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3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我们的专科
科室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现有两个普通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病区,开放床位92张(含监护病床16张),年门诊量3.2万人次,年出院约2000人次,年手术超过1100台,近3年三四级手术占比82%。
科室是国家卫健委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广东省限制临床应用技术“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专业基地,获评为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通过多项国家或省级认定。作为五邑地区唯一同时具备神经介入、显微肿瘤切除、脊柱脊髓微创治疗等全技术链的诊疗中心,科室服务范围辐射江门五邑、珠海、中山及港澳等地,承担区域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构建了从急诊抢救到术后康复的全链条医疗体系,已成为五邑地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神经外科综合诊疗中心,在区域内享有极高声誉。
我们的专长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在神经肿瘤、脑血管病、脊髓脊柱疾病、重型颅脑损伤及功能性疾病等亚专科诊疗方向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构建了完善的专科诊疗体系。
技术特色
科室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整合显微镜、神经内镜、锁孔手术、复合神经介入、神经导航、立体定向、病灶精准定位以及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和保护等现代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常规开展颅内及脊柱脊髓肿瘤、脑血管病、功能性疾病等几乎所有神经外科高风险、高难度及复杂疑难疾病的手术治疗,并注重手术的微创性和神经功能保护与修复。在广东省内,科室较早开展复合手术治疗脑血管病、微创显微手术治疗脊柱脊髓相关疾病,技术处于省内先进地位。
首例在江门市首间复合手术室开展的“开颅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栓塞动静脉畸形(AVM)”手术
1、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依托高精度手术显微镜,整合神经导航、立体定向、3D打印建模、荧光显影等先进辅助技术,构建精准神经外科手术体系,实现术中神经功能保护与病灶精准切除的平衡把控。
使用3D打印建模辅助技术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开展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显微切除,包括脑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转移瘤、髓母细胞瘤等;
脑血管病血运重建,包括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脑动脉狭窄/闭塞血管搭桥术、烟雾病联合血管重建术等;
脊髓脊柱显微手术;
功能性神经疾病精准治疗等。
2、神经介入治疗
配备高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以及复合手术室,通过精准影像引导,以微创手段精准治疗脑血管疾病,避免传统开颅手术创伤。科室年完成介入手术量居地市级医院前列,尤其在复杂动脉瘤及串联病变的多种介入手段治疗方面经验丰富。
开展技术:
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海绵窦瘘栓塞等;
脑肿瘤介入治疗,如脑膜瘤、脑胶质瘤等术前栓塞等。
3、神经内镜手术
配备高清神经内镜系统及3D成像设备,实现颅脑复杂解剖结构下的精准操作,减少手术切口与术后疼痛,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患者预后质量。
开展技术:
颅底及颅内肿瘤的内镜微创治疗;
神经内镜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血管减压术;
脑积水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蛛网膜囊肿开窗术;
脑内血肿内镜下清除术(如高血压性脑出血);
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脑室肿瘤活检术等。
4、脊髓脊柱手术
目前是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副组长单位,专注脊柱脊髓疾病的微创化、精准化治疗,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与微创理念的结合,为患者提供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方案。
无影灯下的双极电凝(双极电凝是神经外科重要的手术器械之一,几乎每一台颅脑或脊髓手术中都会使用)
开展技术:
脊髓神经相关肿瘤,如神经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以及转移瘤等的显微手术切除,同时结合内固定手术,兼顾脊柱稳定性;
脊柱脊髓畸形与外伤,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寰枢椎脱位、脊髓空洞、颅底凹陷以及脊髓栓系等疾病的显微手术及融合内固定术、各类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5、功能神经外科
聚焦神经调控与功能性疾病的精准治疗,结合先进的神经导航、立体定向和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实现病灶的亚毫米级精准定位,显著提升运动障碍疾病、难治性癫痫等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开展技术:
运动障碍疾病治疗,如帕金森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脑起搏器”)、特发性震颤射频毁损术;
癫痫外科手术,包括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致痫灶精准切除或热凝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综合评估与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各类原因导致的疼痛相关疾病,结合显微手术和电极植入;
卒中后遗症治疗,如利用健侧颈7神经吻合技术治疗卒中后肢体瘫痪、脉冲射频手术治疗面谈、短期及长期的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植物生存状态、脑机接口技术治疗瘫痪等;
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设备矩阵
科室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集群,拥有包括复合手术室、专用手术床、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系统、脑电监护系统、多模态神经重症监护单元等一系列全面配套的医疗设备,为疑难危重症患者(占比达90%)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3D打印实验室
设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为重症患者提供全方位保障
手术显微镜
神经导航系统
我们的专家
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迈阿密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脊柱脊髓疾病围手术期处理、神经重症救治及神经功能修复等,曾在全球顶尖的治疗脊柱损伤、中风、脑创伤、神经退化疾病的研究所--“迈阿密治愈瘫痪研究所”进修学习。主持市级科研项目6项、院内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累计科研经费超50万,其中主持的一项成果获江门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获授权专利1项,参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2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退化修复基础与临床、脑转移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脑脊液微环境研究。
学术任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分会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脊柱脊髓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周围神经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科室顾问 伍益
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兼职副教授,江门市名医,江门市优秀中青年专家,江门市高层次医学人才。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门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颅脑创伤分会委员会委员。
《左侧延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研究》曾获江门市科研成果三等奖;“丘脑的显微解剖及其外科入路的研究”(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资助课题)获江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术前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和手术的指导意义研究 获江门市科技成果二等奖;指导博士后一名入站研究并顺利出站。
专业方向主要包括脑和脊髓肿瘤、脑室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顽固性高血压、脑外伤等脑外科大部分疑难重症疾病的治疗,独立完成手术近千例,擅长各种颅底肿瘤切除术及脑血管病手术,如颅咽管瘤切除术、巨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垂体瘤切除术、大中型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动脉瘤夹闭术等。
医生合照
护士合照
● 团队结构:
科室拥有一支100人的高素质专业团队。其中医生团队27人,博士5人,硕士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 名;护理团队73 人,护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科室重视医疗骨干培养,先后选派多名医护人员到国内外顶级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确保诊疗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 学术影响力:
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发表论文近200篇、SCI收录1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此外,科室以“精准微创”和ERAS(加速康复)理念为核心,在多项技术上填补地区空白,以技术引领区域突破、科研转化紧密结合临床、规范化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为主打,在地区乃至省内均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我们的坚守
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精”字品牌建设导向,以精准诊疗为核心、精细操作为基石、精心护理为支撑,全方位强化医疗质量管控与服务意识提升。科室年救治患者量及手术量持续位居全国地市级医院神经外科前列,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与优质服务,成为五邑地区百姓首选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前沿的诊疗理念及标准化服务体系,构建起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医疗保障体系,为区域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作为区域医疗标杆,科室以持续创新的技术优势与责任担当,不断推动神经外科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持续守护百姓健康。
我们的故事
1月25日晚,神经外科一夜连开七台手术,创下了科室的纪录,他们为生命跑出“加速度”!这一晚,神经外科迎来七台急诊危重症手术的生死挑战。值班医护全员在岗,其他同事在工作群主动应援返岗。古机泳带领团队启动应急机制,手术室团队迅速统筹,高峰时三台手术同时开展,医生连台接力,麻醉团队全程协作。
首位脑出血患者廖伯的手术从16:30持续至23:55,团队在显微镜下完成“基底节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因患者血管条件差,术中精准止血为抢救赢得生机。第四位硬膜外血肿患者钟叔的手术从22:35至次日3:35,虽属神经外科常见术式,但团队克服外伤导致的骨折、静脉窦损伤等复杂情况,成功解除危机。
“每台手术都针对病情采用差异化方案。”古机泳表示,麻醉团队的配合是手术关键。当晚团队凭借扎实功底,连续12小时完成所有抢救,3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获良好预后。
怀孕7个月的小婷(化名)遭遇车祸后,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做了右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数天后康复出院。但5月3日晚,她再次出现剧烈头痛等症状,CT检查显示第四脑室出血。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黄戈反复查看CTA报告,发现她左侧小脑后下的微小动脉瘤破裂,车祸只是诱因。因患者是孕妇,做CTA、DSA检查有风险,经多学科会诊,决定为其实施全麻下左侧小脑后下动脉瘤栓塞术。
5月8日,黄戈团队成功为小婷完成手术。术后,她恢复良好,6月24日剖宫产诞下健康婴儿。
我们的未来
● 技术创新驱动亚专科深化发展
聚焦神经医学前沿领域,推动技术创新与亚专科精细化建设。在现有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等六大亚专科基础上,积极拓展“头晕、认知障碍诊治中心”等新兴亚专科,完善学科布局。推广黄荧光显微镜辅助肿瘤切除技术,提升功能区肿瘤全切率与功能保护水平;发挥微创与复合手术优势,突破复杂动脉瘤、颅底肿瘤手术难题。同时,对接国家级平台参与脑机接口卒中康复、神经调控等临床研究,加强医工结合创新,探索3D打印植入物、新型介入材料应用,形成“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品转化”闭环,以差异化技术突破确立学科优势。
● 资源整合强化区域协同效能
通过构建区域协同网络与专科联盟体系,实现医疗资源高效整合。进一步加强专科联盟建设,推进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与技术标准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卒中/创伤中心区域协同中心,打造“1小时急救圈”,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效率。建立脑肿瘤、脑血管病专病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回顾性研究与手术技术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强化区域医疗服务的整体协同能力。
● 质量管控完善全周期服务体系
以质量控制为抓手,优化诊疗流程,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发挥区域神经外科诊疗中心效能,制定脑卒中、颅脑创伤等病种标准化流程,推广“神经重症全程管理”模式,由亚专业组垂直负责术后监护,降低并发症风险。组建MDT团队,开设脑肿瘤、帕金森病等疾病联合门诊,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区域脑科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助力区域性脑科中心建设目标达成。
往期推荐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① | 专注呼吸健康,领航医疗前沿!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② | 以科技之精微,护生命之绚烂!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④ | 延续爱,让每一位患者健康抱婴!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⑤ | 智探胃肠奥秘,重塑消化健康!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⑥ | 融贯中西守正道,承古开新护民康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⑦丨三十载砥砺深耕,见证生命康复奇迹!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⑧ | 中枢解码彰专业,神经诊疗显匠心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⑨ | 守护重症生命,勇创重生奇迹!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⑩ | 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以匠心守护呼吸力量!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⑪ | 呵护“肾”命,“肾”生不息!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⑫ | 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人生!
来源: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