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近期这类患者激增!江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医生紧急提醒→

时间:2025-07-11    来源:江门日报    编辑:

盛夏已至,阳光炽烈,蚊虫活跃,高温潮湿随之而来。江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何家俊表示,夏季因紫外线过敏、蚊虫叮咬、高温湿热等因素引发的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提醒市民提高警惕、科学防护。


天气高温潮湿,当心皮肤过敏。



夏季过敏性皮肤疾病易发

 夏季日光中紫外线强度显著升高,容易引发光敏性皮炎。46岁的陈先生(化名)从事电力设备维修,长期户外作业。近期,他的面颈部、双臂出现大片皮疹,瘙痒难耐。自行用药多日无效后,他来到江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皮疹集中在阳光暴露部位,是典型的光敏性皮炎。”何家俊诊断认为,强烈的夏季紫外线是“元凶”。经过严格的防晒措施(穿戴防晒衣物、涂抹高倍数防晒霜)及针对性药物治疗,陈先生的症状虽有好转,但留下了明显的色素沉着。何家俊表示,夏季日光中UVA和UVB辐射强度激增,光敏体质者即使短时间暴露,也可能引发皮肤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丘疹、水疱及剧烈瘙痒。


 夏季天气炎热,蚊虫活跃期叠加人们衣着单薄,蚊虫叮咬所致的丘疹性荨麻疹患者亦大幅增加。何家俊指出,这是人体对昆虫(如蚊子、螨虫、跳蚤)唾液等物质产生的过敏反应。症状因人而异:轻者仅见小丘疹,重者(尤其儿童和过敏体质者)可出现显著红肿、水疱甚至疼痛、发热。皮疹多见于四肢、腰腹等暴露或易被叮咬部位。“若躯干等覆盖部位也出现,需警惕床铺螨虫或跳蚤。”何家俊补充道,患者身上常新旧皮损并存。


 更需警惕的是隐翅虫皮炎。何家俊强调,隐翅虫虫体各段都含有毒素,是一种类似于强盐酸性质的毒汁,隐翅虫皮炎便是由隐翅虫体液中的毒素与人体皮肤接触引起。“夜晚灯光常吸引它们入室,切忌在皮肤上拍打或压碎虫体!”他提醒,隐翅虫进入室内后爬行引起人的异样感,被人用手在皮肤上有意无意拍打、压碎或搓揉,此时毒汁溢出,会沾染皮肤和手,手再去抚摸其他部位的皮肤时,会在接触部位出现点、片状或条索状红斑,渐有灼热疼痛感。随后,红斑上会出现密集的丘疹、水疱,后发展为脓疱或呈灰褐色皮肤坏死,灼痛明显。在皮疹周围可出现鲜红色丘疹或水疱,搔抓后出现糜烂面。虽然1—2周后脱痂而愈,但皮肤会留有色素沉着或浅瘢痕。皮疹广泛时还可引发发热、头疼、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则使病情加重。


 此外,夏季出汗增多也会成为另一大皮肤困扰。何家俊解释,汗液持续刺激皮肤引发瘙痒,搔抓破坏皮肤屏障,会形成“瘙痒—搔抓—损伤—更痒”的恶性循环。同时,潮湿环境极大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风险,如足癣(脚气)、股癣、花斑癣等,多发于腹股沟、腋窝、足底、趾缝等皱褶、易积汗部位。


夏季皮肤问题重在预防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何夏季也会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何家俊分析,夏季皮肤过敏激增主要由三大独特环境因素驱动:

 一是紫外线强度明显增强。夏季日光中UVA、UVB辐射量激增,光敏体质者即使短暂暴露也可能引发急性反应;

 二是高温潮湿诱发过敏。汗液滞留、空调尘螨、水中浸泡(如玩水后浸渍性皮炎)等为细菌、真菌繁殖提供温床;

 三是生活方式变化。户外活动增多、光敏性药物使用(如部分降压药、抗生素)等因素,均可能触发过敏反应。


 对此,何家俊给出四个防护建议:

 一是严格防晒:避免高强度日晒,户外活动必备防晒霜(SPF≥30)、遮阳帽、防晒衣,过敏体质者建议选择物理防晒加物理防晒剂。

 二是预防蚊虫叮咬: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物,使用驱蚊液;避免前往草丛、湿地等高风险区域;不要把虫子拍死,被叮咬后忌抓挠,马上用肥皂水清洗,然后使用激素药膏外搽,严重者尽快到医院就诊。

 三是保持凉爽,减少出汗:每日清洁汗液,保持干燥;玩水后迅速擦干皮肤,必要时涂抹护屏障乳液。

 四是注意饮食与药物服用:避免光敏性食物(如芹菜、灰菜),服用相关药物者须严格遵循医嘱。


 何家俊提醒,夏季皮肤问题重在预防。一旦出现异常皮疹、瘙痒、水疱或皮肤破损,尤其是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全身不适,切勿自行滥用药物,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来源:江门日报(文/图 记者何雯意 通讯员陈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