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6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江门市中心医院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
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专科护理门诊,作为全市综合医院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承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建设任务,牵头开展覆盖100万市民的慢阻肺筛查项目,在慢病防治与适宜技术推广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区域慢性呼吸疾病管理的重要支撑力量。
2024年,护理门诊更作为优秀典范,先后接待来自省内外16家医疗机构的参访交流,推动护理经验共享与专科发展互促,进一步扩大了专业影响力。
我们的专科
自2009年成立以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已成为五邑地区首批护理门诊的标杆典范。作为江门市综合医院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始终聚焦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尤其在慢性呼吸疾病管理方面成效显著。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创新性地构建了“互联网+三位一体”标准化随访管理模式,由医护协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目前已建立慢病管理档案300余份,279名患者实现持续随访,有效保障治疗连贯性与康复效果。开诊以来,门诊年均门诊量稳定在3000人次以上,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同时,呼吸专科护理门诊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模式,开展线上问诊与个性化居家护理指导,为出行不便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有效缓解患者就医难题,持续推动呼吸护理服务向智慧化、便捷化迈进。
我们的专长
1. 呼吸康复技术——量身定制康复方,重塑肺力,疗愈生命
通过智慧化系统科学评估患者的整体功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结合呼吸训练、运动康复与心理、营养支持等多维干预,有效改善肺功能、提升运动耐力、缓解呼吸困难,助力患者“畅呼吸,享生活”。
2. 气道管理——专业气道廓清技术,守护呼吸通畅每一刻
采用科学有效的气道廓清技术,如呼吸肌训练、体位引流、震动排痰与主动循环呼吸技术等,帮助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痰液潴留,降低感染风险,显著提升呼吸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吸入药物规范化管理——精准用药,药效直达肺部更高效
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患者正确选择与使用各类吸入装置,确保吸入药物精准输送至肺部,最大程度提升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提升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长期管理效果。
4. 营养管理——科学膳食支持,强化免疫力,助力肺健康
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问题,门诊开展个性化营养评估与干预,制定合理饮食方案,改善营养状况,提升机体抵抗力,为康复提供坚实基础。
5. 家庭氧疗指导——安全、有效地将“氧气”带回家
针对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提供氧疗方案的个体化制定与居家设备使用的专业培训,确保氧疗安全、精准、持续,提高患者在家庭环境下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6. 肺功能检查——先进检测技术,精准评估呼吸健康状况
依托高精度肺功能检测设备,开展全面、系统的肺功能评估,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分型诊断与疗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
我们的专家
姚小红 副主任护师
1、专家介绍:
姚小红拥有22年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长期专注于重症护理与呼吸专科护理领域,是该领域内公认的资深专家。2018年,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临床能力,成功取得危重症专科护士资格证。2024年,她再次脱颖而出,通过粤港澳专科护理联盟与广东省认证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成为首批获得呼吸专科护理认证的护理专家,充分彰显了其在区域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高度与引领地位。
作为呼吸专科护理门诊的负责人,她与科室主任紧密协作,积极推动门诊建设与学科发展,助力科室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于2023年正式获授“广东省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称号,成为区域呼吸疾病防治的标杆单位。
在临床实践中,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在慢性呼吸疾病管理方面成效显著。她带领团队构建起完善的慢病随访管理体系,搭建起“医-护-患”沟通的平台,有效保障了呼吸慢病系统疾病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与持续性。
自呼吸专科护理门诊成立以来,凭借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与良好的患者口碑,年均门诊服务人次逐年上升,显著提升了区域专科护理的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姚小红以精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组织领导力,不断推动呼吸专科护理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2、团队结构:
团队由8名省级专科护士组成,包括1名通过粤港澳专科护理联盟及广东省认证委员会双重认证的危重症专科护士、2名粤港合作老年护理专科护士、2名省级认证的呼吸康复专科护士以及2名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和1名高级内科专科护士,整体队伍结构合理、专科人才配备齐全,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与多学科协作能力。
3、学术影响力:
近3年承担市级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1篇。
我们的坚守
1、以质控为基石,打造标准化护理服务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始终将质量与安全作为核心追求,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1)院级质控:定期接受医院护理部专项督导检查,确保诊疗流程科学规范;
(2)科室质控:每月组织护理质量分析会,动态优化慢性疾病管理方案与服务流程;
(3)门诊自查:依托电子病历系统,实时监测随访率、护理操作合规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关键指标。
质控成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连续保持在92.6分以上(满分100),护理服务品质稳步提升,患者信任度不断增强。
(1)慢病档案管理:累计建立慢性呼吸疾病管理档案300份,279名患者实现规律随访,有效随访率达93%;
(2)疗效评估结果: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由45%上升至81%;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1.13天;
(3)门诊服务效能:年均接诊量突破3000人次,充分体现患者的信赖度。
3、特色服务:不止于护理,更关注“呼吸自由”
(1)“呼吸康复训练营”:针对慢阻肺患者制定个性化肺康复方案,融合呼吸操训练、营养干预与心理疏导,全方位提升呼吸功能与生活质量;
(2)“线上+线下”双轨随访管理:借助微信群、“云医院”及“启医APP”,实现疾病知识指导、并发症管理、用药指导、症状监测、呼吸训练、运动管理、家庭氧疗、营养指导和行为干预,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连续护理;
(3)“互联网+护理”服务机制:为重症及行动不便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指导与定期上门评估服务,有效降低再次入院率,延续护理价值。
我们的故事
2024年9月,一位身形佝偻、步履蹒跚的老人在家人搀扶下走进呼吸专科护理门诊。他是61岁的球叔,一名老慢阻肺患者。那天,他坐在椅子上气喘吁吁、咳嗽不止,胸腔里不断传来粗重的痰鸣音,却始终无法有效排痰。翻看病历时,我们不禁皱起眉头——过去一年,他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已五次住院。于是,我们第一时间为他建立“慢阻肺管理随访档案”。建档评估后,我们迅速理清护理重点:1.呼吸困难;2.排痰困难;3.吸入剂使用不当。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陪球叔踏上漫长的康复之路。
呼吸困难与排痰困难,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坚持的“拉锯战”。我们为球叔量身定制了居家肺康复方案,从呼吸训练到饮食管理,进行全方位干预:
①康复锻炼:我们教授他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使用呼吸训练器排痰技巧,并指导其练习“门诊三式呼吸操”,以提升运动耐力;
②科学氧疗:制定“白天鼻导管吸氧+夜间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方案,确保每日用氧时长>15小时,同时细致讲解安全用氧知识与设备清洁要点;
③动态监测:配备血氧仪,指导监测运动时血氧与脉搏,预防低氧风险,同时叮嘱防寒保暖、预防感染的关键要点;
④营养干预:制定“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计划,建议限制碳水与糖分摄入,每日保证1500ml饮水量。
而吸入剂使用问题,则是突破病情管理的关键切口。球叔长期将吸入剂当急救药使用,且吸药后从不屏气,这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我们通过可视化训练器进行手把手教学,还将操作视频存入他的老年机,方便随时复习。
改变在坚持中悄然发生。半年来,球叔每月准时来护理门诊“打卡”。期间仅因一次小感冒调整用药,CAT评分从28分降至14分,病情控制成效显著。
直到那天,球叔悄悄递给我们一张泛黄的宣教单。翻到背面,工整的字迹记录着我们反复强调的护理要点:“晨起先做呼吸操,吸药记得要屏气,血氧低于93%找护士。”那一刻,我们内心满是感动。
如今,球叔已成病友群里的“康复明星”。每月他都会带着老伴参加呼吸康复沙龙,还常笑称:“以前住院像回娘家,现在门诊才是我的根据地!”
每一位患者的蜕变,都是护理力量最温暖的注脚。愿更多“球叔”在慢病管理之路上不再孤单,在专业照护中走向更轻盈的生命状态。
我们的未来
1、技术赋能,让呼吸护理更“智慧”
依托医院引入的Deep Seek模型,打造数字化评估平台,融合病史、肺功能、评估问卷等多维数据,实现科学精准的个体评估。通过实时捕捉肺功能变化,及时分析病情,提前干预,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急性发作风险。
2、多学科协作,共建呼吸护理“生态圈”
(1)携手呼吸科、康复科、胸外科、营养科、RICU,组建“呼吸综合管理MDT团队”,每月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的护理解决方案,提升康复效率与满意度。
(2)推进专科人才培养,设立专项进修项目,夯实呼吸护理学科发展基础。
(1)打造精准护理体验,依据专业评估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提升康复效果。
(2)依托互联网医院,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网络,涵盖在线咨询、用药提醒、复诊信息推送、康复指导等功能,实现延续性护理全覆盖。
(3)推动医疗数据互通共享,建设远程肺功能诊断平台,服务基层医院,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诊疗服务。
往期推荐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① | 守护尊严,让失禁不再是“难言之隐”!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② | 专业护“伤”,智“造”康复!引领伤口造口护理新方向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③ | 精“静”细作,“脉”向健康!
☞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④ | 构建一体化糖尿病全程规范护理新模式!
撰稿:林翠蓉、李丽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