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8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我们的专科
乳腺专科护理小组成立于2021年,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专业护理团队。小组依托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致力于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系统化护理服务。团队现有18名护理骨干,涵盖乳腺专科、淋巴水肿、康复、个案管理、心理、产科、肿瘤、中医及健康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互补、协作高效的护理力量。成立以来,小组始终秉持“专业、安全、舒心”的服务理念,专科护理门诊量超5000人次,治疗淋巴水肿超500人次。参与乳腺癌手术配合、术后康复、化疗支持、淋巴水肿防治、心理疏导等工作,已成为我院乳腺疾病综合诊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专长
1. 淋巴水肿综合防治与管理
小组有专职淋巴水肿专科护士,开展手法淋巴引流(MLD)、压力治疗、康复锻炼等一体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缓解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 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
康复专科护士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及身体状态,制定个性化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避免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
3. 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
开展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治疗信心。
4. 个案管理与延续护理
个案管理师、门诊随访护士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的全程跟踪与协调,确保治疗连贯性,提供护理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线上咨询等延续服务,实现“医院-家庭”无缝衔接。
5. 康复支持
小组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近年来持续开展多项特色活动,例如年度乳腺健康联谊会、成立乳腺康复合唱团,并定期每两周组织一次患者教育讲座。这些举措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指导,也营造了温暖互助的社群氛围,帮助大家树立信心、携手同行。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谭银欢
副主任护师,江门市中心医院乳腺诊疗中心护士长,担任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乳腺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乳腺病中医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第二届委员、江门市护理学会乳腺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门市医学会肿瘤外科学分会肿瘤外科护理学组副组长。深耕乳腺护理30年,主持市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5篇,推动多项护理新技术落地。
● 团队结构:小组由18名护理骨干组成,包括乳腺专科护士1名、淋巴水肿专科护士1名、康复专科护士1名、个案管理师1名、心理专科护士(在读)1名,以及来自产科、肿瘤科、中医科、健康管理中心的专科护士多名,形成多学科协作、梯队合理的专业团队。
我们的坚守
小组坚守“以人为本,以爱为径”的服务宗旨,将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人性化与科研内涵作为核心目标。积极参与高水平临床研究,目前牵头或参与15项乳腺相关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在研项目,严格遵循国际标准的研究实践,为患者提供前沿治疗选择,也为提升乳腺癌诊疗证据等级和制定护理标准贡献了宝贵的一线数据与经验。
在提供硬核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小组精心打造了品牌人文服务项目——“乳”你同行乳腺癌病友合唱团,用音乐疗愈心灵,为患者构建情感宣泄与互助支持的温暖港湾。同时,我们连续多年举办大型乳腺癌病友联谊会,将其打造为医患、患患之间深度交流的标杆平台,帮助众多患者走出阴霾,重塑自信,回归社会。未来将继续坚守对质量的追求、对科研的探索以及对患者全人、全程、全心的关爱,用实际行动践行“专业、安全、舒心”的小组理念。
我们的故事
温情守护,破茧重生:一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患者的治愈之旅
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路上,不仅需要尖端的医疗技术,更离不开细致入微的护理与温暖的人性关怀。2024年夏天,陈女士在完成乳腺癌手术后接受了放疗,不幸出现了Ⅲ级放射性皮炎——右胸至腋下大面积皮肤破溃、渗液,疼痛评分高达7分,伤口渗液、衣物摩擦、夜间刺痒,每一个细节都在蚕食她本就脆弱的信心。她回忆道:“那段时间,我不敢看镜子,每次换药都浑身发抖。”面对这一挑战,我们迅速启动了专科护理方案:不仅采用乳酸依沙吖啶湿敷结合高流量氧疗的方法促进创面愈合,还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涂,加速皮肤再生。每一步操作都极尽轻柔,每一次沟通都充满鼓励,每一步操作都严谨而温柔。护士们常常一边操作一边与她聊天,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更重要的是,护理团队注重每一个细节:指导她穿宽松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推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甚至贴心提供食疗方子;教她放松呼吸、自我调节情绪。通过这些全方位的干预,陈女士的皮肤逐渐愈合,疼痛明显减轻,情绪也一天天好转。
“护士每次换药都特别轻,还会问我‘疼不疼’,真的很感动。”
“她们不仅治好了我的皮肤,更医了我的心。”
“从来没想过,在医院也能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
在我院,像陈女士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乳腺护理小组持续推进“人文关怀”建设,尤其关注老年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特殊需求,开展常态化公益健康讲座、心理团体辅导,甚至提供术后康复操线上指导,让护理超越病房,延伸至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历经近二十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令人欣喜的变化出现了:陈女士的创面逐渐收缩、渗液减少,疼痛评分从7分降到了0分,最终伤口完全愈合。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她的笑容回来了。
是的,放射线可以损伤皮肤,但爱与专业能修复创伤。
我们的未来
展望未来,乳腺专科护理小组将继续深化专科内涵建设,推动护理服务向更精准、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技术升级:引入淋巴水肿红外成像评估系统、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等技术,提升护理评估与干预的精准度;
学科拓展:探索乳腺癌遗传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护理、年轻患者生育力保护等前沿方向;
服务融合:建设“互联网+乳腺康复”平台,开展线上康复指导、远程随访与健康管理,实现全周期数字化护理;
区域辐射:牵头建立五邑地区乳腺护理协作网络,推广标准化护理路径与专科培训,提升区域整体护理水平。
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创新与努力,乳腺专科护理小组将继续为遇见的每一位“粉红天使”点亮希望之光,守护生命之美。
往期推荐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① | 守护尊严,让失禁不再是“难言之隐”!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② | 专业护“伤”,智“造”康复!引领伤口造口护理新方向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④ | 构建一体化糖尿病全程规范护理新模式!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⑥ | “喂”爱赋能,让你的母乳之路不孤单!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⑧ |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专业守护“一呼一吸”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⑪ | 延续专科护理小组,让患者更有“医”靠!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⑬ | 以专业和爱心,守护重症生命正能量!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⑭ | 守护心灵之窗,点亮“睛”彩世界!
来源:乳腺专科护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