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之家
党史党课

【仁济学习·党史周读】 党史百年·12月2日——12月8日

时间:2021-12-0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扫码听有声书)


12月2日


    1949年12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讲话。讲话指出: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概算草案中关于养活所有旧军队和旧公教人员的问题,这就是政策问题。人民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采取负责的态度,只有这样才是对人民有利的。我们的情况概括地说来就是: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我们的财政情况是有困难的,我们必须要向人民说明我们的困难所在,不要隐瞒这种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向人民说明,我们确实有办法克服困难。我们既然有办法克服困难,我们的事业就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估计明年要比今年好。在三年五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事业可以完全恢复;在十年八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发展。


历史瞬间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图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记录。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2月3日


    1950年12月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朴一禹和宋时轮等。电报指出:我九兵团数日作战,已取得很大胜利,不但在下碣隅里地区将陆战第一团及其他数部增援队基本歼灭,而且在新兴里地区将美七师一个多团完全消灭。敌方在数日内可能增援的部队,只有两个李承晚师和美七师一个多团。如我军能将这些增援队各个歼灭,在朝鲜战局上将起很大变化。又指出:对柳潭里地区之敌,除歼灭其一部外,暂时保留一大部,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可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如果柳潭里地区之敌被我过早歼灭则援敌一定不来了,他们将集中咸兴一带,阻我南进,对我下一次作战不利。


历史瞬间

    1957年12月3日,周恩来为全国水力发电建设展览会题词。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2月4日


    1949年12月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讲话。讲话阐明当前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的重要性。关于财经工作,讲话指出:财经工作已成为中央和中央局的主要议程,应该认真研究,并进行适时的宣传,使人民了解情况和政策。在城乡关系中,哪一个是中心呢?从有城市的时候起,城市就是中心。在工商关系中,应当工业是中心,因为工业是生产价值的。在公私关系中,应当公营经济是中心,因为公营经济虽然在某些地方数量较小,却是集中的和处于领导地位的。在劳资关系中,应当依靠工人阶级,而不是依靠资产阶级。这些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这篇讲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历史瞬间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经全面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图为大会会场。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2月5日


    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并发表题为《〈政治周报〉发刊理由》的发刊词,强调用革命工作的事实对敌人的宣传进行反攻。发刊词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我们为了革命,得罪了一切敌人——全世界帝国主义,全国大小军阀,各地买办阶级、土豪劣绅,军阀政客等等,说到我们,咒诅诬蔑中伤者,无所不用其及。京津沪汉各地反革命宣传机关跟着惶然起哄,肆其恶嘴毒舌,咒诅诬蔑中伤我们者,亦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全国国民被其迷惑。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反攻。“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便是《政治周报》的责任。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政治周报》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反革命派宣传的辩论。这篇发刊词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历史瞬间


    1925年12月5日出版的《政治周报》创刊号和毛泽东撰写的《〈政治周报〉发刊理由》。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2月6日


    1949年12月6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招待出席民盟四中全会扩大会议代表的茶话会上讲话。针对民主党派领导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了,党派存在就没有必要,要求合并和取消等认识,讲话指出: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中是有贡献的,不论民盟或其他民主党派都应该继续存在下去,今天不能取消党派;民盟发展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民盟的作用就是要团结、教育自己的成员走向进步;民盟成员在过了打倒国民党一关后,当前应过好土改关,这一关不容易过。将来还要过好社会主义关。

历史瞬间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2月7日


    1997年12月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他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要跟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又不能占用过多经费、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我们要有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的战略构想,从总体上把握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逐步推进。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基本上相一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大体也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从现在起到二〇一〇年,用十几年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费的相应增加,加快我军质量建设的步伐,适当加大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力度,完善武器装备体系,全面提高部队素质,进一步优化体制编制,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第三步,再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历史瞬间



    1953年12月7日,朱德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致开幕词。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2月8日


    1941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时局及中共的对策等。毛泽东发言指出:世界局势现在已明朗化了,日美战争爆发后已解除日苏战争的危险。过去蒋介石估计是三北政策,现在是三南政策了,对蒋不利。日军可能截断滇缅路,使蒋向南。日美战争爆发,对中苏两国有利之处有六点:第一,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势将逐渐减弱,即是说无大举增兵之可能了;第二,国民党对边区的进攻可能会减少;第三,给亲日亲德两派一致命打击,我们使国民党既不投降又不能“剿共”的可能性更大了;第四,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也更大了;第五,苏联可从东方抽调一部兵力向西;第六,欧洲有建立第二条战线之可能。将来战争欧洲会短些,东方会长些。日美战争前途,最初对日会有利,战争会延长,将要二三年后英、美准备好才能决战。英、美可能集中力量先打败德国,然后英、美力量均向东打败日本。今后我们对国民党的政策要一打一拉,有硬有软,使它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

历史瞬间



    1936年12月,毛泽东就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1936年的毛泽东。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来源:共产党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