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4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医院 编辑:
随着夏季户外活动增多
一种由恙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恙虫病
也进入高发期
近日,广州番禺花农胡先生突感不适,出现高达39.5℃的高热,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舌痛、左颌下疼痛、皮肤瘙痒、口干口苦及胸闷等症状。多次就诊效果不佳后,胡先生前往当地医院就医。
医师在详细检查时,发现其右腋下隐藏着一个约1×1cm、呈类圆形的“火山样”焦痂——这正是恙虫病的典型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胡先生被确诊为“恙虫病”。经规范治疗,胡先生痊愈出院。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螨幼虫(恙虫)叮咬传播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是高发区,每年的6月至10月是发病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并非只存在于偏远乡村,城市公园、小区绿化带等环境也曾有病例报告。
恙虫常栖息于草丛、灌木丛和森林地带。农民、林业工人、野外作业人员、露营和徒步爱好者等因活动环境特殊,感染风险相对更高。恙虫叮咬时,会将一种名为“恙虫病东方体”的病原体引入人体。
值得注意的是,6-8月间,荔枝甘甜可口,却也是恙螨最为活跃的时候。
图源新华社
近期,多人因摘荔枝而感染恙虫病。因此,一旦出现发热不退(尤其是38.5℃以上)、神秘焦痂(腋窝、腹股沟等隐蔽处)及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最近摘过荔枝或去过草丛的经历。
近期接诊的恙虫病患者中,很多都是摘完荔枝1-2周后开始发烧。切勿将恙虫病误认为是上火或感冒而延误治疗,否则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医生表示,感染恙虫病后,临床表现多样。具体表现在:叮咬处出现不痛不痒的黑色焦痂,多在腋下、腹股沟等隐蔽处;还会突发39-41℃高烧,伴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发病4-6天,躯干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如未及时诊断和治疗,恙虫病可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恙虫病后出现的症状
预防恙虫病至关重要,建议公众,尤其是野外活动爱好者采取以下措施:
尽量减少在草丛、灌木丛,特别是潮湿阴暗、杂草丛生的地方坐卧停留。行走时尽量选择清晰的小路,避免穿越高草丛和灌木林。要做好个人防护,进入可能有恙虫的环境时,穿着长袖衣裤、扎紧袖口和裤脚,最好选择浅色衣物以便发现附着的恙虫。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喷洒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虫剂;野外活动后,尽快洗澡并仔细检查全身皮肤,特别是腋窝、腹股沟、腰部、头发等隐蔽部位。若发现恙虫叮咬或附着,应小心移除(避免捏碎虫体),清洁消毒叮咬处。要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特别提醒:凡是在疫区草丛、灌木区域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高热不退),务必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生详细告知近期野外活动史和可能的虫咬史,这对早期识别恙虫病至关重要。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