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专科能力报告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⑬ | 以专业和爱心,守护重症生命正能量!

时间:2025-06-12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江门市中心医院

危重症护理小组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于2009年正式成立,历经多年砥砺前行,现已发展成一支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目前小组成员共有15人,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核心科室。小组注重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打造精品课程,开展目标导向培训与考核,全面提升全院危重症护理质量与同质化水平。同时,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搭建护理人员成长平台,培养危重症护理专家,推动优质护理资源下沉,为区域危重症护理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的专长




 我院作为江门市危重症专业护士培训基地,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为五邑地区培养70余名危重症学员。多年来持续承担区域内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会诊帮扶等工作,每年持续开展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举办危重症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2022年底新冠重症患者激增时,护理小组协助全院治队伍扩容重症护理资源,围绕新冠重症救治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十余场,近万人参与。


 此外,作为市护理学会危重症护理专委会主委单位,组织专家团队赴台山、恩平、鹤山、开平等地基层医院,通过授课指导、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等方式,推动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提升全市危重症护理水平,筑牢患者生命救治防线。



 俯卧位通气是重症治疗的核心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救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动技术临床同质化应用,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部指导下启动推广以下项目:制定《俯卧位通气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体位摆放、并发症预防等多项核心流程;组建重症护理骨干培训团队,完成全院7个临床科室50余名护士的分层培训;建立护理质量标准,监测关键指标。项目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实施率59.88%,中重度ARDS实施率85%,经典俯卧位时长平均14小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技术临床同质化的成功应用,已成为轻型患者防恶化、重症患者促康复的重要支撑,为呼吸危重症救治构筑起关键防线。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李福全



 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广东省ICU专科护士,曾赴香港参加粤港护理专才交流计划,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组长,从事危重症护理工作9年。


 学会任职:广东省护士协会ICU分会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CRRT与特殊血液净化护理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重症护理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护士协会中西医结合重症护理专委员委员


 学术影响力:作为江门市危重症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小组成员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每年主办以危重症为主题的继续教育培训班,搭建地区学术交流平台,传递最新专科护理前沿知识。


● 团队结构:


 团队由15名专科护理人员组成,涵盖呼吸、心脏、神经、急诊等重症护理领域,具备多学科协作与服务能力,实现危重症个体化全病程管理。




我们的坚守




● 定标准建制度,使危重症护理同质化发展


 制定《危重症护理管理制度》《管道护理流程》《急救设备操作流程》等规范,并建立质量检查闭环管理制度,全院危重症护理质量合格率95%以上。


● 抓重点改问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以VAP、非计划拔管等为核心指标实施干预。VAP防控落实”声门下吸引,床头抬高,口腔护理”集束化措施,非计划拔管采用量表评估,通过风险预警,有效降低发生率;约束管理分级优化,推广替代工具,约束率从4.78%下降到3.57%,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上升。




我们的故事




 温暖的”守门人”


 ICU的大门常常被称为“生死要门”,作为护理工作者,往往最能够直接地感受患者及家属的努力与艰辛。


 那天,突如其来的病故,落在一个普通的13岁小女孩身上,患者陈小妹(化名)从外院转入我院ICU。小妹一直没有诱因地发生胸闷气促和不停咳嗽的症状,最终确诊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肺,气道出血。


 因为呼吸困难,我们给她上了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让她说不了话,也发不出声音,一直在不停地咳嗽,呼吸机管路里都是血。


 在ICU里边没有亲人的陪伴和照料,疾病的折磨让她感到非常难受、焦虑、无助和害怕。


 她略微浮肿的面孔,清秀又稚嫩。两眼愣愣地看着天花板,仿佛时间停滞,两只手抓着床单,定定地躺成一个僵木的姿势,不关心走过来的人,不关心周围的声音,除了时不时眼泪直流,一切都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樊姑娘想引起她的关注,更想获取她的信任,于是决定开始跟她说说话。


 “小妹妹,我觉得你长得好漂亮好可爱呀,就像派大星一样可爱!”


 “小妹妹,你在学校应该是个学霸,一看就是那种学习成绩很厉害的嘞。”


 这时,她扭过头,看了樊姑娘一眼,又开始泪如雨下。


 樊姑娘轻轻地拿纸巾再次帮她擦干泪水,这是她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眼神对视。樊姑娘轻轻地告诉她:“有些人的成长,是会经历剧痛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得已和不得不。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克服每一个困难,打败病魔,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然后又可以回去上学了好吗?”


 她点了点头,又点了点头。


 随后的一段时间,她用心地感受到了来自ICU医护人员的关爱和温暖。



 她说不了话,但可以写字。在白纸黑字间,她写过最多的就是谢谢你。那天她需要做一个穿刺,她写道:“你能陪我吗?”樊姑娘说可以。下班了也不急着回家,陪着她做完整个穿刺操作。她一直握着手,也许这样,穿刺会变得没那么痛了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小妹成功地转出了ICU,在风湿免疫科留院观察。在病房里,她给樊姑娘写了一封信。



 她说:“一住院就说要进ICU,ICU诶,谁不怕呢,我当时就慌了,但好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很忙也很辛苦,但仍乐观地开心地传递着能量,这样一群可爱的护士哥哥姐姐还有ICU医生,谁能不爱呢!”


 “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生了很大改变,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自信满满。在这里,也让我相信了,原来,能量是真的可以传递的!”  


 看到患者美好地活在这个世界,对于ICU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赞美!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只要是有助于解除病人的痛苦的事情,那就竭尽全力、尽我所能、全力以赴地去做吧!




我们的未来




 打造特色亚专科:重点发展重症神经护理、重症心血管护理、重症感染护理等亚专科,每个亚专科配备3—5名专家型护士,形成专科优势。


 推动学科融合:加强多学科协作,建立定期护理病例讨论与联合查房机制,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提升危重症护理能力。


 建立专科联盟:牵头成立区域危重症护理专科联盟,与周边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远程会诊、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式,提升区域危重症护理整体水平。




往期推荐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① | 守护尊严,让失禁不再是“难言之隐”!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② | 专业护“伤”,智“造”康复!引领伤口造口护理新方向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③ | 精“静”细作,“脉”向健康!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④ | 构建一体化糖尿病全程规范护理新模式!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⑤ | 承岐黄之术,护百姓安康!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⑥ | “喂”爱赋能,让你的母乳之路不孤单!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⑦ | 专业指导,为腹透患者“减负”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⑧ |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专业守护“一呼一吸”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⑨ | 老有所护,守望银龄健康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⑩ | 全力以“复”,重塑人生!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⑪ | 延续专科护理小组,让患者更有“医”靠!


来源:危重症护理小组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