复诊跟踪病情。
图5.患者检验检查
如何治疗?
病因找到了,怎么治疗呢?总体来说,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就是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第二种,血浆置换
第三种,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第四种,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
在急性发作期,前面三种方法,都可以使用。
对于这个病人,神经内科三区的医师为她挑选了第二种方案。血浆置换。因为,病人有骨质疏松症,并且曾经出现过股骨颈骨折,这样使用第一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之后出现“骨枯”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大,加上她前几次眼科就诊的时候用过激素效果不明显;第三种,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虽然比较安全,但是费用高昂,而且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对病人的经济负担太大了。
经过了5次血浆置换之后,病人的下肢恢复了活动能力,恶心、呕吐消失了,大小便正常了,右眼的视力也恢复了一部分,病人和家属高高兴兴出院了。虽然知道这个病还是要继续长期跟踪监护,但比不知道何时再出现莫名其妙的病状的那种提心吊胆,现在病人心里踏实多了,对这个疾病作斗争有了很大的信心!
我们的口号是“让专业变得更科普,让复杂变得更清晰!”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更多类似情况的人得到帮助!
供稿:赖穗翩
审稿:赖穗翩
编辑(含图片设计):叶杰明
关注神三新动向
医院参考及门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