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0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介入医学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开展放射介入诊疗工作;1997年成立放射科介入专业组;2003年放射介入专科医生组成立;2018年5月放射介入病房成立;2021年8月介入医学科正式成立。在院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及科室李卓永主任、梁宇闯主任的带领下,介入医学科逐渐发展壮大,常规开展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活检消融等诊疗技术,发展成为与内外科优势互补的综合性特色专科。是广东省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和“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培训基地,是医院胸痛中心、消化道出血中心、创伤中心和VTE防治中心的骨干科室。2024年作为医学影像科组成科室之一,获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目前,科室设有专科病房、专科门诊及介入导管室,形成完整的介入诊疗体系。科室开放病床23张,年收治病人量达1000余人次,院内多学科协作达4500余人次,年手术及操作量达3500余台。
我们的专长
1、特色技术清单:
综合介入技术:
作为广东省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和“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培训基地,科室常规开展多种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在原发性肝癌的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HAIC(肝动脉化疗灌注)、CT引导下经皮肿瘤消融及综合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微创、精准且有效的治疗途径。
此外,科室还开展非血管介入治疗,包括:
各种病变及疑难部位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等。
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的微创诊疗:
与临床各专科紧密合作,全面开展多项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涵盖以下疾病及病变:
肾衰竭血透通道的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等。
急诊/创伤介入:
部分复杂复合手术的介入治疗。
2、技术解读
以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最高级别手术)为例,它就像在“透视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器、CT、超声或多种影像学手段联合)下,在受损或即将破裂的“水管”内穿针引线,精准装入一根“人工水管”(覆膜支架),将原来破损的“水管”修复隔绝,大大降低大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迅速流空致死风险;同时该手术微创、精准且高效,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手术及康复时间。
3、设备矩阵
科室配备西门子ArtistZeego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64排螺旋CT、移动超声、射频及微波消融仪、臭氧发生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的全方位影像引导及治疗设备,能保证临床诊断及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为患者保驾护航。
我们的专家
梁宇闯
介入医学科学术带头人
科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介入诊疗工作20余年,擅长肿瘤介入治疗以及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具备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四级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四级综合介入技术等资质。
担任江门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个省市级重要学术职务。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和江门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李卓永
原放射科及介入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院返聘专家
从医37年,1990-1991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进修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1992年在我院带头开展放射介入诊疗工作。对头颈、胸腹部疑难疾病和肿瘤病变有较高诊断水平;对外周血管病变、肿瘤等疾病临床介入治疗如肺癌、肝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病变介入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较高的诊疗水平。
曾担任广东省介入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江门市医师协会介入医学分会荣誉主委等多个省市级重要学术职务。发表国家和省级科研论文10余篇;曾获江门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江门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杨锦钊
介入医学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从医20余年,2011年在天津医科大学进修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擅长肿瘤介入综合诊疗:肿瘤血管介入治疗、肿瘤消融、肿瘤粒子植入等,以及各种血管病变介入规范诊疗。
团队结构:
科室现有介入医师团队:13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6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介入导管室团队:护师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技术员3人。医护技精密协作,团队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及服务质量。
科室注重青年骨干培养,先后选派多名医护人员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国内省内知名专科进修学习。
在多学科协作方面,我科牵头成立主动脉疾病、肺动脉栓塞等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团队,科内骨干医师为院内肝胆胰恶性肿瘤、疑难肝病、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等多学科MDT团队骨干成员,为疑难急重症患者的诊治贡献介入力量,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
我们的坚守
质控体系:依据专科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路径,结合本专科特色,制定规范的疾病诊疗流程与介入手术标准操作规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个体化、同质化的优质治疗效果。
效果数据:床位利用率达90%以上,疑难危重症收治率达96%以上。
我们的故事
死神敲响急诊大门,多学科团队与81岁老人共闯生死关
凌晨6点,“喂!梁主任,急诊外科有一个81岁的老人腹痛半天,急诊CTA提示破裂腹主动脉瘤!”介入医学科住院总的来电划破了夜的宁静。“破裂腹主”这几个简单却深藏沉重意义的词语,这个夜晚显得格外难熬,对家属及医护人员都是如此。同时介入医学科住院总刘梦阳医生和心血管外科李民医生立即将患者病史及影像资料汇报并上传至介入-心血管外科工作群组。
术前破裂的腹主动脉瘤及腹膜后血肿。
介入医学科梁宇闯、杨锦钊和心血管外科王广阔三位主任医师仔细阅读患者主动脉CT图像,提示冠脉及肺部情况不良,且患者高龄,手术风险极高,外科手术创伤很大;即使手术顺利,术后恢复也是一大难题。目前腹主动脉瘤已破裂,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导致血液瞬间流空。“这个患者可以考虑腔内手术治疗,若想拯救生命,腔内手术是唯一手段,只有放手一搏,建议立即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取得理解及知情同意”,梁宇闯主任指示道。急诊科李润亮医生与团队成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行控制血压及心率、镇痛等治疗,同时为手术准备争分夺秒。经过刘梦阳医生简短且详细的沟通,患者家属表示尽管治疗存在困难、风险及结果难以保证,但他们愿意信任医护人员,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名。
多学科团队迅速响应,各司其职。监护、维持生命体征;配血;深静脉穿刺;联系麻醉科;启动介入导管室准备急诊手术;联系重症监护室做好术后接收准备。“来,大家一起搭把手、过床动作一定要轻、一定要慢。”
手术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麻醉团队的吴耀龙医生在麻醉过程中精准调控血压,确保术中血压平稳;消毒铺巾后,心血管外科团队的李民医生迅速而熟练地行股动脉切开及缝合操作;介入医学科团队的杨锦钊、陈锦棠、梁卓荣三位医生紧密配合,完成股动脉穿刺,置管及超选择插管,成功建立导丝通路,并将合适的覆膜支架精准输送到位,完美隔绝了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早上9点刚过,手术顺利完成,因患者病情及术后恢复还需密切监护,生命的接力棒交到了重症医学科急诊病房手上。
心血管外科李民医生、介入医学科梁卓荣医生配合行股动脉切开。
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病房,王福权医生带领团队通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抗感染、精准调控液体出入量、细致调整呼吸机参数、预防高腹压以及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同时,康复医学科团队配合开展早期肺部康复训练。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周后顺利转回介入医学科病房,并最终康复出院。至此,这颗威胁生命的“炸弹”被成功拆除,患者重获新生。
主动脉瘤常被称为“体内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情况极为凶险。腹主动脉瘤破裂后如果就诊不及时,死亡率高达80%-100%。即使患者能否及时就诊并接受手术,术后死亡率仍高达30%-70%。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建议60岁以上、有吸烟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腹部超声筛查。若突发剧烈腰腹痛伴血压骤降,请立即拨打120并保持平卧,避免剧烈活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我们的未来
介入医学被誉为临床第三大学科,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医学。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影像引导实现“精准、微创、安全、高效”的诊疗模式。未来,介入医学科及介入导管室将跟随时代的脚步,围绕“更精准、更微创、更高效、更安全”的目标,持续向前向上开展工作。
持续深化与省级、国家级中心在技术及人才方面的多层次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本中心在五邑地区、省内及国内的技术水平及学术地位。
往期推荐
来源:介入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