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学习动态

【医心向党】仁者大爱 义者清莲 一一记原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杨爱莲

时间:2021-06-09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人物简介

杨爱莲,江门市中心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中山医硕士研究生导师、江门市名医。从1992年5月至2008年2月历任江门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妇产科主任。曾任江门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从医40余年,她为自己钟爱的医疗事业和患者,全心全意付出。2005年不幸身患癌症,在经历了一次大手术和8次化疗以及放射治疗,却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患者。


其先后荣获“江门市劳动模范”“江门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江门市侨乡巾帼十杰” 江门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江门市中心医院医德医风特别奖、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荣誉称号。她所带领的团队也曾多次受奖,2001年被光荣地授予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2005年被卫生部、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忘我工作

患者在她心中重千斤




熟悉杨爱莲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杨爱莲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留给家人的时间很少。有人甚至说,最幸福的不是做杨爱莲的家人,而是她的病人。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杨爱莲医术高明,名声远播,病人总是千方百计找她看病。因为她的“心软”,专家号经常严重“超编”,常常一上午看60多个,中午1点多钟仍未吃饭,人累得冒虚汗,护士只好想方设法找点饼干给她充饥。同事们担心她太辛苦,她却说:“没什么,病人来一次不容易”。是啊,病人更重要!这就是杨爱莲,时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中山古镇有一位“晚期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在外院首次治疗不规范,大量腹水,达10000多毫升,辗转省内几家大医院均被判断无治疗希望。经人介绍来到我院妇科,找到杨爱莲。对于这样棘手的病例,无论哪一个医生都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可是杨爱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承担,她与同事几经研究,反复论证,以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为患者制定了一套“先支持治疗、后争取手术机会”的周密治疗方案。最后,在外科和麻醉科的紧密配合下,杨爱莲和她的团队一起,以精湛的医术成功地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同事们敬佩她的勇气,她却淡淡地说:“在病人的痛苦面前,医生应该尽力而为。患者的信任,才是医生最大的勇气。”

小香是开平人,2009年患了子宫内膜癌,实施子宫切除手术,并做了放射治疗。对于一位年轻的未婚姑娘来说,这样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她整天闷闷不乐,甚至丧失了活下去的斗志。杨爱莲以对朋友一样的语气安慰她,并告诉她:“虽然切除子宫后丧失了生育能力,但不会影响婚后的性生活。除了不能做妈妈外,切除子宫后仍然可以开展新生活,只要找到互相爱慕的人,依然可以享受作为一个女人的幸福和快乐。”在杨爱莲的鼓励下,小香渐渐变得乐观,身体也渐渐康复起来。出院后,杨主任和小香一直保持联系,关注着小香,并嘱咐她定期复诊。终于有一天,杨爱莲接到小香的报喜电话:“有一个男孩子喜欢我,我也喜欢他,我们想结婚。”杨爱莲像对自己的妹妹一样给予小香衷心的祝福。

像小香一样每年要回医院复诊的妇科肿瘤病人的数量,多得连杨爱莲都记不清了,她总是像故友一样细心地为其复诊,鼓励她们。“医生除了要给病人治病外,还要想办法解除他们的心病,除了健康的身体外,出院后的生活的质量也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杨爱莲这样说。



清正廉洁

做道德的知者和行




在4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杨爱莲为无数妇女同胞解除病痛,抢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很多患者为了向她表达感激之情,要向她表示点意思,送她“ 红包”或想请她吃饭,她总是婉言拒绝。


缪女士是市某幼儿园的退休教师,由于身患子宫内膜癌并致盆腔和小肠等多部位转移,2010年6月30日上午11时,杨爱莲团队在外科的配合下,为病情危急的她实施了手术。子宫切除、大网膜切除、部分小肠切除……手术进行了8个小时。“辛苦您了,杨主任!”当缪女士的爱人看到了从手术室推门而出的杨爱莲时激动地说。


“护长,你抽空帮我把这个红包里的钱交到财务那里,作为缪女士的押金和医疗费!”7月1日上午10时,刚刚查完病房的杨爱莲随手递给护士长一个没拆封的红包。红包是缪女士的爱人硬塞给她的,说是“表达一下感谢”。原来,杨爱莲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一头挂着病人,一头挂着她自己的良心。杨爱莲常常说:“只有先做道德的知者和行者,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杨爱莲认为妇科还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来医院的部分妇女是农村妇女,她们一般没有经济主导权,是否接受治疗一般由家属来决定。这些妇女一旦患上恶性肿瘤,由于治疗费用高昂,放弃治疗是常有的情况。杨爱莲很清楚,患上恶性肿瘤,放弃或者中断治疗几乎就等于放弃了病人的生命,所以平时即使工作非常繁忙,杨爱莲还是会抽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家属治疗的方案和必要性,不仅如此,遇到家庭环境困难的患者,她还会想方设法减轻患者负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量以最低廉的费用帮病人治好病。



言传身教 

甘为他人作嫁衣




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悉心指导,倾囊相授,这是很多年轻医护工作者对杨爱莲的评价。她以博大的胸襟和怀柔的领导能力,激励着每一位同事不断攀登医学知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杨爱莲先后在中华系列、省市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多次在省科研项目立项,并获得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然而,杨爱莲没有因此而固步自封,反而因为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一些切身的体会,令她更加关心集体的发展,在后辈的成长中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上世纪90年代,科里来了一名刚20岁出头的詹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杨爱莲觉得这位年轻的医生不但业务技术过关,而且各方面表现也好,但惟一的不足就是有点胆小怕事,这对于一位年轻的医生来说,是难免的。为了帮助她,杨爱莲经常鼓励她,有时候还拿一些具体的病例与其探讨,把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其分享。在杨爱莲像姐姐一样的关怀下,詹医生的进步越来越大,工作的劲头也越来越足,如今已走上领导岗位,成长为妇科的主任——詹雪梅。

杨爱莲认为,有了个人的进步,才有团队的进步,才能实现集体的进步。为了专科的发展,杨爱莲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


正是在杨爱莲的带领下,中心医院妇科形成了严谨、务实、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五邑及港澳地区都享有盛誉。杨爱莲以廉洁自律、身体力行的人格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由于妇科病种结构发生了变化,肿瘤重症病人越来越多,但连续多年,我院妇科用药占业务收入的比例,都低于医院的要求,3年妇科平均用药比例仅为25.69%。如今,中心医院的妇科不仅人才荟萃、精英辈出,更在“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和“妇科内窥镜技术”等领域跻身国内的先进行列。


如蜡烛般

她的光亮温暖众人




每一个初见杨爱莲的人,会感觉她的眼神很安然,她的话语也不多,可是只有与她接触过的同事和病人,才知道在她那平静的外表下面,掩盖着的是一颗灼热的心。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对病人,她都是那么热心,细心和耐心。“她就像腊烛把所有的光和热都给了别人,惟独忘记了自己。”


2005年8月19日,救治了无数病人的杨爱莲病倒了。“我的泪水一下子就从眼眶里滚了出来,我怎么也不愿相信杨主任得的竟然是癌症!”原妇产科护士长林杏莲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捏着那份写有确诊癌症的病理单,林杏莲在杨爱莲的病房门外站了很久都迈不开步子往里走。“白跑了一趟,结果还没出来呢!”最后,她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着走进病房,但她始终不敢看杨爱莲的脸,因为她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不过,刚刚苏醒的杨爱莲还是从林杏莲那红红的眼睛和慌张的眼神里觉察到了什么。“杏莲,当了这么多年医生,我承受得住,你就告诉我吧!”杨爱莲的语气平静极了。


在确切地知道了病理的结果后,杨爱莲显得很冷静,她默默地接受了现实。“面对,接受,然后放下!”这是杨爱莲常常跟病人说的一句话;现在,面对病魔,乐观的她也用这句话来支撑自己。“给别人治疗的时候我这样说,接受治疗的时候我也得这样做,这医生和病人都被我当齐了。”杨爱莲坚强的自我调侃。


医护人员为她送药的时候,她像平时那样问起了开平产妇阿叶(化名)的情况。阿叶是一名高龄初产妇,怀孕的时候已经近四十岁了,一直小心翼翼地保胎。哪料她怀孕七个月的时候,突然大出血,家人把她送到中心医院,经诊断发现她怀孕合并宫颈癌。如果不及时实施手术,不但孕妇的生命有危险,腹中七个月的胎儿也将不保。经过一番研究后,杨爱莲团队为其实施了手术,婴儿才7个月,一生下来就放进了保温箱,母子俩的情况都令人揪心,阿叶的子宫因病情而被切除了,这也是阿叶惟一一次当母亲的机会了。对于这对命运坎坷的母子俩,杨爱莲满怀着牵挂。当医护人员告诉杨爱莲,阿叶母子的情况良好时,她才疲惫地松了一口气。


次日,杨爱莲动了一次大手术,刚从麻醉药中醒过来,她便焦急地向医护人员询问科室中各病号的情况,还特意关怀地问阿叶母子怎样,当得知阿叶恢复得不错时,她还开心地笑了一下,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刚动过手术。后来,恢复了健康的阿叶母子出院回家了,而杨爱莲,却仍然遭受病魔的折磨。此后一年间,杨爱莲共接受了8个疗程的化疗。期间,阿叶曾经带着长得又胖又白的儿子回医院探望过大家,那是杨爱莲最开心的时刻了。


化疗过后,杨爱莲的身体非常虚弱,吃不下饭,甚至全身痛得连双手都举不起来,但她却好像完全没当一回事一样,躺在病床上打完针,吃完药,穿上白大褂就是和蔼可亲的杨医生,在各个病房之间巡房了解病人的情况。医院的领导知道她的病情几次想让她回家好好地休息,可是不断有病人打电话或找到医院要求她看病,她干脆也没把自己当病人了。一站在病人面前,她便好像全身充满了力量,脸色平和,眼睛温暖,病人根本不知道给自己看病的的杨医生,也正在与病魔作斗争!


从左至右依次为:我院副院长、妇科主任医师阮晓红,原妇产科主任郭振仪,原妇产科主任杨爱莲

同一科室的阮医生,在与杨爱莲共同工作的二十多年头里,她深深地读懂了杨爱莲,也深深地以人生中有杨爱莲为师而自豪。“她虽然从不说什么豪言壮语,但每个与她接触的人,都可以体会到她默默的关心。”阮医生如是说。

2005年杨爱莲刚动手术后,经常只是在病床上躺一下就继续巡房诊病,当时阮医生正在申请晋升职称,申报资料准备得差不多了,但心中仍然七上八下,惟恐有失。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当时被病魔折磨得吃不下饭的杨爱莲主动问她:“你的申请资料弄得如何了?快拿来我看看。”阮医生又惊又喜地把资料拿给她,她就躺着病床上认真地看了起来,还画记号,让阮医生及时修正。现在的阮医生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妇科主任医师,成为了我院副院长。

“不管谁找她,她都会尽力帮助别人,有些她知道的人和事,就算人家不叫她,她也会主动问起来。”阮医生红着眼圈说。在妇科,医护人员常笑杨爱莲“宠坏病人”,有的病人家境贫困,她还会想方设法为其解决难题。“有次有个病人来看病,她知道人家没工作,竟然治好病后还帮人家介绍了一份工作。”

这就是杨爱莲。在她的生命中,似乎没有畏惧和困难,就算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她都会坚挺地站着,一双充满关怀和怜悯的目光却依然在打量着周围的人。或许正是她这种无所畏惧大爱无私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昂然朝前走,如今,杨爱莲依然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她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所有的医护人员,也深深地感动着患者!





来源:《追寻前辈的故事》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