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8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聚焦血液系统疾病全谱系诊疗,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核心技术特色,构建“临床诊疗—专科实验室—多学科协作”于一体的精准医疗体系,拥有五邑地区唯一具备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资质的专业团队,以精湛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为血液病患者开启生命的“新航道”。
血液内科于2003年独立成科,是五邑地区首个血液病专科,历经20余载深耕与发展,目前已形成系统化、精细化的诊疗体系。病区共包含三层,布局科学合理:普通血液病病房分布于两层,共设55张病床,广泛收治各类血液疾病,具备较强的疑难与危重病例综合救治能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独立占据一层,配备4间百级层流移植仓,为高难度移植手术提供高度洁净、安全的无菌环境。
我们的专长
1、具备全谱系血液病诊疗能力
覆盖血液系统疾病主流病种,实现“急慢兼顾、良恶同治”:
恶性血液病:开展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结合个体化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为患者制定高效治疗方案;
良性血液病:系统诊治各类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疾病及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致力于提升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与预后。
2、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作为科室的“技术名片”,自1999年项目启动并完成五邑地区首例骨髓移植以来,科室持续拓展移植技术边界,现已构建覆盖全类型的移植体系,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同胞全相合移植、同胞不全相合移植、非血缘移植及单倍体移植等各种技术,能够满足不同患者(如无全相合亲属供体者)的治疗需求。科室作为五邑地区唯一具备非血缘移植资质的单位,凭借成熟的预处理方案优化和移植后并发症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了移植成功率,大幅度降低重度排异反应发生率,为终末期血液病患者开辟可靠的“重生通道”。
3、专科实验室支撑体系
坚持以“技术赋能临床”为导向,建设高水平专业检测平台,配备多参数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原位杂交仪、血细胞分离机、血栓弹力图仪等先进设备,可开展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的免疫流式检测、恶性血液病残留病灶监测等前沿检验项目,为临床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梁惠如
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血液病诊治工作20余年,在血液病诊治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造,持续带领科室团队推进移植技术体系建设,优化预处理方案,有效提升移植成功率,并显著降低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及重度排异反应发生率。2024年,开始担任科室行政主任,具有丰富的科室行政管理经验,注重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为学科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任江门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积极推动区域血液病诊疗水平的提升与专业发展。
萧杏贤
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目前在职攻读血液病学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血液病临床诊疗经验,现任科室行政副主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教学主任、髓系肿瘤亚专业负责人及血液科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江门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科室人才梯队
组建一支由“医—护—技”专业人员协同合作的70人团队,包括临床医师20人(含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8人),护理人员45人及专科实验室技术人员5名。团队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比达80% ,为高水平精准诊疗服务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 临床团队结构
科室严格遵循三级查房制度,共设3个临床诊疗医疗小组,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团队进一步细分髓系肿瘤、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四大亚专业,并严格实施按亚专业收治患者,实现“病种专管、技术专精”,显著提升诊疗精准度。
● 科研实力
科室成立科研管理小组,系统推进以亚专业为基础的临床研究,持续积累高质量同质化临床数据。近年来取得多项科研进展,包括在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0多篇,成功建立标准化临床病例样本库,并获批两项吴阶平基金研究项目。
我们的坚守
血液病诊疗常面临“周期长、难度大、患者心理负担重”等挑战,我们始终秉持三大原则积极应对:
● 以精准为核心
拒绝“一刀切”诊疗,依托专科实验室检测与多学科评估,为每位患者制定“量体裁衣”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移植预处理和复发监测等重点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治疗风险。
● 以患者为中心
不仅关注“疾病治愈”,更注重患者全程体验。针对移植后长期隔离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慢性白血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随访体系,持续优化治疗策略。
● 以担当破难题
面对“无合适供体”“高龄高危”等复杂病例,绝不轻言放弃。积极协调跨区域非血缘供体,优化移植与治疗方案,竭力为“濒危”患者争取生机,践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守护”的信念。
我们的故事
● 绝境逢生:单倍体移植技术为复发难治白血病患者点亮明灯
64岁的陈伯(化名)曾是一位令人揪心的患者。他被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这是一种来势汹汹的血癌。更艰难的是,他的疾病属于“复发难治”类型,意味着常规化疗对他效果甚微。治疗之路布满荆棘。每一次化疗后,随之而来的不是病情的缓解,而是漫长的骨髓抑制期——他的身体失去了抵抗力的盾牌。严重的败血症、反复的肺部感染,尤其是凶险的“真菌性肺炎”,一次次将他推向生命的边缘。预后差的阴霾,笼罩在他和家人的心头。
然而,陈伯和他的家人,以及血液内科的医疗团队,从未放弃希望。面对绝境,医疗团队经过缜密评估,陈伯做了“子供父”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一次爱与勇气的接力。儿子毫不犹豫地成为了生命的馈赠者,医疗团队则凭借精湛的技术保驾护航。移植过程非常顺利,干细胞在他的体内茁壮“重建”,新的造血系统开始工作,健康的血细胞重新流淌。曾经因感染和化疗而无比虚弱的身体,一天天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陈伯已经走出了病房,回归了正常的生活。他可以重新享受散步的悠闲,品尝家常的饭菜,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的脸上不再是病痛的阴霾,而是重获新生的灿烂笑容。
● 破解复发难题,创造生命奇迹:血液内科的硬核实力与温情守护
2021年,60岁的李女士(化名)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在血液内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她接受了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命运再次考验了她——移植后疾病复发,她成了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希望并未就此熄灭。血液内科团队为她制定了全新的治疗方案:采用“子供母”单倍体移植技术,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和信任,李女士再次踏上了移植之路。
移植后,她的造血系统成功重建,但挑战接踵而至:出血性膀胱炎、排斥反应……每一步都惊心动魄。然而,血液内科团队从未放弃,多学科协作、日夜守护,针对并发症精准施策,用技术与温暖陪伴她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如今,李女士已重获新生。移植后一年,她依然处于完全缓解状态,各项指标稳定,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的未来
科室管理的效能直接关乎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的高度。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日常工作三甲化”为准则,运用PDCA等科学管理工具,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为医疗安全与科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学科发展方面,为顺应医学精准化、专业化趋势,科室将持续深化亚专科建设,并根据临床需求动态调整发展重点。同时,积极推进多学科协作(MDT)与专科联盟建设,打破学科壁垒、联动区域资源,扩大优质医疗服务辐射范围。
在新技术与新项目方面,科室将锚定医学前沿,依托现有平台进行技术创新,力争开展前沿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为复发难治性血液病患者提供新选择。计划有序逐步引进基因测序仪等关键设备,持续完善检测项目体系,打造支撑力更强的专科实验室。
在科研创新方面,坚持以“硬件筑基+智能赋能”双轮驱动,除持续推进人才队伍与规范诊疗等基础建设外,还将探索引进AI辅助工具,提升病例管理与统计分析效率,增强科研能力。同时依托医学会平台,加强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的交流互鉴,积极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进学科发展。
在人文服务领域,构建更和谐的医患共同体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未来我们将在患教互动、科室医学科普平台建设、医学人文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努力,不忘初心,为人民健康卫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以匠心守初心,以技术赢信任
以温度暖人心
我们始终在路上
为每一个生命全力以赴
往期推荐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④ | 延续爱,让每一位患者健康抱婴!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⑥ | 融贯中西守正道,承古开新护民康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⑦丨三十载砥砺深耕,见证生命康复奇迹!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⑧ | 中枢解码彰专业,神经诊疗显匠心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⑩ | 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以匠心守护呼吸力量!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⑫ | 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人生!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⑰ | 生死竞速!年近百例主动脉手术背后的“零容错”坚守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⑲ | 以德高医精追求卓越服务,打造区域“胃”健“肠”康的标杆
来源: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