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专科能力报告-护理篇㉙ | 一口一策精准护理,全程守护口腔健康

时间:2025-11-13    来源:口腔专科护理小组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西江潮涌,医脉绵长。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江门市中心医院历经百年积淀,正昂首挺进第二个新的百年辉煌。2025年底,江海新院区首期将投入使用,“一体两翼多极”新格局正在加快推进实现。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推出专题策划《专科能力报告》,全面展示各专科实力和风采,以砥砺全体仁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这一个个专科,是秉持“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院训,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家卫健委总体部署奋力改革提升的优秀集体。我们以改革不避己短的勇气、奋进敢于自励的信心梳理学科脉络,以全景视角呈现临床、医技、护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这不仅是一份能力清单,更是一部镌刻着仁济医者初心与智慧的奋斗史诗。


江门市中心医院

口腔专科护理小组

江门市中心医院口腔专科护理小组是由专科护士领航的专科护理团队,注重口腔健康管理的延续性,为患者提供全周期、个性化、关怀性的护理服务。创新建立“口腔健康管理行”,深入科内、院内、院外开展生命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活动,从“防、筛、诊、治、康”多维度推动口腔健康知识普及。


我们的专科




我院口腔护理专科小组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规范全院口腔护理工作为核心目标,牵头制定《江门市中心医院口腔护理专科指引》,系统梳理术后、内科、昏迷、人工气道、儿科等16类患者的口腔护理指引,明确气管内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负压刷牙法、改良刷牙法等5项操作流程,建立口腔护理质量评价表等4项评价标准,为临床口腔护理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依据。


在日常工作中,小组承担全院口腔护理专科培训、疑难病例护理会诊、技术落实效果分析及口腔管理督导等职责,致力于培养具备优质口腔管理能力的护理人才,提升全院患者口腔护理合格率,解决临床口腔护理疑难问题。




我们的专长




● 以患为本,锻造技术实力


1.聚焦差异化需求,根据患者生命全周期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如:多生牙、龋齿、牙周病、正畸、智齿冠周炎、义齿佩戴等多维度常见问题),开展全周期口腔护理培训课程。


2.根据患者行为及自理能力,如卧床患者、认知障碍人群、牙关紧闭、颞颌关节紊乱等制定个性化口腔护理培训课程。


3.根据患者特殊状况,如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癌术后患者等,制定特殊口腔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培训课程。


4.根据改良式口腔清洁度评估量表,开展口腔健康评估培训课程,指导全院联络员快速识别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牙周组织健康、龋齿等护理风险问题,正确识别口腔健康变化,提前干预潜在问题。


5.根据中华口腔护理学会对口腔健康护理的要求,提供多维度口腔健康护理方法视频。


● 创新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在医院率先开展口腔护理技术,形成涵盖改良刷牙法、负压刷牙法、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口腔癌患者口腔冲洗技术、巴氏刷牙法等多元化护理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临床上众多复杂口腔护理问题。


● 公益担当,延伸品牌深度


1.构建以 “科内—院内—院外” 三级服务网络,以公益志愿活动为载体,深入社区、校园开展生命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行活动,推动口腔健康知识普及。


2.积极发挥技术辐射作用,实现 “联动突破”:副主任护师陈卫敏受邀为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提供护理疑难会诊,向新会睦州镇卫生院推广口腔护理适宜技术,担任广东省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委会口腔专科技术操作评委。


△“口腔健康管理行联动蓬江区检察院走向社会,科普大众


△“口腔健康管理行走进幼儿园,呵护儿童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管理行进社区、进校园


△“口腔健康管理行”服务院内科普宣传


△“口腔健康管理行立足科内健康教育




我们的专家




● 学科带头人:


陈卫敏



副主任护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精湛的临床实践经验,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主导多项技术研究及改进,为口腔专科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 专业背景


牵头或指导市级课题研究三项,拥有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表学术论文4篇。此外,推动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其中三项为市级新技术新项目、一项为院内新技术新项目。参与制定2023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训练技术》广东省团体标准、2024年《口腔癌全周期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技术》,后者成功入选国家卫健委第三批入库技术,为行业技术标准制定贡献力量。


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士、广东省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口腔肿瘤分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门市护理学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省市级口腔护理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 护理团队


口腔护理专科小组由15名成员组建而成,其中含1名口腔专科护士、1名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士、依托系统化专科培训夯实专业基础,为患者提供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汇聚急诊科、介入医学科、血液内科、肿瘤科、日间化疗中心、肝胆外科、康复科、神经外科等多名跨专科护理人员,构建起多学科协作紧密、人才梯队配置合理的专业化护理团队。




我们的坚守




口腔专科小组成立至今,始终坚守“以患者口腔健康为核心,以技术规范为支撑” 的初心。面对培训覆盖不足的问题,持续优化培训体系,逐步扩大培训范围,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进阶式开展护士培养,提升核心口腔护理技术的掌握度;针对个别科室突发口腔护理需求应对能力弱的情况,通过加强巡查督导、增加案例实操培训等方式,助力复杂病例精准护理,提升护士应急处理能力。


在临床服务中,小组坚持 “全周期、精准化” 护理理念,无论是日常口腔护理流程规范,还是疑难病例会诊督导,均以提升患者口腔护理质量为目标。通过定期巡查、口腔护理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临床口腔护理难题及常见问题,推动全院口腔护理质量稳步提升,切实保障患者口腔健康,用专业与担当诠释“仁心仁术”。





我们的故事




● 67岁胸外女患者的口腔治愈记


2024年11月10日,胸外科收治一名67岁女性患者,该患者因 “皮疹1周” 入院,全身可见大面积剥脱性皮屑、潮红及不规则皮疹,伴水泡、瘙痒,同时面临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口腔黏膜改变,出现张嘴困难、嘴角黏膜疼痛;二是营养不足,食欲欠佳且仅能进食流质,胃肠屏障功能下降;三是口腔感染风险高。


口腔专科小组接到MDT会诊请求后,立即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一是护理口唇。采用湿性保护策略,喷生长因子促进修复,后期结痂时用康复新液纱布覆盖软化血痂;二是清洁口腔。选用棉球轻柔擦拭颊部、腭部、舌部及口底黏膜,避免损伤脆弱黏膜;三是预防感染。增加漱口频次,餐后先清水漱口再用西帕依固银液,初期交替使用碳酸氢钠漱口水与西帕依漱口水;四是健康指导,现场教会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并叮嘱护士督促落实。


经过规范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疼痛缓解、张嘴困难改善,口腔清洁度显著提升,最终顺利康复出院。在治疗中,口腔专科小组更重视的是,患者居家日常的护理。结合患者的病史情况,小组加强了对患者居家的口腔护理指导:做好日常口腔清洁操作,保证餐后口腔清洁,推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坚持早晚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通过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效果高度认可,彰显了小组解决复杂口腔护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未来




未来,口腔专科小组将从四大方向持续发力:


● 拓展 “口腔健康管理行” 覆盖范围


深化社区、学校等场景的健康服务,探索针对老年人群、儿童群体的个性化口腔健康管理方案,构建更完善的全周期口腔健康服务网络;


● 创新口腔健康知识科普形式


结合短视频、科普手册等载体,将专业口腔护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提升大众口腔健康意识;


● 推动口腔专科技术迭代发展


围绕临床需求持续优化现有技术流程,加强与省内外顶尖口腔护理团队的交流合作,引入先进技术理念,进一步提升小组在区域口腔护理领域的引领地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口腔护理服务。


● 加强多学科协作深化联合


联合院内多学科资源,组建以 “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为核心的跨学科口腔健康管理团队。聚焦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放化疗及儿童先天性唇腭裂等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需求,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精准管理,全面助推多群体口腔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