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专科能力报告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⑩ | 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以匠心守护呼吸力量!

时间:2025-05-26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江门市中心医院

胸外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胸外专科之一。经过50余载的不断发展,胸外科在临床技术能力和学术水平上持续引领五邑地区胸外科发展,多项诊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的专科




 作为省、市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现有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及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6名、硕士8名,江门市名医2名,研究生导师2名。科室开放床位60张,年手术量逾2000台,是五邑地区唯一的胸外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胸外科专注于胸部疾病的微创诊疗及胸部恶性肿瘤的全程化管理。医院配备先进的微创手术系统(精锋手术机器人系统、STORZ  4K胸腔镜及3D胸腔镜等),已开展机器人辅助肺癌及食管癌手术、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腔镜肺袖式切除术、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漏斗胸NUSS矫治术、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和纵隔镜活检术等胸外科高难手术及常规手术,技术达到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成功开展江门市首例肺移植手术,具备开展肺移植的技术力量。


 科室重视恶性肿瘤全程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确保患者从诊断到康复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科学、规范、连续的医疗服务,从而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科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发展和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参与多项国内及省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与研究,为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证据。


 依托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厚的临床经验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突破,胸外科在微创手术、精准治疗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珠三角胸外科专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的专长




● 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未来


 机器人助力微创PLUS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胸外科已从传统的“大开胸”时代迈入“精准微创”的新纪元。胸外科紧跟国际前沿,在全面开展包括单孔胸腔镜手术基础上,进一步在机器人辅助胸部手术方面开创地区先河。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系统由外科医生操控台、高精度机械臂和3D高清成像系统组成。主刀医生通过操控台控制机械臂,在患者体表仅需3到4个的8mm的微小切口,即可完成复杂胸腔内手术操作,对比传统胸腔镜在以下方面优势明显:


 超高清手术视野:10倍高清裸眼3D视野,放大病灶细节,精准区分血管、神经。

 灵活精准操作:机械臂540度无死角旋转,过滤人手震颤,较人手更稳定,实现毫米级操作。

 手术创伤更小: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周期明显缩短。

 复杂手术更安全:尤其适用于狭小空间(如肺门、纵隔)的精细解剖,特别适合复杂纵隔肿瘤切除、精准肺段切除等精细操作。


 目前胸外科可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进行包括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等手术。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疼痛轻、预后好。



● 科研拔高,推动临床转化


 “科研不仅是纸上谈兵,而是患者生命里的光”


 胸外科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医学科研团队。近三年来,科室在科研领域持续发力,成功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研究经费逾30万元。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聚焦于胸部肿瘤的精准诊疗与机制探索,科室团队以第一作者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其中研究摘要《Comparison of 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concurrent or sequential radio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driver mutation-lacking lung adenocarcinoma presenting with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vasion leading to hoarseness》发表于顶级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不断将临床实践经验与科研探索成果与国内外同行分享。


 科室深度参与新药临床试验(GCP),具备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能力。目前已高质量完成11项GCP项目,另有7项GCP项目正在顺利开展中。这些研究涵盖了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癌种,涉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药物的创新联合方案,多为评估新药在围术期或晚期、局部晚期治疗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键性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致力于推动胸部肿瘤综合治疗的进步。上述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所用药物多为免费赠送,在保障患者的权益的前提下,在大幅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科室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其中包括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成果体现了科室在探索疾病新机制、寻找新靶点及优化诊疗工具方面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林志潮,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烧伤党支部书记,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岭南名医。担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胸部肿瘤及肺结节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委、江门市抗癌协会副会长、江门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门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从医20余年,熟练掌握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段切除、肺癌根治术,单孔胸腔镜手术,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术。主持省市级科研立项8项,获得江门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文章9篇。



 卢珠明,胸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现任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胸外科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门市医学会肿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诊疗技术转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门市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委、广东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食管癌分会常委等。2023年获评广东医科大学年度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多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及江门市基础或应用基础重点项目。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hest》《BMC Cancer》《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担任《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BMC Cancer》《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等十余个SCI杂志审稿专家。




我们的坚守




 遵循“精准、微创、快速康复”原则,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


 1.精准:对于当下发病率不断升高的早期肺癌患者,结合AI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术前规划,精准切除病灶并确保安全切缘,在提高远期疗效的基础上保留器官功能,为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2.微创:外科技术成熟,熟练掌握单孔胸腔镜、机器人胸腔镜技术,为不同患者选取最好的手术方案及入路,切口更小(主切口长度仅3-4cm),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改善围术期体验,缩短住院时间。


 3.快速康复:以患者为中心,以加速康复为主线,强化人文关怀及舒适化护理。康复专科护士为不同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方案,采用ERAS分级康复护理模式,科学化、精细化的护理流程,携手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让患者在康复进展中触摸到生命的跃动与重启,真正实现“术后不是生存,而是生活重启”。





我们的故事




 案例1:勇闯手术禁区!多学科联手成功切除高风险纵隔肿瘤


 2024年6月,冼伯因上颌骨肿物就诊时,意外发现右前纵隔巨大肿瘤,穿刺确诊为AB型胸腺瘤,且已侵犯心包及大血管。辗转省内大医院均被告知无法手术。8月,冼伯病情急剧恶化,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


 面对高风险挑战,胸外科林志潮主任联合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ICU等多学科团队,制定周密手术方案。8月20日,手术团队精准切除侵犯肺、上腔静脉及心包的肿瘤,并完成血管重建。术后经ICU监护、血浆置换及康复治疗,冼伯最终转危为安,重获新生。


 此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彰显了我院胸外科和心外科团队的技术实力与多学科协作的卓越成效,为复杂纵隔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案例2:生死时速!37厘米木桩贯穿胸腔,多学科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2025年4月22日晚,44岁的李先生因锯木机故障被反弹的木桩刺入左胸,外露部分长达25厘米,随心跳搏动,情况危急。转诊至我院后,因木桩过长无法进行CT检查,胸外科卢珠明主任医师当机立断,决定直接手术。


 术中,卢主任团队行剖胸探查,发现木桩尖端已刺破主动脉前壁,随时可能引发大出血。在胸外科沈涛医生徒手固定木桩、心血管外科梁湘源副主任协作下,团队精准缝置荷包,顺利取出37厘米长的木桩,成功避免致命性出血。经过5小时奋战,手术圆满成功,患者一周后康复出院。


 这场高难度手术展现了多学科协作的力量和医护团队的胆识与技术,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李先生感慨:“是卢主任团队把我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我们的未来




 技术升级:紧跟国际国内先进中心步伐,在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精准定位下肺结节消融、器官移植等前沿技术不断革新。


 科研突破:建设胸部肿瘤生物样本库,申报国家级课题,助力科研推动转化医学研究,让我们的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人才培养:与全球顶尖机构合作,定期安排青年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构建国际化学术通道。


 智慧医疗:构建五邑地区远程会诊平台,加强地区交流和共同进步,扩大扩大本中心医疗网络辐射范围。


 “每一次呼吸的延续,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团队将以技术创新为矛,以人文关怀作盾,持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周期的诊疗服务,书写属于胸外人的时代答卷。




往期推荐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① | 专注呼吸健康,领航医疗前沿!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② | 以科技之精微,护生命之绚烂!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③ | 精准治疗,重获新“心”!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④ | 延续爱,让每一位患者健康抱婴!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⑤ | 智探胃肠奥秘,重塑消化健康!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⑥ | 融贯中西守正道,承古开新护民康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⑦丨三十载砥砺深耕,见证生命康复奇迹!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⑧ | 中枢解码彰专业,神经诊疗显匠心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⑨ | 守护重症生命,勇创重生奇迹!


来源:胸外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