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6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我们的专科
江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建科于1994年5月,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是集PET/CT、SPECT/CT核素诊断、核素治疗及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江门五邑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核医学专科。核医学科现有工作人员21人,人员梯队合理。2016年1月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024年作为医学影像科组成科室之一,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目前科室总面积约1100m²,配备美国GE公司的PET/CT(64排)、SPECT/CT(16排)等高端分子影像设备。
开展正电子显像技术(如:18F-FDG PET/CT肿瘤显像、脑代谢显像、心肌存活性评估及阿尔茨海默病Aβ-PET显像),年服务患者近1500人次;开展单光子显像技术(如:SPECT/CT全身骨骼断层显像、甲状腺显像、肾动态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甲状旁腺显像等共40多项检查项目),年服务患者近6000人次。
开展治疗项目5项,其中,甲亢同位素碘-131、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核素敷贴治疗及综合治疗、成人皮肤瘢痕疙瘩核素敷贴治疗及综合治疗,已成为科室三大“品牌”治疗项目,现已治愈数万患者。科室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在广东省核医学界及珠西地区享有盛誉。
1994年核医学科启用首台SPECT(美国GE公司 )开创江门五邑地区核素显像先河
2004年核医学科符合线路SPECT/CT (单排)
2020年核医学科SPECT/CT(16排)
2012年安装使用的珠西地区首台PET/CT (64排)(美国GE公司)
我们的专长
江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作为区域内的核医学诊疗中心,凭借高精尖技术、特色服务和先进设备,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1、特色技术清单:
⑤ 皮肤瘢痕疙瘩核素敷贴治疗及综合治疗(省内先进,市内唯一)
2、技术解读:
PET/CT肿瘤、心脏、脑神经系统显像
(1)在肿瘤诊治方面,PET/CT可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定性,精准分期、疗效评价及监测复发,可精准寻找到肿瘤的原发病灶。
肺癌术前分期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前后疗效评价
(2)18F-FDG PET/CT是评估心肌存活的“金标准”。通过追踪心肌细胞对葡萄糖(18F-FDG)的代谢能力,结合血流灌注显像,可精准区分:存活心肌(缺血但仍有代谢活性,血运重建后可恢复功能)与心肌瘢痕(代谢完全丧失,手术无法挽救)。
左心室下壁、侧壁有存活心肌,可在血运重建后获益
左心室心尖没有存活心肌,不能在血运重建后获益
(3)脑神经系统显像包括脑代谢显像及脑淀粉样蛋白显像(Aβ-PET显像),前者可无创准确定位癫痫病灶,为脑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后者可无创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有重大意义。
18F-FDG PET/CT显示左侧颞叶癫痫病灶
Aβ-PET显像提示脑淀粉样蛋白沉积在顶叶、额叶、楔前叶/后扣带回
SPECT/CT显像
SPECT/CT在临床使用最多的是全身骨骼断层显像,它是多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筛查方法。甲状腺显像、肾动态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甲状旁腺显像、甲状腺癌碘131扫描等也是SPECT/CT的优势检查项目。
83岁男性,前列腺癌全身多发骨转移
同位素碘-131治疗甲亢
一杯药水可治愈多年的疾病,被称为不流血的“手术”。1997年开展该治疗项目至今已有20多年,年门诊量2万多人次,累计治疗甲亢患者已达1.5万人次,疗效显著,很多患者慕名前来诊治,成为我科的一张亮丽名片。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核素敷贴治疗及综合治疗
通过核素发出的射程很短的β射线对病变部位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使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水肿、炎性改变,最后被纤维细胞代替,血管闭合,达到治疗目的。我科至今已通过敷贴及综合治疗治愈各种血管瘤患者2万多人次,解除了家长的顾虑和担心。
皮肤瘢痕疙瘩核素敷贴治疗及综合治疗
核医学科1995年开展了皮肤瘢痕疙瘩、手术切口锶-90敷贴治疗,至今已治疗患者5千多人次,解除了患者的“难言之痒”,给了爱美人士信心。
瘢痕增生敷贴治疗前
瘢痕增生敷贴治疗后
3、设备矩阵:科室配备国际领先的PET/CT和SPECT/CT设备,为患者提供高精度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支持。
GE Discovery PET/CT(64排)
GE NM/CT 670 Pro SPECT/CT(16排)
江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以患者为中心,依托先进技术和设备,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效、精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成为区域核医学领域的标杆。
我们的专家
黄斌豪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核介党支部书记、核医学科主任。深耕核医学领域30余年,带领团队在核素诊断与治疗领域取得标志性成就:率先在珠江西岸引进首台PET/CT设备(2012年),推动分子影像诊断发展;主导开展碘-131治疗甲亢、锶-90敷贴治疗血管瘤及瘢痕等特色项目,累计治疗患者超3万人次,成为省内知名“品牌”项目。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处理标准》。荣获江门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获江门市科学技术奖2项。荣获“江门市名医”“岭南名医’”“南粤好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兼科普与信息化工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治疗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江门市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防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 柔性引进专家:
徐浩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后合作导师、德国洪堡大学医学博士。江门市中心医院柔性引进核医学高层次人才。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兼神经影像学组组长、国家核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核医学分子影像与诊疗一体化临床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SCI收录90多篇;主持和参与制定我国核医学的相关国家标准、指南和专家共识16部,参编国家级教材和专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基于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IV类)临床转化诊疗新技术17项;主持新药注册临床研究项目7项。
● 团队结构:
梯队合理:科室员工21人,其中岭南名医、市名医1人,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7人,有硕士学位者7人,在读博士1人;科室现有医师10人、技师5人、护师4人,导诊员2人,人员结构合理。
完善的人才培养:确立亚专科发展,设立影像诊断及核素治疗两个亚专科,定期开展业务水平培训。鼓励通过在职考研考博的方式提升学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外派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柔性引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院核医学科徐浩教授对科研、教学及医疗工作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对接国内高水平医疗科研平台,联合培养重点骨干人才(硕、博士学位在读2人)。
牵头、参与院内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牵头成立“门诊甲状腺肿瘤”MDT团队,认真组织规范开展MDT工作,2022年8月至今已开展MDT达120人次。参与院内共8个MDT团队,充分发挥核医学在疑难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住培教学结硕果:核医学科专业基地共有带教指导老师6人,具备丰富的住培教学经验。基地教师参加全国核医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展评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科室获授“卓越集体奖”;参加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首届住培带教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荣获“三等奖”。基地获评医院2024年度“优秀专业基地”,基地主任黄斌豪获评“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基地教师多次获评“优秀住培教学老师”。毕业住培学员中有2人获评“优秀结业学员”并留院工作。
● 学术影响力:
近3年,核医学科团队成员主持省厅市级科研立项7项,获批研究经费5万元;累计发表SCI论著1篇(1区IF 8.9分)、中文核心期刊7篇。
任职国家级专业协会委员2人,省级专业协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2人,省级专业协会委员4人、市级专业协会主委及副主委2人,岭南名医1人,江门市名医1人。
我们的坚守
在核医学的影像世界里,每一个闪烁的光点都是生命的密语。作为生命的"解码人",我们始终以"质量安全零容忍"为底线,用体系化质控、精准化诊疗、人性化服务构筑起守护健康的铜墙铁壁。
筑牢质控体系,守护诊疗安全底线
核医学科的工作涉及放射性核素,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控体系,从设备的精准校准到操作流程的严格规范,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与优化。我们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检测,确保其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循辐射防护标准,为患者和自身筑牢安全屏障。
近3年,核医学科实现医疗事故发生事件0宗、不良事件上报率100%,危急值报告率100%。
提升技术内涵,打造特色服务
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我们不断追求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如新引入脑淀粉样蛋白(Aβ)显像技术,助力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利用AI智能QCT技术,协助精确诊断骨质疏松症。我们拥有国际先进的PET/CT及SPECT/CT设备,结合分子影像技术,实现了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精准诊断。在治疗方面,我们积极开展甲亢及血管瘤、瘢痕敷贴治疗等特色项目。我们注重与临床科室的紧密合作,通过门诊甲状腺肿瘤MDT平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在核医学科,从毫厘之间的剂量把控,到昼夜不息的设备守护;从影像数据的精准解构,到医患携手的温情相伴,我们努力在生命健康的答卷上书写新时代的医者誓言。因为这份坚守,我们相信每一束伽马、贝塔射线都能化作希望之光。
我们的故事
江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的故事充满了温暖与坚守,展现了医护人员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不平凡篇章。自1994年建科以来,科室在司徒净浦主任、黄斌豪主任等前辈的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集PET/CT、SPECT/CT核素诊断、核素治疗及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不仅在设备引进、技术革新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可喜进步,更在人文关怀和医者仁心方面树立了典范,科室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征文作品荣获“2024年度全国医院人文建设优秀典型案例(AAAA类)”。
黄斌豪主任:医者仁心的“拼命三郎”
黄斌豪主任作为科室的创科人之一,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常常为了患者的诊治加班加点。有一次,一位从外地赶来的患者病情复杂且紧急,黄主任放弃休息时间,仔细研究影像资料,反复查阅文献,最终制定出精准的治疗方案。黄主任这种无私奉献、医心为民的精神,深深感染着科室的每一位成员。
暑假的“小高峰”:用爱守护年轻患者
每年暑假,核医学科都会迎来治疗瘢痕的“小高峰”。许多学生趁着假期前来就诊,科室的医护人员总是加班加点,毫无怨言。护士们耐心安抚紧张的年轻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每一个动作都轻柔细致,每一句叮嘱都充满关怀。在他们的努力下,学生们带着希望而来,满怀信心而归。这种对患者的细致关怀和温暖守护,正是核医学科医护人员坚守初心的真实写照。
科室的温暖文化
核医学科不仅以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著称,更以温暖的人文关怀赢得了患者的信赖。科室的医护人员始终秉持“患者至上”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展现了科室温暖而坚韧的文化底蕴。
优化候诊环境:增设休息区与阅读区,改善候诊环境的舒适度;PET/CT机房配套儿童装饰布景,敷贴治疗室墙面手绘卡通漫画,提升环境温馨度;诊室门口设有自助收费机,使患者少跑弯路;设立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便捷贴心服务。
做好患者就诊心理建设,优化就诊流程:创立科室微信公众号,拍摄科普视频,设立科普宣传栏,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和公众提供多元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不断完善就诊告知、专业引导服务,提供年老及婴幼儿患者优先就诊服务,帮助患者便捷就医、缓解就诊焦虑;牵头成立门诊甲状腺肿瘤MDT,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一站式”和“个性化”便捷服务。
实行弹性工作制:提前半小时开诊或推迟一小时关诊,让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看上病;开设多诊室号源及假日门诊,打好医护配合战,缩短就诊等候时间;开放24小时检查预约电话,方便患者预约就医。
我们的未来
经过30年的发展,江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已在广东省核医学专业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未来,核医学科将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多学科协作为纽带,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核医学诊疗能力深化,为高水平医院建设、为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一)创新驱动,解锁精准诊疗新维度
1.设备全面升级
新院区核医学科将配备全新一代PET/MR、PET/CT、SPECT/CT及回旋加速器等国际先进设备,构建覆盖分子影像、功能成像与精准治疗的完整技术体系,为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估提供更强支撑。
2.AI辅助影像诊断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影像分析,实现病灶智能识别与定量评估,提升诊断效率。
3.引入前沿显像技术
开展新型示踪剂应用,推进PSMA(前列腺癌)、FAPI(泛肿瘤成纤维细胞)、PET/CT脑淀粉样蛋白(Aβ)显像等分子探针的临床应用转化,覆盖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
4.建立治疗项目矩阵
新院区核医学科规划2980m²现代化诊疗空间,配备6张低剂量治疗病床与5张甲状腺癌碘131治疗专用病床,满足甲状腺癌患者全周期诊疗需求。同时大力推广镥-177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镭-223治疗骨转移癌,钇-90治疗肝癌,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等治疗项目;另探索α核素(如Ac-225)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二)学科建设与协作
1.科研引领发展
依托已获批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专业的平台,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放射性药物临床转化研究,同步推进省级重点课题申报。
2.深耕甲状腺肿瘤MDT
作为甲状腺肿瘤MDT牵头科室,联合普通外科(甲状腺外科)、内分泌科、医学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建立诊断、治疗、随访一体化平台,为甲状腺癌、难治性甲亢等患者提供一站式、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的服务。
3.跨学科协作网络
深度参与我院肺癌与肺结节MDT、乳腺疾病MDT、结直肠MDT、妇科肿瘤MDT和肝胆胰恶性肿瘤MDT等十余个MDT团队联合诊治,将核医学先进的诊疗技术融入肿瘤诊疗、心脑血管疾病评估等多元场景。
往期推荐
来源:核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