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镜”显新视界,赋能大湾区!神经外科大咖共探内镜微创精准诊疗新进展

时间:2025-09-10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近日,由江门市中心医院主办的珠三角神经内镜学术论坛在仁济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以“技术下沉、精准赋能”为主题,汇聚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等多位权威专家,通过实时3D手术直播、精品课程讲授与多维互动研讨,为粤港澳大湾区神经外科同仁呈现一场高规格、深内涵的学术盛会。



聚焦内镜,展望未来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科室顾问、主任医师伍益致辞。他指出,神经内镜技术不仅代表着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前沿,更成为基层医院提升手术质量、实现技术跨越的重要抓手。他呼吁与会单位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推进神经内镜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与普及化应用。



3D手术直播,见证精准微创艺术



 在主任医师伍益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清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彪教授带来了两场高水平3D神经内镜手术演示:


  • 第一台:3D神经内镜下中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张晓彪从手术体位摆放、切口设计切入,对该手术的入路选择进行了细致剖析。从脑脊液释放-天幕切开-四叠体池的打开-松果体移位-三脑室后部-血管瘤的暴露,他重点讲解了术中的关键解剖结构辨识,并逐步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为学员构建该部位手术的完整知识框架。


  • 第二台:3D神经内镜下右侧桥小脑角脑膜瘤切除术


 由于肿瘤精密位于三叉神经与面听神经之间,保护神经功能成为最大挑战。张晓彪实时演示了如何在狭小空间内精细分离肿瘤、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结构与血管,并同步解说操作要领与判断依据,展现了高超的技艺与手术功底。



 现场点评环节由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蔡楚伟与王清教授共同主持,专家围绕手术入路设计、镜下操作技巧、风险管控等展开深入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专家一致认为,神经内镜技术正重塑神经外科手术的范式,“更小创伤、更少并发症、更快恢复”成为现实可能。



从专家实战到基层实践,内容扎实、启发深远



 下午的学术课程延续高质量输出,三位讲者从不同维度分享神经内镜技术与复杂病变的处理经验: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晓彪教授《3D神经内镜手术病例分享》


 张晓彪系统展示包括脑肿瘤、脑出血在内的多个复杂病例,详解3D内镜在不同术式中的操作要诀与处理理念,强调“三维视野”和“器械协同”对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提升。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郑大海教授分享《复杂脑血管病的手术体会》


 郑大海从一系列高难度血管病例切入,分享了自己在术中应急决策、多种技术融合应用方面的宝贵经验,提出“内镜与显微镜互补”的理念适用于多数复杂脑血管病变。



  •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彭逸龙分享《神经内镜技术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应用》


 作为江门地区神经内镜技术发展的推动者,彭逸龙回顾了其科室自2012年起逐步开展神经内镜技术的历程:初期手术类型集中于脑血肿清除、垂体瘤及脑室病变等经典内镜术式;随后他前往张晓彪教授团队进修,将先进理念与术式带回江门,极大拓展了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如今,科室已成熟开展多种高难度内镜手术。他结合典型病例,生动论证了神经内镜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为同行单位提供了实用借鉴。



技术落地、区域协同,共创神外新篇章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古机泳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融合了顶尖手术演示、实战课程与区域对话,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技术下沉的积极尝试。他强调,神经内镜不应仅是大型医院的“专属技术”,而应成为更多基层单位掌握并应用的常规利器。江门市中心医院将继续发挥区域桥梁作用,与各单位共同推进神经内镜的规范化、普及化发展。



以镜启途,砥志研思

期待下一次相聚

再话神内镜新进展!



来源:神经外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