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学习动态

【医心向党】制胜精湛医术 植根仁心大爱——记我院原大外科副主任梁胜根

时间:2021-08-03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人物简介



梁胜根,共产党员,曾任江门市中心医院大外科副主任,骨科主任,脊柱骨科主任,江门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在省内同级地市医院较早开展脊柱外科手术,其中脊髓型的颈椎病手术治疗获江门市科技三等奖,2008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中国医师奖提名奖。

1976年工作至今45年,完成江门市第一例断指再植术、第一例足趾移植手再造、江门市第一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江门市第一例臂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江门市第一例脊椎侧弯手术治疗、江门市第一例胸腰椎病变的前路手术减压内固定手术、江门市第一例人工髓核及椎间盘置换术、江门市第一例颈椎病手术。


如果必须手术

就要怀着上战场的信念全力以赴


一路走来,一路坚守,未曾懈怠,一转眼间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返聘教授梁胜根在临床医生的道路上已走过45年。45年来,他用心感悟着生命在旦夕的脆弱与坚强,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好每一台手术,执著地坚守着医者的平实与大爱。


“手术台相当于战场,上了手术台就不能退缩。”
梁胜根对手术的态度非常慎重
对于可做可不做的手术,他坚决不做

他把手术台比喻为战场,战场从来不是最优选项,反而是劣选项,如果患者不需要做手术而你选择了手术,那属于战略错误,手术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病人接受手术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信任,争取把每一台手术做到最好,对得住病人的信任。”


在做每一台手术前,他都在脑海里进行预演,若出现并发症如何处理,术后他不仅习惯对每一台手术进行总结并记录之外,他还每天亲临一线询问术后病人恢复情况,直至病人出院。他的手术技术日益精湛,很多患者慕名来找他,点名要他手术。

苦心求学深钻细研

为精湛医术打下坚实基础


1976年,梁胜根于广东湛江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白衣天使。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1986年开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修骨科一年。进修期间,他心无旁骛,专心学习,放弃了各种节假休息日和出外游玩的机会,把时间尽可能多地花在病房、手术室和图书馆。一年下来,光术后总结和读书笔记就有三大本,里面记载的全是各种疑难重症的诊治要点、各种手术要点、手术难点和手术技巧。


还是一名住院医师的时候,梁胜根主任就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热情的工作态度固然必不可少,但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为患者排忧解难。197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外科工作,当时年轻医生少,危重病人多,他虚心好学、勤奋工作,从检查病人、书写病历、手术、术后换药,一切从基础做起。工作服里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录着病人的病情变化,和上级医生的处理意见。为了争取多的学习机会,除了值班,星期天和节假日也常常在病房处理急诊病人。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还积极的阅读专业书籍,从参加工作就为自己制定了一年、三年的学习计划。他更加热情地专注于外科技术的学习,由于勤奋努力,其专业技术水平进步很快,毕业两年即可以独立完成胃大部切除术,肠梗阻、肠肿瘤的半结肠切除术,在外科也已经是独当一面了。

钻研手术,人体骨架前经常“发呆”。梁胜根对手术的钻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能找到的关于手术技巧方面的书籍他都要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养分。为了提高自己的解剖知识,他一有时间就琢磨科室的人体骨架,同事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站在人体骨架前“发呆”,那是他在琢磨人体的解剖结构,如今,他对人体细微的解剖结构都了如指掌,这为他做好每一台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超医术妙手回春

深耕一线救死扶伤


80年代初进修骨科后,他开始潜心钻研骨科疾病的治疗,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本地区开展断指再植术、足趾游离移植手指再造、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臂丛神经损伤手术、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同侧髋膝关节置换和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颈椎前后路手术、胸腰椎前路手术、腰椎侧弯矫形、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人工髓核置换、腰椎间盘椎间盘激光微创治疗等30多项,个别项目达国内、省内先进水平,极大的提升了本地区骨科的专业技术水平。


1985年的一天,一名建筑工人被卷扬机扎伤,左伤肢被撕成两段,手掌完全离断,肩部仅留少许皮肤,急诊入院后经过近20多小时的奋战,离断的两处肢体再植成功,不久后恢复了工作,引起了江门地区的轰动,已传为佳话。

显微外科要求精细,手术时间长,当时手术设备简陋,他硬凭一股钻劲、韧劲把一个个断肢、断指被接活,一个个残缺的肢体被修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创伤救治、危重病人抢救、脊椎疾病和骨关节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6年5月,一纸电文,把正在上海华山医院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手外科及显微外科培训班的他召回医院,医院领导通知他参加广东省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并任医疗队长,赴西藏山南地区援藏工作一年。接到通知后梁胜根主任二话没说返回医院,收拾行囊,告别妻子和年仅6岁的儿子,毅然带队远赴西藏。在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中,梁胜根主任克服了高原地区恶劣的生活环境,在队友的团结协作下,出色完成了援藏任务,受到当地政府、藏民及广东省卫生厅领导一致好评和表彰。


1997年又参加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对口支援山区工作,代表医院第一批赴广东省阳春人民医院工作三个月,为山区医院业务建设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好评。

带头推动江门学术创新

成果丰硕不忘培养后辈


救治大量危重、疑难病例的同时,他还勇于创新,在“断指再植术” “血管吻合的腓骨游离移植术” “足趾移植术” “手指再造术” “臂丛神经损伤显微修复术” “脊椎骨折前后路手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同期“髋、膝关节,多关节置换术”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部分项目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他是江门地区学术带头人,是江门市中心医院的骨科创始人之一。


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8篇,编著《实用临床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治疗》专著1部,任副主编;在全国交流论文4篇;共获得江门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江门市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门市科技成果奖2项,江门市中心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1992年起担任中山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临床型研究生2名,2次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兼职教师。指导下级医生成长,大部分医生已成为骨干。

认真负责严谨细致

爱岗敬业用爱行医


2001年担任骨科主任以来,科室业务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梁胜根极端的认真负责,常常早上第一个到科室,检查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当天要手术的病人,耐心倾听病人诉说,仔细检查病人病情,了解术前各种准备工作。他同样严格要求下级医生:不允许不未面细致体格检查就下诊断;不允许未全面了解病情就下医嘱。他时常告诫下级医生,工作一定要有责任心,工作态度一定要严谨。从医45年来科室未发生医疗事故及严重医疗差错,多次获得江门市中心医院安全奖。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消息传来,举国悲痛,身为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的梁胜根深知灾情的严重性和救灾工作的紧迫性。立即在全科做动员,积极筹备捐款并主动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预备队。5月22日,接到中心医院骨科将接受汶川地震伤员的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组建爱心病房、调派四川籍护理人员,让地震伤员在治疗过程中消除心中疑虑。


在治疗伤员期间,
他每天提前近1小时上班
到科室的第一件事就是
到爱心病房查看伤员的病情
下班前最后一件事还是
爱心病房查看伤员的病情

在救治汶川伤员期间,梁胜根作为江门地区专家治疗组成员还有参加其他医院伤员的会诊工作。由于平时的日常工作就十分繁忙,脊柱外科手术时间长,短则3至4小时,长则5至6小时,常常刚下手术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去参加会议,对于当时年近60岁的人,确实有些不堪负重。是医生责任感、使命感,令他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并在当年12月获得“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中国医师奖提名奖”。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梁胜根对患者的态度从未改变,对手术的要求从未降低,患者对他的信任也一如既往,他每周的门诊预约挂号很早就满了,很多远道而来的患者要求加号他总是尽量满足他们,自己却总是延迟下班。还有一些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后对是否手术拿不定主意,他会跟患者做详细的分析,直到患者充分理解并最后作出决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梁胜根主任入党40多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在4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时时处体现者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他时常讲:是党和国家将我培养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我就应该把我的医疗技术无条件的奉献给党和国家。


来源:党委办公室、统战宣传科整理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