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7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是以“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为三大核心亚专科方向的二级骨科专业学科,集临床诊疗、科研创新、健康保健与医学教学于一体。二十余载深耕不辍,科室已形成完善的诊疗体系:现开放床位73张,年门诊量约3.3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约2500人次,年手术量约2400台,其中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占比达75%,诊疗规模与技术实力稳居本地区专科前列。
凭借过硬的专业水平,科室先后获批“广东省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技术)培训基地”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基地”,成为粤西地区骨科人才培养与先进技术推广的重要阵地。科室始终秉承“精准诊疗、快速康复、全周期守护”的服务理念,为民众提供高品质的骨科医疗服务。
我们的专长
1.关节外科:守护关节功能,重塑行动自如
关节外科亚专科精于各类关节疾病与损伤的诊治,提供从保髋、保膝到关节置换及翻修的全程化管理,重点包括:
髋关节领域。开展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保头治疗与手术修复,针对髋臼先天发育不良、扁平髋等复杂病例实施精准初次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领域。创新推行退行性关节炎保膝方案,常规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UKA)、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等。
本亚专科同时开展微创全髋/全膝关节置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关节感染处理等核心技术,并扩展至肩、肘关节置换(如半肩、反肩、桡骨头、全肘关节置换)及假体周围骨折处理,全方位解决关节健康难题。
2.创伤骨科:精准修复创伤,重建肢体完整功能
创伤骨科亚专科不仅运用高精度技术精准治疗各类常规骨折,更致力于攻克骨折后各类复杂疑难重症。在修复重建领域技术全面,涵盖以下方向:
精准微创骨折治疗:开展机器人辅助下骨盆与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采用四肢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及围关节骨折内固定等先进术式,实现高效、微创的骨折复位与固定。
骨折后遗症综合处理:针对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骨感染、骨缺损、骨髓炎等复杂病症,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软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擅长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熟练运用游离皮瓣、穿支皮瓣、肌皮瓣、骨瓣移植等技术,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外观与功能。
3.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护航运动健康,矫正足踝畸形,重拾稳健步态
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融合先进的微创技术与精准的矫形技术,为运动损伤患者及足踝疾病人群提供从急性期治疗到功能康复的全流程医疗保障。
运动损伤诊疗:专攻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肩关节肩袖损伤、脱位、盂唇损伤、冻结肩,以及踝关节急慢性韧带损伤、软骨损伤、跟腱损伤等运动相关伤病,以微创技术实现精准修复。
足踝外科诊疗:精通拇外翻畸形矫正,针对高弓马蹄内翻足、平足症等足部畸形制定科学矫正方案;同时诊治足踝部关节炎、复杂创伤骨折及后遗症,结合运动损伤康复理念,帮助患者重拾稳健步态。
4.特色服务
科室以骨科机器人、韧带重建与快速康复为三大技术特色,旨在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快速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更精准: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
引进最新一代天玑骨科机器人,实现手术智能化规划、精准化操作、微创化实施,大幅提升手术精度与安全性。
更个体:膝关节前十字韧带重建方案
紧跟国际运动医学发展趋势,常规开展前十字韧带保残重建、修复、全内重建、过顶位重建、人工韧带重建,以及自体与人工韧带联合重建、联合前外侧加强(LET)或前外侧韧带重建(ALL)等多种术式,适配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
更快速:运动损伤快速康复(ERAS)
通过微创技术、围术期镇痛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降低手术应激与并发症风险,运动损伤患者平均住院日仅 3-5 天,助力快速重返生活与运动。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陈元庄
创伤救治“定海神针”
疑难重症“暖心医者”
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负责人,骨外科主任医师,岭南名医、江门市名医,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
从医近 30 年,深耕四肢创伤骨科、显微手外科领域擅长以“微创化、精准化”技术处理四肢血管神经损伤、急慢性创面修复、复杂骨折、肢体矫形;尤其擅长老年人骨折“一站式综合处理”及骨科疑难危重病人的“精准救治”,以“稳、准、细”的诊疗风格赢得患者“定心丸”般的信赖。
马滚韶
运动创伤 “修复师”
足踝健康 “守护者”
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负责人,骨外科主任医师,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
专攻运动创伤微创治疗,擅长处理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 / 肩锁关节脱位、盂唇损伤及踝关节韧带损伤,帮助运动员、运动爱好者 “快速重返赛场”;在足踝疾病诊疗上形成独特优势,精通拇外翻、高弓马蹄内翻足、平足症综合治疗,同时擅长足踝部关节炎、复杂创伤骨折及后遗症的修复,让患者重拾“稳健步态”。
邬黎平
关节外科 “领航者”
复杂手术 “攻坚手”
江门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亚专科组长,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
深耕骨与关节复杂疑难疾病诊疗,聚焦 “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熟练开展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部分膝关节置换术(PFA)及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不同病情患者制定 “少损伤、高适配” 的治疗方案;在髋关节领域,擅长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尤其擅长攻克假体周围感染、松动、骨折等复杂翻修手术,以 “精准评估+创新术式” 突破多项临床瓶颈,在粤西地区关节外科领域享有较高认可度。
● 团队结构
科室拥有一支由19名医生组成的“老中青”结合、梯队完善的专业团队。团队职称结构合理,含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及住院医师6名,覆盖“门诊初诊-住院治疗-手术操作-术后康复”全流程诊疗需求。在学历背景方面,拥有医学博士3名、硕士1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具备扎实的科研创新与临床教学能力。
● 学科影响力
科室累计在国内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近五年该学科科研发展势头良好,在科研立项与获奖方面,共承担江门市科技局项目5项,并于2020年获江门市科技奖二等奖1项;承担广东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3项;获得专利授权8项;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备案专业,目前承接药物临床试验1项。科室10名医生分别在广东省医学会、省医师协会所属的骨科学分会、运动医学分会、创伤骨科分会、骨关节医师分会等权威学术机构担任常务委员、委员或青年委员,积极推动临床技术规范与科研创新,助力区域骨科整体水平提升。
我们的坚守
● 专注精准微创,引领技术升级
科室积极引进并应用先进技术,以数字化 X 光机、三维 CT、MRI等影像设备为基础,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推动骨科诊疗向“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拓展复杂病例的诊疗能力,为患者康复筑牢技术基石。
● 5G+机器人赋能:以精准医疗守护生命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中最严重的损伤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手术风险极大。传统手术易损伤被称为“死亡之冠”的血管丛,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对此,我们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远程诊疗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项目联盟,通过5G网络保障了远程操作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使顶尖专家能够跨越地理限制进行实时指导或直接手术。结合手术机器人实现的亚毫米级精准定位与内固定,能有效避开“死亡之冠”等危险区域极大降低了术中大出血风险,从而将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提升至新高度,让前沿的精准医疗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针对多发性骨折、复杂关节损伤等危重病例,科室依托医院创建的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与急诊、麻醉、重症监护等团队紧密协作,高效联动,通过急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快速救治,实现“抢救—手术”的无缝衔接,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同时,借助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导的“严重肢体创伤医防融合(广东)联盟”的平台优势,在挽救生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肢体功能重建,实现“保肢”与“保功能”的双重目标。
我们坚信 “康复与手术同样重要”,通过深化康复理念,将康复措施前移,从术前冰敷、低温冲击镇痛治疗、术前主动训练等多模式康复措施到术后康复师的及时介入,通过优化微创技术、细化围术期镇痛管理、制定个性化早期功能锻炼方案,有效减少手术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 “更快下地、更早出院”,真正实现 “手术成功” 与 “优质恢复” 的双重保障,让患者以更强状态重返生活。
我们的故事
● 术后 50 天登雪山!荷兰患者见证江门骨科实力
2024年10月,53岁荷兰患者Jesse在江门骑行时摔伤,确诊为愈合难度极高的“左股骨粗隆下骨折”。3天后,在陈元庄主任指导下,黄健斌博士团队为其实施“微创PFNA内固定术”,并启动加速康复(ERAS)计划——手术当天指导血栓预防与肌力训练,术后3天疼痛消失,5天后顺利出院返回香港。
在团队远程指导下,Jesse康复远超常规3-4个月的周期:术后10天可扶拐行走骑车,26天脱离拐杖;仅50天后,他便站在了海拔4680米的玉龙雪山之巅。康复后,Jesse专程到院送锦旗,用跨越山海的认可,印证了科室微创技术与科学康复管理的实力。
礼乐村BA“传奇球员”三井(林先生),曾因单场43分成球迷口中的“神”。2022年他首次因前交叉韧带断裂求医,术后顺利康复并率队闯进总决赛;今年左膝再次受伤且损伤更重,他却笃定选择:“还是你们来做,我放心。”
面对自体肌腱不足、术野复杂的难题,团队创新采用“人工韧带+前外侧韧带加强(LET)联合术式”,精准完成重建。科室始终践行“重返运动不止于手术”,以“手术+康复+陪伴”的全周期守护,成为礼乐运动健儿心中的“定海神针”,也让这份信任成为五邑地区诊疗服务的温暖缩影。
60多岁的台山冯婆,因严重败血症、左膝关节毁损性感染陷入生死危机,不仅面临截肢,还伴有脑梗、糖尿病等基础病,常规治疗难以兼顾“保肢”与“功能”。邬黎平博士团队果断接下任务,迅速启动MDT机制:骨科联合感染科、心内科等多科室会诊,先以精准抗感染与营养支持稳住生命体征。
病情平稳后,团队分两阶段手术:先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控炎,再采用国内少用的“新式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系统”适配骨缺损。术后第二天,冯婆便能站立迈步,经康复训练后恢复日常行走,每次复诊都感叹:“江门医生技术真高超!是你们给了我重新走路的机会。”
这场救治,既彰显技术突破,更诠释了“生命至上”的医者担当。
我们的未来
未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将以加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主导的“严重肢体创伤医防融合(广东)联盟”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国内一流团队的医教研全方位合作。科室将通过常态化开展专家交流、联合科研攻关与人才共育,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学科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学科发展:三向发力,夯实核心竞争力
攻坚关键技术:聚焦微创精准诊疗,重点在显微手外科、复杂关节翻修等高端领域寻求技术突破,全面提升对疑难危重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
强化人才梯队:完善“老带新、传帮带”机制,依托博士团队与研究生导师资源,系统培养青年医师,构建结构合理、接续有力的人才梯队。
推动学术辐射:常态化举办专题研讨会与技术培训班等,促进先进技术与临床经验的区域共享。
服务升级:优化全周期管理,增强发展动能
诊疗流程优化:系统优化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康复的全程化诊疗路径,强化多学科协作(MDT),完善“术前评估—术中治疗—术后随访—康复指导”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效率与患者体验。
教学质量与科研创新:持续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推动科研创新与临床成果转化,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反哺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升。
此外,依托医院新院区启用的战略机遇,科室将进一步深化亚专科建设,着力打造以“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为特色的诊疗品牌,持续提升专科影响力。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实现“复杂手术更精准、康复周期更短、慢病管理更细致”的服务目标,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骨科医疗服务,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专科力量。
往期推荐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④ | 延续爱,让每一位患者健康抱婴!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⑥ | 融贯中西守正道,承古开新护民康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⑦丨三十载砥砺深耕,见证生命康复奇迹!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⑧ | 中枢解码彰专业,神经诊疗显匠心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⑩ | 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以匠心守护呼吸力量!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⑫ | 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人生!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⑰ | 生死竞速!年近百例主动脉手术背后的“零容错”坚守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⑲ | 以德高医精追求卓越服务,打造区域“胃”健“肠”康的标杆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⑳ | 孩子的笑容,是世间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