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种一份希望,减一份痛感!江门市中心医院这场活动温暖人心……

时间:2025-10-23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10月20日是世界镇痛日,今年主题聚焦“关注中低收入地区的疼痛管理、研究与教育”。当日,江门市中心医院疼痛专科小组、肿瘤科二区联合医务社工开展“疗愈疼痛,浇灌生命”世界镇痛日主题活动,将癌痛规范治疗与疼痛早期识别及PICC导管护理三大核心内容融合,用“科普讲解+实操演示+案例互动”模式,为患者及家属送上实用的“无痛生活指南”。



医务社工作为医患之间的关键桥梁,始终积极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身、心、社、灵全方位服务。致力于帮助患者减轻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提升就医体验。此次活动中,社工结合非药物治疗的园艺活动,让患者在抗癌路上感受到更多温暖与力量。


多元体验 疗愈身心

 活动开展前,护士们提前进入病房查房,与疼痛患者亲切交流,细致了解他们身体各部位的疼痛状况。护士引导患者用三种不同颜色贴纸(红色-重度疼痛、蓝色-中度疼痛、绿色-轻度疼痛),在身体疼痛地图上标注疼痛部位。活动现场,大家领取“疼痛地图”,用颜色、线条和等级细致描绘。护士在一旁引导分享,患者们借此敞开心扉,拉近彼此距离,也让医护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疼痛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贴疼痛位置

绘画疼痛地图


疼痛科普 精准解痛


 活动首环节聚焦癌痛认知误区逐一破解。主讲人陈宏博医生结合临床数据指出,约60%~80%癌症患者会经历疼痛,其中30%为中重度疼痛,但“癌痛是晚期专属”“阿片药必成瘾”等误区让不少人忍痛延误治疗。他特别强调:“在医生指导下用阿片类药物,成瘾率很低,就像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是病情需要而非负担。”同时科普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疗法”:轻度疼痛用布洛芬等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每日不超4克),中度疼痛用可待因等复合制剂,重度疼痛用吗啡缓释片(需整片吞服),让现场听众清晰掌握用药逻辑。



癌痛认知误区科普


 接下来,疼痛专科护士李艳文结合疼痛患者的个性化管理,讲解了“疼痛早发现,治疗更轻松!”的科普知识。她现场生动演示多种评估工具及结合临床案例,教患者用“部位+性质+程度”描述疼痛,方便医生精准用药。同时,针对肿瘤患者常用的PICC导管,带来满满的“居家护理干货”。现场互动环节更显温情,充分体现了医护患的和谐协作。



PICC导管科普



自然疗愈 舒缓身心

 在轻音乐的悠扬烘托下,社工引导参加者轻轻触摸竹子,感受竹子的不同状态,引导他们想象植物自然生长中,观察仿真花那富有活力的颜色。参加者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自然世界,忘却了病房的喧嚣与病痛的折磨。


 患者们全情投入,将内心情绪悄然融入其中。有的患者精心搭配花朵与叶子的色彩,描述一幅生命画卷;有的患者专注摆弄植物的方位,仿佛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那里没有病痛,只有美好与希望。


 患者李阿姨表示:“种这盆花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怎么把它弄得更漂亮,都没时间去想身上的疼啦。”通过专注创作,患者们成功转移了注意力,在园艺天地里寻得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舒缓了身心。



 通过园艺活动,患者们增强了自信心,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



温暖前行 共抗病魔

 本次活动为肿瘤科二区的患者们带来了一次全新的疼痛管理体验。通过多元的活动内容,患者们不仅转移了对疼痛的过度关注,缓解了焦虑情绪,还加深了对疼痛管理的认识,增强了治疗信心与生活热情。活动结束后,患者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即使身处病痛,也要更加积极地面对治疗,战胜病魔。”



 肿瘤科二区和医务社工不断探索更多创新的疼痛管理方式,为患者们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肿瘤科二区护长刘爱表示,未来将把科普延伸到基层社区,结合“互联网+医疗”帮患者在线调药、预约维护,让“无痛生活”触手可及。我们相信,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患者们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获健康与幸福。



来源:疼痛专科小组、肿瘤科二区、医务社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