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1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为引领五邑地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与消化内镜技术发展新方向,2025年8月15日至16日,由江门市医学会主办,消化病学分会及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承办的“2025江门市消化病学及消化内镜学分会年会暨肝硬化规范化诊疗培训学习班”在江门召开。本次学术盛会汇聚了省内外知名消化领域专家及本市百余位消化内科同仁,共同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大会主会场
开幕式上,江门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启祥、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尹合坤分别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向远道而来的学界翘楚、辛勤耕耘的同道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与欢迎。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炎明、江门市医学会会长廖勇彬、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志荣先后致辞,高度肯定了两个分会在推动区域消化病学及内镜技术发展中的卓越贡献,并对大会的圆满成功寄予厚望。
(从左往右)大会主席尹合坤、大会主席李启祥、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炎明、江门市医学会会长廖勇彬、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志荣
本次大会精心设置一个主会场和一个护理分会场。主会场内容紧扣学科前沿与临床难点,议题覆盖广泛,包括消化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内镜微创技术如ESD、ERCP、胆道子镜、POEM,内镜下痔疮治疗的最新探索,以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规范化与多学科协作策略。
主会场亮点纷呈
深度解析热点难点
● 消化疾病前沿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教授深入剖析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进展,为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志荣教授聚焦克罗恩病如何早期识别和诊断这一话题,强调早期诊断对改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预后的关键作用,提出基于“红旗指数”的筛查策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陈烨副院长则以从微生态诊疗中心建设看肠菌移植发展现状为题,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广阔前景与临床转化潜力;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教授紧跟国际动态,分享了2025世界消化疾病周 (DDW)上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的最新进展,传递国际前沿动态。
(从左往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陈烨、广东省人民医院沙卫红
● 小肠镜技术精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智发朝教授系统阐述了小肠镜诊疗现状与展望,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郭勤主任则通过丰富案例,展示了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治,特别是狭窄切开、肿物切除等小肠镜下治疗中的精湛应用。
(从左往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智发朝、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郭勤
● ERCP技术攻坚克难:
围绕胆胰疾病核心内镜技术ERCP,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震教授纵览胆管狭窄诊断的精髓,特别强调胆道子镜在胆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为复杂病例的精准识别拨云见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孙大勇主任结合大量案例与视频,深度分析了ERCP插管失败原因及优化方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科全主任探讨了ERCP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预测及防治;深圳大学总医院徐龙主任分享了创新性探索——经ERCP方式经胆管胆囊途径保胆取石术,展示了创新技术提升诊疗体验的实践探索。
(从左往右)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孙大勇、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科全、深圳大学总医院徐龙
● 内镜微创技术多元化发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爱民主任解读了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专家共识,助力提升消化道早癌防控水平;南部战区总医院朱鸿武中国主任介绍了创新性的多点黏膜桥法ESD技术,为安全高效切除大面积消化道病变提供了新思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晓清博士则介绍了Hybrid ESD 临床研究及应用,致力于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操作更轻松高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龚伟教授分享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以详实的数据和深刻的见解,为POEM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与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郭学峰教授则从外科视角探讨了内镜下痔微创治疗的经验,体现了内镜技术在解决传统外科问题上的拓展。
(从左往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爱民、南部战区总医院朱鸿武
(从左往右)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龚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郭学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晓清
肝硬化诊疗
聚焦规范,多学科共进
作为本次年会的重要板块,肝硬化规范化诊疗学习班着重强化了多学科协作(MDT)理念。尹合坤领衔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段雪辉、姚国鹏、区卫林、李联杰等医生进行了系列深度报告,内容覆盖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粘合剂治疗进展、2022ESGE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诊疗指南解读、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硬化剂治疗进展、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超声内镜引导下治疗进展,系统梳理了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内镜下治疗的最新规范与进展。同时,会议积极融入影像学与介入治疗视角。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胡茂清探讨了AI辅助影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揭示人工智能赋能精准诊断的巨大潜力;介入医学科陈锦棠则介绍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在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现了肝硬化门脉高压诊疗中多技术融合的综合优势。
江门市中心医院段雪辉、姚国鹏、区卫林、李联杰、胡茂清、陈锦棠
护理分会场
专业赋能,创新服务
护理分会场同样精彩纷呈,充满创新与实践智慧。江门市护理学会理事长黄静致辞并高度评价了地区消化护理团队。广东省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委会主委黄美娟分享了IBD患者“全周期标准化护理路径”,提出涵盖患者教育、用药、营养、心理及自我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模式,贡献了宝贵的“中山医”经验。广东省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委会副主委贺赛玉创新性地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肠道准备优化策略,显著提升患者舒适度与依从性,守好肠镜质量“第一关”。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一区护士长梁仲欢聚焦消化道出血急危重症的护理管理,系统阐述了风险评估、分层管理、急救要点及并发症防控,提供实战性强的高效护理路径。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二区沈孝春则围绕高风险内镜手术的系统化安全管理,强调了安全核查、设备维护、团队协作、应急演练及PDCA持续改进的重要性,为各级医院构建内镜操作安全防线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护理分会场
(从左往右)江门市护理学会黄静、广东省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委会黄美娟、广东省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委会贺赛玉
(从左往右)江门市中心医院梁仲欢、沈孝春
本次年会暨学习班议程紧凑,内容丰硕。与会专家倾囊相授,将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实用的临床技术与宝贵的诊疗经验无私分享;参会代表求知若渴,在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中启迪思维、收获新知。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五邑地区消化同仁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区域消化疾病诊疗规范化、精准化、创新化发展的方向,为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惠及广大患者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力。期待未来,五邑大地的消化健康事业在学术引领下,续写新篇章,再攀新高峰!
撰稿:伍双蝶、许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