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专科能力报告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⑭ | 守护心灵之窗,点亮“睛”彩世界!

时间:2025-06-20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江门市中心医院

眼科专科护理小组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专科护理小组于2023年成立,旨在提升眼科护理的专业化、精准化和人文关怀水平,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多学科协作,规范眼科专科操作流程,提升全院眼科护理质量与水平。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周期,小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深耕眼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集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病等重点眼病,推广眼病“筛查-随访-干预”模式。同时,小组注重人才培养,搭建省、市级人才成长平台,2022年成为广东省眼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临床实践基地,2023年成为广东省护士协会眼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经过两年的沉淀和前期多年工作的积累,逐步发展为集预防、评估、治疗、康复、教育和管理为一体的关键专业力量。





我们的专长




● 专科护理操作:精准与安全的基石


 精湛、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是确保眼科诊疗安全和质量的核心。


 小儿泪道冲洗:针对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特别是小至出生仅数日的新生儿,采用特制钝头泪道探针实施轻柔、无创冲洗。通过生理盐水加压疏导,突破传统探通术的黏膜损伤局限,显著降低了对新生儿娇嫩泪道组织的损伤风险。该方法需要精湛的临床护理经验,患儿通常在术后24小时内泪溢症状即可获得显著改善,为生命早期的泪道问题提供了高效且低风险的解决方案。


 角膜异物显微剔除术:角膜作为厚度仅0.5-1mm的不可再生透明屈光介质,其完整性直接关乎视觉质量,微小损伤即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永久性失明,这使得角膜异物剔除成为极具挑战性的眼科操作。眼科专科护理团队依托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在手术中以微米级精度配合操作,严格把控0.1mm级器械操作安全阈值,通过标准化流程管理,在确保异物彻底清除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角膜组织损伤,为患者筑牢视觉健康防线,助力视力功能快速恢复。


● 干眼治疗室:建立个性化干眼综合护理方案


 建立 "评估 - 治疗 - 宣教" 一体化流程: 

  1. 精准评估:采用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睑板腺成像定量、泪液分泌等技术,明确干眼分型;

  2. 核心治疗:中药雾化熏蒸(缓解眼表炎症)、标准化睑板腺按摩(恢复脂质分泌);

  3. 健康管理:指导改善用眼环境,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习惯,指导居家护理措施。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动态调整护理策略,降低复发风险。临床数据显示症状缓解有效率达 85%,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



● 精准视光护理技术


 通过视力检查(远视力、近视力)、电脑验光、生物测量(眼轴长度监测)、眼底筛查等操作技术,识别屈光不正类型,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1. 青少年近视防控:验光+眼轴追踪+个性化护眼方案
  2. 中老年老花矫正:渐进多焦点适配+视近场景模拟,根据个人差异,设计适合的度数+健康指导
  3. 疑难屈光问题:斜弱视光学矫正/屈光参差差异化配镜验光


配镜后不适率<5%(较传统验光下降83%),实现全年龄段精准视觉矫正。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樊彩芳



 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护士长,主任护师,广东省眼科专科护士,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


 学术头衔:

 江门市护理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护理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护士协会眼科&防盲护士分会副会长

 广东省护理学会医院感染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护理学会日间手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广东省护士协会ITE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分会副会长


 临床专长:擅长手术室护理与眼科护理,致力于创新护理发展。2017年设计的保暖裤套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运用于截石位手术患者术中保暖。2019年设计的俯卧位桌运用于眼科术后俯卧位患者,提升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眼科在本院率先开展日间手术,探索符合本地区的日间手术护理方式,制定相关制度流程。2024年开展中药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干眼,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学术影响力:近三年承担市级课题1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项,发表著作1部,科普视频多篇,每年举办眼科护理继教项目,搭建区域学术交流平台。


● 团队结构:


 团队由13名专科护理人员组成,2名眼科专科护士,1名糖尿病专科护士,3名验光师,成员涵盖眼科、内分泌、风湿免疫、神经、儿科等护理领域,具备多学科协作与服务能力。




我们的坚守




● 日间手术高效安全体系:速度与安全双轨并行


 精细化术前评估与准备:严格执行日间手术准入标准评估(全身状况、眼部条件、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支持、交通便利性),把护理服务提前到入院前三天。重点关注抗凝药物管理、感染指标筛查、合并症控制(血压、血糖)。提供清晰、详尽的书面和口头术前指导(禁食水时间、术前用药、术日流程、物品准备)。缓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紧张焦虑情绪,建立合理预期,增强信心。


 高效术中协调与安全守护:高效衔接术前准备、手术室交接、术中巡回及术后观察环节。熟悉眼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如眼心反射、球后出血)的应急预案,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结构化术后观察与快速康复:标准化观察敷料、疼痛、视力、眼压等,及时发现异常(如出血、眼压急剧升高、剧烈疼痛)。进行面对面、个体化的出院宣教。


 智能化术后随访:在术后关键时间点通过电话、短信或信息化平台进行主动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用药依从性、不适症状,解答疑问,识别潜在并发症先兆。


 眼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4.09天下降至2.34天,日间手术取消率控制在3%以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服务于更多眼科患者。


● 术后被动体位管理的攻坚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需长时间维持特定被动体位(如俯卧位、侧卧位等)以确保视网膜有效贴附,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长时间固定体位易引发身体疼痛、面部压疮、情绪焦虑等问题,成为护理安全与患者体验的关键挑战和质量底线。通过 “一人一策” 个体化体位方案(结合手术类型、患者耐受度精准制定角度及时长)、舒适化支撑体位(体位辅助器具 + 皮肤关节护理)、心理韧性建设(术前预演 + 心理护理),构建全流程管理。患者依从性由64%提升至 97% ,为手术成功提供坚实护理保障。



● 近视防控全周期护理干预:关口前移,精准狙击


 深刻认识到近视防控是国家战略,护理工作必须从“治已病”转向“防未病”。我们构建了“筛查-预警-干预-追踪”的全周期近视防控护理体系,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实现早发现、早预警。


 个性化防控方案:基于筛查数据,联合视光师、医师,为不同风险等级(尤其是临界近视、快速进展期)儿童青少年定制“护眼处方”,涵盖科学用眼行为指导(“20-20-20”法则强化训练)、个性化光学干预(OK镜/离焦镜适配与精细护理)、视功能训练方案、营养与运动处方。护士定期答疑、科普,将专业护理延伸到家庭场景,提升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能力。重点监控近视进展控制率、干预措施规范执行率。






我们的故事




护士 黄金彩:18次换药与1份信念,护士日记里的生命微光!


 晨光穿透治疗室的玻璃,在消毒水的气息里晕开温暖的轮廓。今天是为那位鼻咽癌患者换药的第18天,这段共同与病魔抗争的时光,此刻在记忆里徐徐展开,让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护理工作的意义。


 还记得初次相遇,他拖着因化疗而虚弱的身躯,小心翼翼地走进治疗室。右侧面颊肿胀的脓肿已蔓延至眼周,病灶进一步蔓延可能影响到视力。听闻他在外院治疗无果,病情不断进展,眼神里满是焦虑与对康复的迫切期待。当我轻轻揭开伤口敷料,看到不断渗出的脓液,心底泛起阵阵酸楚。与癌症搏斗的路上,又遭遇如此顽固的脓肿伤口,这份痛苦该有多沉重。


 清创过程是一场无声的拉锯战。尽管我将动作放得再轻,尖锐的疼痛依然让他牙关紧咬,额头的冷汗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但他始终强忍着,不发出一声呻吟,那份坚韧背后,是对康复强烈的渴望。换药包扎时,我握紧他的手说:“别担心,好好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的。”他轻轻点头,黯淡的眸光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


 此后的日子里,换药室的时钟滴答作响,记录着我们18次的约定。每一天,我都仔细观察着创面的细微变化,从脓液渗出到逐渐减少,从红肿溃烂到肉芽新生,每一点好转都让我们欣喜不已。这份坚持,不仅是我作为护士的职责,更是我们共同与病魔抗争的信念。


 今天,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医生确认创面完全愈合,脓腔彻底闭合。患者颤抖着双手抚摸曾经肿胀的部位,用力睁开双眼,泪水夺眶而出:“这一个多月,我数着日子熬,疼得受不了的时候,是你们的鼓励让我撑了下来。现在好了,我感觉又能重新拥抱生活了!”看着他脸上久违的笑容,我也跟着红了眼眶。


 回想这18次换药,镊子夹除的不仅是脓块,更是帮他驱散笼罩在心头的阴霾;递出的纱布棉球,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希望。护理工作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操作,而是在患者痛到攥紧床栏时,用掌心的温度传递安心;是在看到病情好转时,比患者更欢欣雀跃的共情;是愿意在漫长的康复路上,默默陪伴,静待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治疗室外,人群熙攘。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是职业的成就感,更是一次次见证生命顽强与美好的感动。我将继续怀揣这份初心,在护理岗位上,做患者生命旅程中温暖的同行者,守护患者的心灵之窗。




我们的未来




慢病管理:构建全域防控生态


 我们将深度融合AI技术与中西医结合理念,引进智能风险评估系统实现干眼等慢性眼病的早期预警,依托互联网医院搭建"慢病眼健康管家"平台,提供居家监测数据追踪及个性化干预方案。学科建设聚焦多中心协作,联合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开展慢病相关性眼病研究,同步推进社区筛查网络部署,打通"居家-社区-专科"三级管理闭环,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


青光眼专病护理:全周期精准干预


 打造 "青光眼之家" 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患者个人档案,随访记录患者眼压、视力、检查结果(裂隙灯、眼底描述)、辅助检查结果(视野)、用药情况等,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患者教育要点、依从性反馈、下次随访时间。集成用药提醒、紧急通道及高危人群筛查网络,实现从眼压控制到视神经功能维护的质变,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专病护理:早筛早治体系革新


 以多学科协同为特色:组建眼科-营养科-糖尿病护理一体化单元,推出 "控糖护瞳" 计划,组建“糖尿病眼病护理小组”,联合营养科制定控糖护眼食谱,建立 "血糖-眼底" 双轨监控网络,降低DR致盲风险。


视光护理:全生命周期视觉功能重塑


实现全周期主动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视觉健康档案》,融合AI技术动态追踪青少年眼轴增速、中老年调节功能变化,预警异常偏移并主动干预,实现:青少年近视年增长幅度下降,提高老花眼的矫正适配率,缩短疑难屈光问题解决周期。在视光护理上,从视力矫正进阶为视觉质量优化,覆盖求学、职业、养老全场景需求。


 眼科护理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执行者,更是健康管理的引领者、技术创新的协同者、人文关怀的践行者。未来,我们将以技术创新驱动护理升级,用温暖服务传递希望,让每一双眼睛都绽放清晰光彩!




往期推荐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① | 守护尊严,让失禁不再是“难言之隐”!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② | 专业护“伤”,智“造”康复!引领伤口造口护理新方向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③ | 精“静”细作,“脉”向健康!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④ | 构建一体化糖尿病全程规范护理新模式!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⑤ | 承岐黄之术,护百姓安康!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⑥ | “喂”爱赋能,让你的母乳之路不孤单!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⑦ | 专业指导,为腹透患者“减负”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⑧ |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专业守护“一呼一吸”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⑨ | 老有所护,守望银龄健康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⑩ | 全力以“复”,重塑人生!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⑪ | 延续专科护理小组,让患者更有“医”靠!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⑫ | 守护新生起点,铸就助产标杆!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⑬ | 以专业和爱心,守护重症生命正能量!


来源:眼科专科护理小组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