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科普
用药科普

秋冬进补,膏方又来咯

时间:2019-12-30    来源:药学部    编辑:中心医院

秋冬进补,膏方又来咯

膏方,又名膏滋、膏剂,属于传统中药八种剂型之一,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千金方》等经典中医名著中均有记载。岭南地区多雨多湿易伤脾胃,加之该地区普遍饮食习惯喜于夏日贪凉饮冷,广东地区更有喜饮凉茶的习俗,易伤及脾胃。

岭南膏方

根据岭南体质特点制作的膏方俗称“岭南膏方”,而岭南膏方更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膏方,根据四时变化而衍生出四季膏方,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因春夏两季岭南地区脾胃病亦较多,此时膏方应侧重于调护脾胃,而以健脾祛湿方为代表的岭南膏方具有益气补中,健脾祛湿的功效,适合在春夏两季中具有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动则汗出、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濡细等症状的患者。

到了秋冬季节岭南气候变得干燥寒冷,此时膏方应侧重于养阴安神。

1.服用方法

1.1  冲服:取适量膏滋,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服下。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天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

1.2  含服:亦称“含化”。将膏滋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2.服用时间

2.1  空腹服:《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2.2  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药。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饭前服。

2.3  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2.4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

3.服用剂量

服药剂量的多少,应根据膏方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决定。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15~20克)。

药物分有毒无毒、峻烈缓和的不同。

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

凡毒性、药效峻烈的药物不宜使用,如确需使用,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

肝肾毒性的药物也应减量使用。

轻病、慢性病,剂量不必过重;

重病、急性病,用量可适当增加。

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

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在剂量上也应有差别。

老年人的用药量应少于壮年;

体质强的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

妇女用药量,一般应少于男子,而且妇女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又应少于平时,但主要仍须从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虑。

4.用药禁忌

在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必须重视禁忌问题。用药禁忌,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

不建议服用膏方人群:肝炎结核等活动期患者、各类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4.1  补膏禁忌:

  防止“闭门留寇”:在外邪未尽的情况下,不要过早使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目的。

  另外,补益莫与气血为难,应避免一味呆补,不注意气血流通的倾向;

防止“虚不受补”,对于一般慢性虚证患者,只能缓缓调养,不宜骤补。

可于补益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忌用温补,以免助火伤阴。

4.2  妊娠禁忌:妊娠期间,因为某些药物具有滑胎、堕胎的流弊,往往可以造成流产的后果,所以在临证时要注意药物的选用,注意妊娠禁忌。

4.3  服药禁忌: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也称“忌口”。如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及铁剂。

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

5.一般注意事项

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由于膏方中有不少补益壅滞之品,对于消化不良者,服用食物以易消化为上,否则容易阻碍消化、吸收,从而不能起到理想的补益作用。

针对患者的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

膏方订制,具体可咨询:

江门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中药房0750-3165663

膏方及冬季养生相关专业知识

《医疗机构岭南膏方的制备与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http://www.sinopharmacy.com.cn/download/70.html

 

审稿:伍炜培

编辑:谭文明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