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
(扫码听有声书)
10月14日
1942年10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历史教训》。社论指出:希特勒的实力和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个矛盾,表现在他采取避实击虚政策上面。一切他所避开的地点,都成了红军向他进攻的出发点。这样将迫使希特勒最后地放弃他的一切战略进攻。社论最后指出:整个苏德战争已经证明:只要人们不对法西斯讲慈悲,就是说,多一点勇气,法西斯就会失败的,这就是历史的教训。日本的实力与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也是一定要把日本法西斯压得粉碎。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图为毛泽东关于治理淮河的题词。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5日
1955年10月15日,毛泽东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在谈话中提出“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自己管”。谈话指出:我们两国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有一个国家压在我们的头上。现在我们的台湾还没有解放,美国的手很长,它抓住我们的台湾,也抓住日本、菲律宾、南朝鲜。亚洲这样大的地方它都想抓。这件事情终究不能持久的。这里是我们的地方,这里的事情应当由我们的人民来管。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自己管,这是个真理。美国的事情由美国自己管,我们不管它,但美国现在管得太多了。这件事情,总会有一天要得到解决的。他还谈到:中日之间的社会制度虽然并不一致,但这个不一致并不妨害我们相互的尊重和友谊。我们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通车典礼。这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图为通车典礼。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6日
1937年10月16日,刘少奇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一文发表。其中阐明了游击战争的伟大意义和战略地位,指出:今天华北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广大地组织与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华北人民抗日最有效的方式。它在政治上军事上有着伟大的意义与光明的前途,如牵制日本极大的兵力于华北,在战略上配合华中华南的正规战争;消耗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以便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围困日本侵入内地的军队而最后消灭之,部分地收复失地等。游击战争将告诉全世界:华北人民为保卫华北的每一寸土地而血战到底。小册子还就如何建立游击队、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以及对华北抗日武装部队的组织和改造,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等基本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这篇文章节编收入《刘少奇选集》上卷。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7日
1924年10月,任弼时在《中国青年》第49期发表《“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一文,驳斥国民党右派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攻击。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8日
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一部在山西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毙伤敌300余人,击毁敌汽车20余辆。图为燃烧着的日军汽车。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9日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20日
1925年10月20日,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日刊》刊发毛泽东写的《发刊词》。发刊词指出:我们从去年一月全国大会中得到了正确的革命策略,这就是孙中山先生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的革命的三民主义。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尤其是那封建宗法性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这篇发刊词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1942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图为会议会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来源: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