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0 来源:党办宣传科 编辑:中心医院
清明假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李宇明院长、纪委陈永源书记、周卫华副院长、黄炎明副院长纷纷穿上红马甲,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来到夜间急诊及无假日门诊开展义工服务。
△4月4日晚,李宇明院长及陈永源纪委书记在急诊高峰期协助一线医护人员3小时分诊患者接近150人,平均1分多钟1个,连续站立工作三个多小时没停歇,路人见到都纷纷点赞!
△4月5日上午及下午,副院长周卫华、黄炎明分时段来到门诊大堂及三楼自助服务区域,充当起导诊咨询及自助设备引导员。
头雁高飞群雁随,榜样带头力量大。这是江门市中心医院自1997年开展志愿者服务21年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最佳证明!
“志愿者之路,并不是耗尽一个人的生命去点燃另一个,而是将生命的热度彼此传递,将小小的火苗聚集到一起,温暖和照亮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去照亮彼此,将社会变成一个互相包容、温暖美好的人间。”这是江门市中心医院团委书记李玄,在回首开展义工服务以来的点滴时所诉,我们相信这便是他所秉持的那份初心。
为什么参加志愿服务?
这么多年做义工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与进步,也从中获得了包容与赞许。做义工与工作和生活是没有冲突的,反而帮助更大,通过义工服务,以第三者的身份参与到患者看病就医的各环节,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能发现平常工作中容易忽视或不轻易被发现的问题,从而回归岗位时更好地加以改进。
做义工的感受如何?
赴港进修培训时接触到了义工,当时的导师带着我参与义工的服务,感觉非常棒,能帮助到别人也收获了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回到医院便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从当初的参与者到后来许多活动的组织者,我早已把做义工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服务能使我得到充实与提高,相信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您在中心医院都参与过哪些志愿服务?
更多的是负责导诊与自助设备的使用指引等服务。我觉得,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医疗服务除了治病救人,已更多地体现在如何提升就诊体验。像中心医院,目前已配备很多智能化的自助设备,但有相当部分年纪大的患者,他们不太能接受新事物,所以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去指引帮助他们适应这些智能化的改变。
有遇到过棘手的问题吗?
一开始我也认为做义工只要经过培训,就能减少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的尴尬甚至被骂的局面。但是,实际过程中哪怕你再熟练也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哪怕你帮不上忙,但你的关心还是会切切实实的传递出去,让所需之人感到安心,感受到温暖,我觉得这个也是义工的意义所在。
做志愿服务时有遇到特别印象深刻的事吗?
去年我第一次来中心医院做义工,当时忙活了一上午,正饥肠辘辘又累又饿时,护长向我走来并递给我一瓶温热的牛奶,那时特别感动。原来当自己在关心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有人在旁边悄悄地关注着自己。
对志愿工作有什么期待?
工作上我追求成就感,但做志愿者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回馈社会能带给自己快乐。在此,想呼吁社会重视志愿者精神的培养,从娃娃抓起,这样爱的种子播撒出去才能生根发芽,才能真正散发文明之美。
1、3月2日,神经内科三区病友手工制作活动
神经内科三区义工在元宵佳节与病友一同开展手工制作活动,鼓励病友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3月5日,眼科“送光明”义诊发起
眼科党小组设立“送光明”义诊服务岗,志愿为群众义诊排查可逆性致盲,早发现、早治疗、早光明。
3、3月22日,江门老约翰“爱伴童心”绘本故事会
江门老约翰绘本馆到儿内科住院部为住院患儿趣味讲述《魔法亲亲》,通过“讲故事+做手工”舒缓患儿住院紧张不安情绪,促进亲子互动,营造良好就医氛围。
4、3月27日,奇绩义剪
江门市奇绩美发连锁机构的义剪发型师每月定期到我院开展“爱心义剪,情暖医院”服务,为住院患者免费理发。
5、3月24日,麻醉科新进义工培训
我院医务社工在麻醉科为新进义工讲解志愿服务规范,提升志愿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3月31日,开平沙塘镇义诊
由江门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我院联合主办的“送医送药下乡”大型义诊活动。我院派出9个专科的9位名医、专家赴开平沙塘镇开展义诊活动。当天接待前来咨询、就诊的群众共852人,免费测血压500多人次,免费测血糖55人次,免费发出药品及免费检验、检查与治疗共约2万元。
7、3月31日,育德全民健身广场“美好生活,从无痛诊疗开始”大型义诊活动
江门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中心、药学部,江门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江门市九三学社专家走进社区,举办以“美好生活,从无痛诊疗开始”为题的大型义诊活动。设立的专家咨询有: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妇科,骨科,药学部等等,强大的阵容让群众更多选择,更全面理性地认识无痛诊疗的美好。
8、3月,“义”门式服务
3月1日至31日,参与我院的“义”门式服务的志愿者达90人次,累计服务261小时,服务病患15770人次,为患者提供导诊、挂号、打印、维持秩序等服务。
业皆源于勤,绝非朝夕功。回顾既往,我院开展志愿服务以来,一路探索,不懈研究,不断积累,持续总结,在规范制度、参与形式、项目设计、资源链接等方面下苦功,做实做强,做广做深,不断开拓志愿服务新路径,焕发志愿服务新活力。
一、规范制度突出“质”
为规范志愿服务行为、科学管理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及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医院志愿服务行列,我院结合实际,制订《江门市中心医院志愿者(义工)服务手册》。《手册》规定了志愿者工作守则、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志愿者招募、退出、培训等操作细则,明确了志愿服务的内容、志愿者骨干的培养路径,确立了志愿者的评估与激励机制,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了明确、高效、统一的统领性作用。在医院义工服务队的基础上,各党团支部、各科室纷纷建立和完善了基层义工服务队及服务小组,使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同时为了鼓励和肯定志愿者服务行动,我院每年举办“志愿者表彰大会”,树立志愿服务榜样,引导志愿者向优秀看齐。同时发挥医务社工在志愿者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基础培训、专项培训、规范行为、定期督导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志愿服务在保证“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二、丰富项目突出“活”
目前医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这些离不开领导重视、科室响应、职工参与。今年3月5日,我院再次发起 “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倡议,号召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公益。各科室部门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党团员自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行列,开展了特色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我院目前已建立多个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如长期开展的门诊“义门式”导诊服务、“救要义起来”急救科普服务、产科“爱婴工作坊”、眼科“送光明“义诊等项目。其中,仅仅2017年一年就有312人次参与门诊“义门式”导诊服务,目前工作日均有院内外志愿者在岗服务。
这些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存在一系列诸如分布不平衡、利用不充分问题的有效探索。我院尝试摆脱原先“活动式”义诊形式,将多项个体式志愿服务项目联立成为“连锁”式的公益服务,将社区义诊升格为“医院义诊”,更加集约地使用医生护士人力资源和固定的、专业的医疗器械资源来为公益服务。此举将极大程度地帮助医疗行业逐步探索并建立以达成最大公益效益为导向,以公益为手段调配医疗资源的体制机制,更充分更到位地发挥医疗服务行业的社会价值。在这种公益价值观指导下的志愿服务才能契合群众的本质需求,在真正意义上解决群众的实质困难,真正摆脱形式,“活化”志愿服务。
三、立足所长突出“专”
我院结合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医务人员所长,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加强与银城、甘化社区及厂企、学校沟通,利用党团支部“一对一”结对挂钩形式,持续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志愿服务。近年来,我们的足迹遍布江门各地,从社区到农村,从学校到厂企,2017年全年开展各类义诊活动31场次,400多名义工参与服务,服务人数逾1900多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559小时。义诊活动和专题志愿项目的开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专业的诊疗和康复服务,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烈好评。
在“社工+义工”模式应用方面,我院医务社工发挥专业特长,2017年累计进行面谈服务390人次,政策介绍服务116人次,评残、康复资助等转介服务19例,个案服务26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情绪疏导、政策帮扶、困难筹资等,解决在住院面临的困难,疏导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克服暂时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资源链接突出“广”
志愿精神无处不在——正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病患及家属,解决现实困难,我院及医务社工广泛链接社会资源。目前,我院与江门老约翰绘本馆、江门市奇绩美发连锁机构、北郊中心小学、友邦保险等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其中参与义剪服务的义工达到90人次,服务病患达353人次;通过“希望之家”、“爱伴童心”等项目,筹款6万余元,并积极引入共享充电宝、共享纸巾、共享雨伞等便民利民措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志愿服务也是如此,非止于一朝一暮。只要病患和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我们的志愿服务便永不止步!
撰稿:党办宣传科
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