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之家
党史党课

【仁济学习·党史周读】党史百年·10月14日——10月20日

时间:2021-10-2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扫码听有声书)


10月14日


    1942年10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历史教训》。社论指出:希特勒的实力和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个矛盾,表现在他采取避实击虚政策上面。一切他所避开的地点,都成了红军向他进攻的出发点。这样将迫使希特勒最后地放弃他的一切战略进攻。社论最后指出:整个苏德战争已经证明:只要人们不对法西斯讲慈悲,就是说,多一点勇气,法西斯就会失败的,这就是历史的教训。日本的实力与他的野心之间的矛盾,也是一定要把日本法西斯压得粉碎。



历史瞬间


    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图为毛泽东关于治理淮河的题词。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5日


    1955年10月15日,毛泽东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在谈话中提出“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自己管”。谈话指出:我们两国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有一个国家压在我们的头上。现在我们的台湾还没有解放,美国的手很长,它抓住我们的台湾,也抓住日本、菲律宾、南朝鲜。亚洲这样大的地方它都想抓。这件事情终究不能持久的。这里是我们的地方,这里的事情应当由我们的人民来管。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自己管,这是个真理。美国的事情由美国自己管,我们不管它,但美国现在管得太多了。这件事情,总会有一天要得到解决的。他还谈到:中日之间的社会制度虽然并不一致,但这个不一致并不妨害我们相互的尊重和友谊。我们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历史瞬间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通车典礼。这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图为通车典礼。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6日


    1937年10月16日,刘少奇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一文发表。其中阐明了游击战争的伟大意义和战略地位,指出:今天华北人民的中心任务,是广大地组织与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华北人民抗日最有效的方式。它在政治上军事上有着伟大的意义与光明的前途,如牵制日本极大的兵力于华北,在战略上配合华中华南的正规战争;消耗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以便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围困日本侵入内地的军队而最后消灭之,部分地收复失地等。游击战争将告诉全世界:华北人民为保卫华北的每一寸土地而血战到底。小册子还就如何建立游击队、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以及对华北抗日武装部队的组织和改造,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等基本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这篇文章节编收入《刘少奇选集》上卷。



历史瞬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7日


    1980年10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法国总统德斯坦时说:德斯坦总统提出的“多极政治”是客观现实,多极需要联合,这里面没有什么头头,也不需要一个什么条约,但需要相互协调行动,协调政策。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只能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在谈到中国的国内形势时说:中国是在变化之中,是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还有一段徘徊时期,徘徊中也有前进。真正转折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确定了我们的方向、路线。这条路线的核心是将工作重点转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内有些人曾担心我们的现行路线能否稳定和延续下去。现在我们可以说,这条路线会持续下去,因为只有这条路线符合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历史瞬间

    1924年10月,任弼时在《中国青年》第49期发表《“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一文,驳斥国民党右派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攻击。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8日


    1953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参观团时,谈话指出:我们要和各民族讲团结,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只要是中国人,不分民族,凡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爱国和团结的,我们都要和他们团结。团结起来,按照各民族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工作。有些地方可以做得快一点,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慢一点,不论做快做慢都要先商量好了再做,没有商量好就不勉强做。做好事也要商量着做。商量办事,这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同的地方。整个中国现在还很落后,需要发展。预计在三个五年计划以后,我们的大工业就建立起来了,对西藏就会有更大的帮助了。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希望的。总之,我们的方针是团结进步,更加发展。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历史瞬间


    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一部在山西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毙伤敌300余人,击毁敌汽车20余辆。图为燃烧着的日军汽车。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19日


    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作《论鲁迅》演讲。讲演指出:今天我们陕北公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抗日先锋队的任务。当着这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迅速地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大批的积极分子来领导,需要大批的精练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他们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起着向导的作用。目前的战局只是单纯政府与军队的抗战,没有广大的人民参加,这是绝对没有最后胜利的保障的。我们现在需要造就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的先锋队,要他们去领导群众,组织群众,来完成这历史的任务。首先全国的广大的先锋队要赶紧组织起来。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我们要为完成这一任务而苦战到底。又指出: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历史瞬间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10月20日


    1925年10月20日,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日刊》刊发毛泽东写的《发刊词》。发刊词指出:我们从去年一月全国大会中得到了正确的革命策略,这就是孙中山先生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的革命的三民主义。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尤其是那封建宗法性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这篇发刊词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历史瞬间


    1942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图为会议会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


(扫码查看更多详情)



来源:共产党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