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学生暑假去“变美”?医生:手术都有风险,保持独特风格,不要盲目跟风

时间:2025-07-17    来源:江门日报    编辑:

暑假来临,不少医院皮肤科、医学美容门诊接诊量大增,其中学生群体为数不少。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医疗机构。医生提醒,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别让微整形变成“危”整形。要保持个人的独特风格,不要盲目跟风。


“变美”清单:

年龄分层,需求不同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主任医师郑若的诊室里,多了不少年轻的面孔。“这周出门诊,学生患者占比超过1/3。”郑若坦言,随着暑假来临,学生群体成了“变美诊室”的主力军,从八九岁的儿童到二十岁的大学生,都带着各自的变美需求而来。


 在郑若的门诊记录里,学生群体的变美需求呈现明显的年龄分层。


 八九岁的儿童多聚焦于“功能性+美观性”兼具的项目。“有些孩子脸上或眼周长了较明显的痣或胎记,因为上学时被担心异样眼光,或者觉得自己不好看,主动跟家长说‘想切掉’。”郑若提到,这类小患者的需求往往很直接——摆脱社交中的“特殊性”。此外,先天性巨痣、血管瘤、疤痕修复等也是儿童暑期就诊的常见项目,家长通常会选择假期时间更充裕时带孩子就诊。


 而高中生和大学生则更青睐美容类项目。“腋臭和双眼皮手术占比最高。”郑若解释,这类手术需等青春期发育成熟后进行,暑假恰好提供了充足的恢复期;高考后的学生群体更是“主力中的主力”,不少高考后的学生带着“以新形象走进大学”的期待而来。


“变美”动因:

既为“好看”,也为“放心”

 学生们走进诊室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对“美”的追求,以及对“健康”的担忧。


 “有位成年人鼻翼长了块较大的黑痣,困扰到失眠焦虑,总担心影响容貌。”郑若回忆,上周刚为这位患者做了修复手术,拆线时对方感慨“终于能睡个好觉了”。这种因外貌细节产生的心理负担,在学生群体中也不少见——脸上的痣、显眼的疤痕,可能让他们在社交中感到自卑,甚至影响情绪。


 另一类需求则源于健康警惕。“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痣在变大,担心有癌变风险,趁暑假带过来切除。”郑若说,这类手术兼具预防性和美观性,“比如先天性巨痣,长期摩擦可能增加病变风险,早干预既是健康保障,也能减轻孩子长大后的心理压力。”


 与过去懵懂咨询不同,当代学生与家长都展现出了“专业素养”,“有备而来”的求诊模式逐年增多。


 “很多人带着A4纸、手机或平板电脑,把问题逐一列出咨询。”郑若观察到,尤其是双眼皮手术者,往往是提前熟知术式差异,面诊只为确认眼部条件和医生审美建议,甚至要求现场模拟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专业度的提升,容貌焦虑也以更复杂的形态浮现。郑若描述两类典型心态:有人将医美项目当作“自我奖励”,陷入消费主义裹挟;有人则对特定部位极端不满,面诊多位专家仍犹豫不决,术后恢复期更陷入严重焦虑。


医生提醒:

美无统一标准,理性变美才好

 面对“变美潮”,郑若给出三点建议:


 首选正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整形美容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郑若强调,切勿轻信非正规机构的宣传,避免因技术问题留下终身遗憾。

 术前充分沟通,审美达成共识。“手术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审美活’。”郑若建议,学生要和医生详细沟通,医生也需要根据学生先天条件设计方案,“比如单眼皮有神且适配脸型,未必一定要改成双眼皮,保留个人特色更重要。”

 警惕“容貌焦虑”,理性看待改变。郑若提醒,若因外貌过度焦虑,可先寻求心理疏导;初次尝试可选择可逆性强、恢复期短的项目,“变美是为了更自信,而不是被焦虑绑架。”



来源:江门日报(文/图 记者何雯意 通讯员陈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