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专科能力报告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③ | 精准治疗,重获新“心”!

时间:2025-03-26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江门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科主任高伟栋带领下,屡克难关,以精湛医术、先进设备以及细致周到的服务,点亮大湾区居民的生命“心”希望。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级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国家级心脏康复中心、国家级心脏瓣膜介入中心及晕厥中心牵头科室,是江门市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委员会挂靠单位,在2011年获评为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以及江门市中心医院A级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获评为广东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3年获评为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心血管内科共有医师28名,护士57名,技师1名。目前开设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脏康复及瓣膜病5个亚专科,年平均住院量5000余人次,年门诊量约9万人次,年治疗手术量3000余例,在全省名列前茅。开展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心外膜室速消融、肥厚型心肌病消融、迷走神经节消融、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了本市空白,多项技术在江门市只有本科室能独立开展,部分技术甚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们的专长




● 特色技术清单与技术:


  • 冠脉介入术


 在每年数千例冠脉介入术的基础上,科室积累了丰富的高危及疑难冠脉介入治疗经验,在ECMO(体外膜肺氧合)+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博)的指导和辅助下,可开展休克D/E期急性心梗的综合治疗。在IVUS(血管内超声)等影像学技术的支持下,能开展冠脉精准治疗。常规开展如正逆向技术、旋磨术等,解决CTO(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及高阻力病变。


  • 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


 心律失常亚专科近3年,共开展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1500余例,除常规开展室上速、室性早搏、分支室速、房速、房扑、房颤、心脏自主神经节改良等射频消融手术外,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也有丰富经验,多次开展“经导管联合心内膜、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消融”、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导管消融”等高难度手术。目前专科已建成房颤诊疗中心,常规开展房颤冷冻、脉冲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并不断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开展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术,使长程持续房颤患者术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达85%以上。心律失常团队也多次在国内心血管大会上进行手术直播、演示,先进的技术水平在业界具备良好的口碑。


  • 心脏起搏技术


 能对不同人群实施精准的治疗,包括生理性起搏要求的希浦系统起搏技术;无需经静脉植入导线,也无需制作皮下囊袋,避免了传统起搏器的囊袋及导线并发症的无导线起搏器、皮下ICD技术;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能明显降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抗菌封套等国际先进装备。


  •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


 近3年成功开展TAVR手术60余例,二尖瓣钳夹术5例,术后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此外,科室开展肺动脉瓣球囊扩张、肺动脉栓塞球囊扩张、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等瓣膜介入手术,开展例数及治疗质量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并为下阶段开展三尖瓣等介入治疗建立良好基础。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我院为江门地区首例开展PFO(结构性心脏病)封堵的单位,也是唯一开设结构性心脏病亚专科门诊的医院,目前每年手术量在120例左右。在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介入治疗方面,也在省内处于前列。


● 设备矩阵: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专科购置DSA机器3台、电生理三维导航系统、心脏康复器材和心脏彩超机2台等大中型设备。为有效管理手术耗材,医院引进SPD高值耗材管理系统,采用芯片识别,高值耗材的一物一码,实现耗材全流程追溯。在保障手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耗材管理的智能化。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得医疗团队能够开展更复杂的新技术新项目,解决高难度的病变,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为五邑地区的乡亲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疗效。科室的精湛技术得到众多患者的称赞,许多港澳及海外侨乡慕名前来就医。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高伟栋



 高伟栋,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岭南名医、硕导、教授。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作为射频电生理特殊人才引进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开展多项江门市首例手术。2012年6月作为第26批中国援赤几医疗队总统保健组队长,获赤道几内亚国家最高荣誉—“独立十字勋章”。曾获“广东好医生”“最美江门人”“南粤好医生”称号。现为暨南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在读研究生2名,同时还承担本科生和规培生的教学工作,与江门市中医药学校合办心血管护理专业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SCI论文5篇,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获得“江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现带领研究生进行多项课题研究。


● 中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


 科室建立完善的梯队式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积极搭建外出进修和培训学习的平台,青年人才外出进修足迹遍布国内外。高伟栋主任在著名心脏电生理中心—德国汉堡ASKLEPIOS医院担任访问学者、陈基华医生前往意大利Ancona联合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刘金学医生前往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进修;张学芳医生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朱超群护士参加广东省护士协会组织的教育护士培训班……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更多人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人才“向心力”进一步凝聚。


 不光有外出学习,在科内培训学习方面,科室也有自己的底蕴传承,每周由江门市名医、江门市首席医学专家张高星主任医师进行临床教学查房,指导科内各级医生提高诊疗水平;科研小组每周组织阅读最新文献,提升科研水平;科内每周进行前沿医学知识及新技术项目的讲座;定期举行医疗学术会议和技术培训。


● 学术影响力:


 近三年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最高影响因子:39.92)。获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立项1项,江门市医疗卫生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项。参与编写国家级专家共识2篇(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专家共识、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全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10余项,其中包括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高血栓负荷患者应用血栓抽吸的有效性评估、一项在伴射血分数降低的中国心力衰竭患者中描述 Entresto(沙库巴曲/缬沙坦)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多中心、单臂、非干预性研究等。




我们的坚守




 在质量控制体系方面,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与个性化医疗服务,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患者治疗成效。通过对心血管病患的细致分组与精准分类,医院能够实时跟踪诊疗过程中的费用及质量,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同时实施DRG管理促进了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有助于医务人员遵循行业最佳实践,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健康保障。


 病区床位使用率达89.93%以上,CMI值达1.9,效果数据彰显实力。冠脉介入、射频消融术、先心介入术、起搏器等介入手术成功率稳步攀升,并发症均在省质控指标范围内。


心脏康复区


 特色服务方面,开辟胸痛中心急救绿色通道,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确保患者在“黄金时间”内接受最佳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2022年获得心脏康复中心认证,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管理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监测心率、适宜的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复发风险。




我们的故事




 “这一天,我等了7年!”高难度心脏介入手术让长者不开胸换“心门”


 62岁的马伯曾因严重心脏瓣膜病,上几个台阶都需休息,劳作后气促明显。2024年5月病情加重,被诊断为严重心力衰竭,后确诊为重症心脏瓣膜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仅0.33cm2,心脏功能差。因马伯高龄且心功能基础差,难以接受外科开胸换瓣手术,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团队(MDT)在ECMO辅助下成功完成微创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马伯恢复良好,几天就可以出院,如今上楼不喘还能跑步。


 “疯狂心跳”1分钟190次!心外膜室速射频消融术制服“失控”心跳


 65岁的黄阿伯从2024年3月开始出现心悸、心慌,心率最高达190次/分钟,当地医院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室速(室性心动过速)依然多次发作,需电复律。8月23日黄阿伯因心慌转至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经两次电复律转正常心律,8月26日住院期间又心悸发作,心率190次/分钟、血压低,经6次电复律仍未转复,病情稳定后,医生判断为心外膜瘢痕相关室速,直接植入ICD可能无法转复且有危害,决定先为其行心外膜室速射频消融术。该手术难度高、风险大,高伟栋仅用10分钟完成干性心包穿刺,在心内膜心外膜精准标测后,消融8秒使患者恢复正常心律。手术持续2个多小时,术后黄阿伯恢复良好,黄阿伯出院后再次表达对医疗团队的感谢。




我们的未来




 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是科室发展的关键,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专家和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一体化的心脏诊疗中心,建设与省内一流水平接轨的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我们各亚专科近年来都保持着每年开展至少一项新技术新项目,未来将继续开展二尖瓣/三尖瓣经导管瓣膜修复术、脉冲场消融术(PFA)、肾脏去神经术(RDN)等前沿技术,为患者创造福音。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引进更新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新技术,对提高专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机器人辅助导管系统、纳米技术(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可减少副作用,促进血管修复)也已进入发展的视线当中。


 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水平团队的关键标尺,我们将积极引进更多人才、吸纳更多博士后进站,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推进国家级科研课题申报。


 患者的信任是学科发展的不懈动力,我们将按照医院发展的布局,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标“日常工作三甲化”,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开展“高血压大讲堂”等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个性化且便利的线上诊疗服务、延续护理服务,全心全意让患者更加满意。


 站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新起点,高伟栋主任表示,未来,心血管内科将继续朝着“五大中心一联盟”的目标进发,对标国内心血管专科一流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技术创新、挖掘学术潜力,实现医教研全面进步,打造区域心血管疾病诊治高地,不断满足广大患者的诊疗需求。




往期推荐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① | 专注呼吸健康,领航医疗前沿!

☞ 专科能力报告-医疗篇② | 以科技之精微,护生命之绚烂!


来源:心血管内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