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6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当洁白的护士服第一次被披上肩头,当校园里的理论第一次要对接病房里的实操,每一位新护士的临床初体验,都像一本写满挑战与感动的日记。本期护士日记迎来两位试用期满护士的投稿——她们曾因独立当班手忙脚乱,曾因操作生疏忐忑不安,却在前辈的指引与自我的坚持中,慢慢褪去青涩、收获笃定......
刘若虹:2025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同年入职江门市中心医院。
新手护士刘若虹:从焦虑到笃定,感恩相伴再前行
犹记第一次站在消化二区病房门口,我既期待又忐忑——既要捡起生疏的操作与理论,又要克服语言沟通壁垒,独立上班的压力更是让我备感紧张。第一次独立当班时,我因计划不周、条理不清,常被突发琐事打断节奏,加班成了常态,焦虑悄悄萦绕心头。
幸好,护士长总能敏锐察觉到我的窘迫。有次我因赶护理记录面露难色,她主动拍肩安慰:“刚独立上班都这样,别慌,先学会‘理事儿’再‘做事儿’。”她帮我梳理工作流程,还分享了“每日花十分钟列清单,优先处理手术、危重病人治疗”的经验,这些提醒像一盏灯,慢慢帮我驱散了焦虑。
我的导师月婷老师则是我的“定心丸”。从静脉穿刺时的手把手指导,到教我精准评估病情,她从不厌其烦。有次交接班,我漏问了患者管道护理情况,导致多走弯路,老师没有批评,而是陪我重新核对,强调“交接班是病房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看清、听明、问清才能接住‘接力棒’”。
如今,我已学会主动统筹工作:每天接班后先评估患者情况,优先处理紧急事项,列纸质计划表避免遗漏。未来,我会继续打磨基本功,争取在紧急情况前沉着应对,早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护士。
黄嘉敏:2025年毕业于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专业,同年入职江门市中心医院。
新手护士黄嘉敏:从“白衣萌新”到“初任者”,感恩每一步成长
三个月前,我攥着平整的护士服衣角站在消化科病房门口,既期待又忐忑;如今,当试用期的句号即将画下,回望这段时光,满是汗水浇灌的收获与温暖相伴的感动。
我的带教老师碧霞,是我职场的“启蒙者”。最初两周,我像“小尾巴”跟在她身后,看她静脉穿刺“一针见血”,也看她对患者温柔如家人——遇到恶心呕吐的患者,会递上温水和纸巾;教我评估肝硬化患者黄疸时,会手把手带我观察皮肤色泽。她总先示范再放手,在我犹豫时提点,在我成功时肯定,让我渐渐有了“做事的底气”。
从“跟岗学习”到“独立当班”,是一场难忘的“实战大考”。晨间护理、执行医嘱、接送检查、应对术后患者体征变化,我常常“脚踩风火轮”忙到没时间喝水,但每当遇到难题,科室老师总会放下手头事帮我解答,这份“传帮带”的温暖,成了我坚持的力量。
更意外的是护长给我的“挑战任务”——制作IBD病人科普视频。从写文案到学剪辑,过程满是“磕磕绊绊”,幸好有护长和珠珠老师指导。当视频完成时,我突然明白:护理不止于病房操作,用易懂的方式传递健康知识,也是守护生命。
未来,我计划短期系统学习消化科常见病护理,中期成为能帮新人的“前辈”,长远在健康教育领域继续探索,用更生动的方式守护患者健康。
【结尾寄语】
两位新护士的文字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藏着临床新人最真实的成长轨迹——有手足无措的慌张,有突破瓶颈的喜悦,更有前辈“传帮带”的温暖托举。其实,每一位资深护士的从容,都曾是无数个“第一次”的打磨;每一份白衣下的责任,都始于最初的忐忑与坚持。
愿本期的故事,能给正在临床摸索的新小护们一份力量——别怕此刻的生疏,别怕暂时的困难,你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的笃定铺路。加油!
往期回顾
护士日记⑰ | PICU里的特殊生日,为你“儿”来,“医”心为你
护士日记㉓ | 抚慰心灵之疾,整洁温馨的病房里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撰稿:刘若虹 黄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