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建设
专科动态

热烈庆祝我科成功开展五邑地区首例妇科肿瘤三维插植后装治疗

时间:2020-07-17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编辑:中心医院

     2020711日上午九点二十分,江门市中心医院李宇明院长、黄炎明副院长等代表医院热烈欢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后装治疗首席专家曹新平教授莅临我院指导我中心开展五邑地区首例妇科肿瘤三维插植后装治疗。

 

首例宫颈癌IIA2期三维插植后装放疗流程
1.后装治疗前准备工作

    后装治疗前饶建主任与利锦燕医生向曹新平教授详细报告患者病史、诊疗经过,在曹教授的指导下设计好施源器布针方案。

 

2.宫腔置管与三维插植

     在曹教授的指导下,饶建主任对患者顺利进行宫腔置管与插植。

3.CT-SIM扫描及插植针深度调节

    在大孔径CT室完成CT图像扫描后,饶建主任根据CT图像对插植针深度、位置进行调节。

 

4.靶区勾画与制定计划

    在曹教授的指导下,饶建主任与利锦燕医生第一时间完成各靶区及OARs的勾画、陈嘉敏物理师及时完成放疗计划的制定、优化,最后一致审核通过治疗计划。 

 

5.后装治疗实施

    计划确定后,朱洋技术员按照物理师的布针要求接通后装机放射源,进行正式治疗。

 

6.拔管拔针

    治疗结束后,技术员取下连接管,将病人转至插植室,护士按要求拔除针、管。

7.观察休息

    针管全部拔除后,将患者转至休息区卧床休息约四十分钟,患者无任何不适后离院。整个后装治疗过程顺利完成。

      传统二维后装 VS 三维后装   

 

传统的二维后装放疗是在二维剂量设计、分析的基础上,以参考点来分析放疗剂量(横断面等剂量曲线常呈梨形分布),不能进行合理剂量优化,可能遗漏肿瘤范围或过度照射正常组织。

三维后装放疗技术通过专业转移床固定转运、施源、CT定位、靶区勾画、三维逆向计划设计和评估,最后实施治疗。该技术能合理分布放射源在每一个驻留点及驻留时间,从而精确调整每一驻留点的剂量。在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放疗反应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我科本次病例治疗采用的是当今主流、前沿的三维插值后装治疗技术,属于宫颈癌图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范畴,采用三维插植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Elekta Flexitron HDR来实现,在最大限度提高肿瘤照射剂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曹教授的悉心指导、放疗中心全体同事的精心准备与通力协作下,五邑地区首例妇科肿瘤三维插植后装治疗在我院成功开展,从此结束了五邑地区无后装治疗的历史。

    后续我们将会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不断学习、开展新的治疗技术(如MR引导下的三维插植后装治疗)、总结与提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良的医德更好服务于五邑地区的患者!

 

 后装治疗团队介绍

 

饶建医生

肿瘤放射治疗学主任医师,1998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和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妇科肿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先后与2004年、2013年、2019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系统学习精确放疗、三维后装放疗。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分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

 

利锦燕医生

中山大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硕士,擅长妇科肿瘤、鼻咽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

 

朱洋技术员

放疗中心技师,擅长妇科肿瘤、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的放疗定位及治疗。先后于2018年、2019年、2020年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学习交流。特别是2019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学习三维后装放疗机的操作。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

 

陈嘉敏物理师

放疗中心物理师,主要擅长妇科肿瘤外照射治疗及后装治疗。擅长后装机治疗与质控。2019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系统学习三维后装治疗。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

 

 

林瑞蔼护师

放疗中心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多年,有丰富的护理经验。2019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修学习三维后装放疗相关护理工作,对后装放疗患者护理常规有丰富的经验。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院协会放疗管理专委会会员

撰稿:黄东杰 朱洋

校对:饶建 利锦燕 陈嘉敏

审核:肖林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