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专科能力报告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⑦丨三十载砥砺深耕,见证生命康复奇迹!

时间:2025-05-06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江门市中心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三十载砥砺深耕,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构建全生命周期精准康复体系,融汇各项现代和传统康复技术,系统性解决神经、运动、心肺等多维功能障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康复医学发展引擎,通过多项特色康复技术与优质服务,实现从急性期干预到社区回归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让众多患者见证功能重塑的生命奇迹。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国内综合性医院中较早设立的康复专科,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于2018年规范更名为现名。目前已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康复医学中心。科室建立了以神经康复、骨科康复、重症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及盆底康复为核心的七大特色亚专业体系,年均收治住院患者超1200例,年门诊诊疗量达2.3万余人次。202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首批“语言康复技术培训基地”,2024年获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评为“神经康复亚专科建设先进科室”,2024年获批"广东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现为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委单位、江门市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同时承担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作为五邑地区康复医学领域的引领者,学科在珠江西岸地区持续发挥示范与标杆作用。




我们的专长




 【脑损伤后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精准康复】

 本团队采用智能化康复技术,针对脑卒中及脑损伤患者的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开展精准康复干预。通过整合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时间相关电位(ERP)、功能磁共振(fMRI)等多模态神经影像评估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语言评估系统,实现语言损伤功能的精准定位。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患者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融合虚拟现实(VR)情景模拟训练、经颅磁刺激(TMS)等神经调控技术,构建“评估-干预-预测”的全程管理体系,尤其对失语、发音困难、认知减退患者效果显著。


 【神经性吞咽障碍的精准康复体系】


专攻吃饭喝水呛咳难题

 神经康复亚专业团队通过吞咽造影(VF)、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及舌测压等评估技术,精准定位神经性吞咽功能障碍的问题环节。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气道保护训练及安全进食技巧教学,形成“评估-治疗-代偿”的三步疗法。


 团队在省级康复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帮助众多患者改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安全恢复经口进食能力。


 【无创脑调控技术促进脑功能精准重塑】


不用开刀就能激活大脑

 运用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精准作用于语言、运动和吞咽等功能相关皮层区,实现个性化神经调控,同时配合行为训练和情绪、睡眠管理,多管齐下提升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肉毒毒素精准解痉技术靶向治疗肌肉痉挛】


治肌肉僵硬有妙招

 针对脑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治疗,我院开展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技术,采用动态超声实时定位痉挛肌群运动终板,联合肌电、步态分析等多模态评估技术,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配合神经康复亚专业团队的康复训练和矫形支具适配,建立"精准注射-功能恢复"完整疗程,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僵硬的问题。


 【意识障碍患者的神经促醒多维干预体系】


昏迷促醒有新突破

 重症亚专业团队重点开展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以及意识障碍患者的综合促醒治疗,采用高压氧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周围神经电刺激(PNS)等综合促醒方案,并与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专科深度协作,开展多学科联合查房。针对昏迷患者,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技术,显著提升意识恢复预测的准确性。


 【多维精准康复体系解决疼痛困扰】


慢性疼痛终结者


 以超声可视化精准注射为核心,结合骨科/疼痛康复亚专业团队的多模式康复方案(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西医手法整复、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形成"精准消炎-深度修复-巩固疗效"三级镇痛体系方案,对颈肩腰腿痛、神经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具有显著疗效。


 【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全周期康复】


专注孩子成长问题

 儿童康复亚专业团队专注于儿童语言认知障碍的早期干预:引进AI多模态语言评估系统进行语言社交能力评估,定制VR情景训练及智能认知课程等,通过个性化语言促进方案激活大脑语言区发育;针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自闭倾向、喂养困难等问题,开展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及早期综合干预,重点把握0-6岁神经发育关键窗口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我们的专家




学科带头人:
胡荣亮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骨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日本藤田医科大学研修学者,广东医科大学、五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医学专业基地主任。从事康复医学专业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20年。擅长语言认知障碍康复、肉毒毒素痉挛治疗、无创性脑调控技术、疼痛康复等,在神经康复领域有较为深入研究。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广东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多项。发表SCI、中文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岭南名医”“南粤好医生”“广东省优秀康复医师”、“广东省优秀康复医学科主任”等荣誉称号。学术任职: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主任委员;江门市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言语语言康复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社区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陈颂玲

 副主任治疗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从事吞咽、言语语言康复工作20年;擅长吞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的评估与治疗,开创气管切开合并吞咽障碍一体化康复体系,精研脑调控技术与球囊扩张术的临床应用。主持市级康复研究课题2项;主持广东省卫健委适宜技术推广项目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担任《实用康复治疗学》副主编;获得专利1项,推动吞咽障碍康复技术标准化建设,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成人/儿童吞咽学组双料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言语治疗师分会常务理事等多项学术职务。


团队结构:

 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2人,形成"医师-治疗师-护士"三位一体人才体系。团队含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20人,博士2人、硕士11人。

通过"外引内育"双轨培养机制,定期选派医护技人员至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山医系统等顶尖机构进修,学习前沿技术;建立科内常态化业务学习体系——开展MDT病例研讨、文献精读会、新技术workshop等多类学术活动,年均开展专项培训20余场次。


学术影响力:

 近三年科室实现学术能级的跨越式发展:①科研创新方面,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科研体系,累计立项医学继教项目10余项、省市级课题近10项;②学术产出维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含SCI/EI收录论文6篇);③学术影响力层面,科室骨干成员在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等专科学术团体担任常委、委员等职务,多次在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报告,显著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及广东省康复领域的学术地位。




我们的坚守




质控体系:

 科室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服务,并实施全流程的康复管理。从患者初诊评估或术后早期评估到出院后随访的各个环节,均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程序(SOP)。通过这一体系,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显著提升,术后并发症和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此外,通过DRG病组动态监测,并结合CMI值(病例组合指数)与康复功能改善率(BI)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优化临床路径,实现成本管理精细化,同时保证医疗质量。


效果数据:

 在科室的努力下,早期康复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重点病种治愈好转率同比提升23%,患者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院内前列。这些指标不仅彰显了医疗团队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更印证了"以质控促疗效"管理理念的成功。


特色服务:

 1.团队化协作模式:构建"1+N"跨学科康复联合体,常规开展神经专科联合查房及神经康复MDT查房,实现康复服务前移至ICU、神经内外科等临床科室;开展早期临床康复介入,构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全程康复链,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最大程度提升康复效果。


 2.精准康复模式:秉持 “一患一策” 原则,从身体机能、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考量;由“医师-治疗师-护士”等组成专业康复团队,依据精准评估结果,为每一位患者个性化定制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全周期康复理念:打造"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康复网络,将康复范畴拓展至家庭与社会,开展“重建生活为本”系列活动。该服务模式荣获2024年度江门市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训练、提供心理支持及开展社会融入指导等多项措施,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家庭生活,顺利回归社会。




我们的故事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生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墙面的锦旗上,那些“医者仁心”“妙手回春”的字样泛着温暖的光。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生死时速,却有无数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在疼痛与希望的交织中,书写着生命的韧性。


 破伤风生死劫,七旬奶奶的逆袭


 陈奶奶被铁片划伤脚底,谁料小伤口引发破伤风,全身肌肉痉挛到无法呼吸。ICU里插管维生时,儿子红着眼说:“妈还没住过新房,我不能放弃。”在重症医学科期间,康复科服务前移,为陈奶奶制定了一系列肺功能康复方案,积极防治并发症发生。


 转入康复医学科后,康复医学科医-治-护团队为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心肺康复、吞咽康复、运动康复等,拔除胃管那天,陈奶奶颤抖着喝下第一口水,哽咽道:“多谢……”一个月后,她开始能够部分生活自理,在治疗师的辅助下扶着栏杆能慢慢行走,在做言语治疗室高歌《东方红》,沙哑的嗓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欢欣。


 “康复不仅是功能的恢复,更是对生活信念的重建。”主治医生李明高感慨。出院时,陈奶奶的儿子送来锦旗,上面写着:“医者仁心,再造之恩。”


 一顿饭的温度,重燃生活的光


 四十多岁的陈先生因中风失语偏瘫,困在医院与家的两点一线。他最大的心愿,是为妻子做一顿饭。可僵硬的右手连勺子都握不住,他一度自嘲:“废人一个。”


 然而,在康复医学科作业治疗师的帮助下,陈先生的运动功能逐步得到改善,家人陪伴他去超市挑选食材,他用患手摘菜、健手翻炒。当第一道菜出锅时,香气弥漫。他的妻子吃下第一口时,眼泪落进碗里说:“这顿饭,比任何山珍海味都珍贵。”


 守护星星的孩子,用爱叩开孤独的壳


 嘉嘉两岁时仍不会叫“妈妈”,总盯着旋转的玩具,活在自己的星球。确诊自闭症那天,母亲攥着诊断书颤抖,父亲追着乱跑的孩子满屋转。但绝望中,他们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早期干预。


 半年后,嘉嘉从漠视外界到主动眼神接触,从乱扔玩具到参与过家家游戏,在治疗师的一次又一次的引导下,他第一次主动牵起妈妈的手,然后含糊地喊出“妈妈”。妈妈红了眼眶说:“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我们全家的小奇迹。”


 康复医学科主任胡荣亮说:“自闭症或许无法完全治愈,但爱和科学的干预能让他们学会拥抱世界。我们不是要治愈星星的孩子,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地球上发光。”


 这些故事里,是一群白衣天使用专业与温情,托起患者摇摇欲坠的人生。他们像修复师,修补身体的残缺;更像点灯人,在至暗时刻点燃希望。





我们的未来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以技术、学科、服务为核心支点,勾勒专科发展战略图景,致力于成为区域康复医学发展标杆。


 技术规划:智联前沿,重塑康复精度

 加速智慧技术融合,构建智能康复矩阵。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患者康复数据,定制个性化方案;部署智能康复机器人,覆盖运动训练、语言沟通、吞咽功能恢复等场景,以自动化、精准化干预提升疗效;融合VR、体感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训练场景,让康复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参与”,推动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跃升。


 学科建设:精耕细作,锻造学科高度

 推进亚专科细分与科研协同发展。聚焦神经康复、重症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等重点领域,深化亚专科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专科品牌;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围绕康复机制、新技术应用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临床成果转化,力争在康复医学前沿领域占据学术高地,提升学科区域辐射力与行业影响力。


 服务升级:智慧延伸,拓宽健康维度

 构建“互联网+康复”全周期服务生态。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展远程康复指导、线上复诊随访,打破时空限制;搭建健康管理平台,整合预防、康复、健康宣教功能,为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方案;联动社区、家庭,打造“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康复网络,让优质康复服务融入生活场景,从疾病康复延伸至主动健康管理,践行“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使命。


 未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将以技术革新驱动发展,以学科精耕厚积底蕴,以服务升级传递温度,向着“国内一流康复医学专科”目标迈进,为更多患者重塑生活希望,在守护全民健康的征程中书写精彩篇章。




往期推荐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① | 专注呼吸健康,领航医疗前沿!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② | 以科技之精微,护生命之绚烂!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③ | 精准治疗,重获新“心”!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④ | 延续爱,让每一位患者健康抱婴!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⑤ | 智探胃肠奥秘,重塑消化健康!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⑥ | 融贯中西守正道,承古开新护民康




来源:康复医学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