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
科教园地

勇攀医疗卫生高峰,更需甘为人梯的高水平导师——善医者,亦明师也

时间:2021-09-11    来源:江门日报 统战宣传科    编辑:中心医院

2021年4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举行仪式,授牌江门市中心医院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自此,这家始建于1912年的百年老院正式迈进高水平建设快车道,成为我市唯一一所被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的医院。

善医者,亦明师也。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医院积极实施“科教兴院”发展战略,自1997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以来,先后成为中山大学等多个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十余所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每年承担着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博士后、进修生等多层次的教学任务。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培养了大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学员,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2名高校博士生导师、2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33名内外妇儿实习带教老师……雄厚的师资力量,再加上优良的教学传统、丰富的教学经验、完善的教学设施,使我院成为了培育一代又一代青年医学英才的摇篮。在优秀导师的悉心栽培下,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医学才俊们在科研和医学实践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我院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研立项,省、市科学技术奖,2014年至今共发表68篇SCI论文。

 

9月10日是中国第37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记者走近亦医亦师的特殊教师团队,听听他们的从医从教的故事,向他们致敬!

 

黄炎明:医人育人,一脉相承

医师档案: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导师,从医31年,从教16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医师奖获得者。

医心相传,育人先行

人才是发展之基石,育才是发展之根本。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黄炎明认为,“医院要发展,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医院十分注重医教研的协同发展,建立了健全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培养大量的优秀医学人才。正是一代代仁济人才的奋勇接力,把“德高医精,仁心仁术”的传统继往开来,才使得医院在高水平医院建设的路上步步“为赢”,稳步向前。

从普通医生,到呼吸内科专家,再到医院管理者,黄炎明认为,自己的成长也离不开医院前辈的谆谆教导,一批批前辈大医精诚的榜样形象,让他在漫长的医学修行中找到前行的灯塔,鞭策着他在传承中不断成长。2005年,黄炎明被聘任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6年来,他共带教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5名现已成为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骨干力量。辈辈奋进图强,代代续写新篇。目前,我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成立江门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医者仁心,言传身教

医学教育,三分授医理,七分授医德。作为医者,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以德为先,仁者爱人。”这是黄炎明经常教导学生的一句话。从医三十多年,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拥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凭借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获得了众多患者的肯定,也成为了学生们眼里的学习标杆。

“黄院长以身作则,向我们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医者的德高医精。”黄炎明的博士后学生陈嘉荣表示。心系患者、心怀大爱,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黄炎明从平常的点滴细节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仁爱的种子,让学生深刻领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含义,明白医生不仅仅只是一份职业,更是患者心中的希望。

医道授业,教学相长

医学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作为救人之医和育人之师,学习和授业都需要持续推进,不断提高。黄炎明平日工作非常繁忙,但对培养学生,他从来都不遗余力。给博士后提供科研指导,给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论文指导,抽空坚持给本科生上临床课……每一次他都用心准备、悉心教导,用所学知识、所累经验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医学的大门。他说:“教学相长,我很喜欢教学,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我也能不断提升自己。”医护办公室、病房、治疗室是黄炎明的教学课堂,他总能通过实际病例来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从教以来,黄炎明指导学生获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博士后张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陈嘉荣入选2019年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等。

医者(师者)心声:

在从医从教的路上,我认识到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传道授业是医者的升华。受医者之教导,奋自身之有为,解患者之危难,让医路人生,一路芬芳。

学生感恩心声:

学生陈嘉荣:花因您而开,果因您而熟。感谢您的栽培!

 

龙晚生:推动“技术强科” 坚持带教育人

医师档案:龙晚生,江门市中心医院副处级干部。从医、从教37年,期间荣获国务院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资格、广东省二级岗位等称号。

授之以渔 推动放射科不断发展

在放射科,说起影响甚深的老师,学生们无不纷纷提起龙晚生。

放射科医生是临床诊疗的“看门人”,他们能帮助临床医生找出不同病灶所在,指明诊治的方向。如遇到典型、少见、易出错的病例,龙晚生就会当场引导学生思考,“你会怎么处理?”

在龙晚生教授“技术强科”的带领下,放射科硕果累累,团队近4年发表SCI论文近30篇,主编出版100万字的学术专著一部,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在国际顶级专业学术会议作大会学术报告6人次。

学习真本事 服务真生命

每周三、四早上8时许,龙晚生准时开课。连病理科、核医学科、超声医生等科医生也自发参与,教室坐不下了,就站着听课。

龙晚生常对学生说,“学习真本事,服务真生命。”他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结合实际综合诊断;要有良好的医德,时时为病人着想;要每天阅读、每天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目标。

在放射科主任崔恩铭看来,龙晚生教授是一个标杆,“学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

此前,一名患者由于病例情况复杂、恶性程度不高、进展慢,当时医生仅诊断为炎性。龙晚生结合临床经验推敲,觉得不排除肿瘤可能,便联系病人,经过12个小时的准备,亲自指导机房进行小肠造影、小肠镜活检等检查,最终发现患者小肠淋巴瘤,使其得到及早治疗。

“这个事指引、鼓励着我们,即使1%的疑问也要100%地努力,寻到真相,切实解决问题。”崔恩铭说。

龙晚生教授表示,作为前辈有责任传授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学生少走弯路,最终让病人受益,减少错诊、误诊。“看到学生成长、出成绩,就觉得值得。”

医者(师者)心声:

老师只是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真正出成绩靠学生真本领。

学生感恩心声:

学生崔恩铭: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感谢您一路为我们保驾护航。

 

 

刘郴州:带领儿科基地规培生考得全国第一

医师档案:刘郴州,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从医27年,从教14年,期间荣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江门市名医、岭南名医等荣誉。

传承儿科精神 同筑儿童健康

刚进儿科时,上官明主任、郭青云主任严谨务实的精神影响着刘郴州。在他们的影响下,刘郴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也踏上带教育人的道路。

在传承下,儿科、新生儿科的专科诊疗水平不断提升,相继成为江门市重点专科、江门市儿科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江门市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

医者仁心 精益求精

2015年,刘郴州成为规培生导师,2019年成为硕士生导师,带教3名硕士研究生、50名规培生。

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基地教学主任,刘郴州一手抓带教老师,让老师们认真备课、规范带教,在临床中多为学员提供实践机会;一手抓学员,要求学员对基础理论要求甚解,对临床操作要求规范,对医患沟通要求真诚。

作为老师,刘郴州除了上班临床带教,还利用休息时间做课件、改作业,为学员解疑答惑。他常对学员说“医者仁心,精益求精。”

今年3月份,好消息再次传来。在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中,我院儿科专业基地成绩在全国排名第一。刘郴州认为,这跟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TBL、PBL培养学员,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教学有着极大的关系,“以问题为导向,让学员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儿科住院医生张晓滢博士的眼里,老师刘郴州极度负责、认真。学员哪方面基础不扎实就额外在哪方面补课,并且尽可能为学员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张晓滢表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三年规培要求的学习内容,顺利结业。”

医者(师者)心声: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学生感恩心声:

学生张晓滢:感谢老师成为我们引路的暖光。

 

 

来源:江门日报 统战宣传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