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重启“视”界!江门19岁少年术后第一句话:“妈妈,我能看清了!”

时间:2025-06-20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妈妈,我能看清视力表了!”6月13日,在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检查室里,19岁的小浩(化名)刚测完视力,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这是他因角膜疾病失明1年后,第一次用双眼看清外面的世界。


此刻的他或许难以想象,1年前躲在阴暗角落的自己,曾以为人生将永远笼罩在一片模糊的雾霭里。而一场争分夺秒的角膜移植手术,不仅让他的世界重归清晰,更重启了一个年轻生命的炽热希望。


青春的“模糊”:

从“清晰青年”到“迷茫患者”


 一年前,小浩觉得右眼视力一天比一天差,当时没有很在意。然而,去年11月意外受到撞击后,小浩突然觉得眼睛刺痛、畏光,看东西像蒙了层雾。辗转多家医院后,他被确诊为“圆锥角膜”——一种渐进性角膜扩张疾病,会导致角膜变薄、变形,急性发作会导致角膜水肿甚至穿孔失明。


 为求进一步诊治,小浩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就医。我院眼科团队检查发现,他的右眼处于圆锥角膜急性发作期,急需进行局部抗炎、消肿,待病情稳定提高视力再行角膜移植手术。


裂隙灯下可见,小浩的右眼角膜中央区已浑浊发白(左);手术后(右)。


跨城接力:

一场与时间的“光明赛跑”


 在等待角膜供体过程中,一个关键契机出现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全国顶尖的眼科专科医院,在角膜移植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诊疗体系。经过我院积极沟通,两地医院决定协作解决患者的角膜疾患:江门市中心医院负责患者术前评估;中山眼科中心则派出角膜病专家团队负责供体协调,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6月11日14点,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专科黄挺教授、广东省眼库冀建平主任及其团队携带角膜供体驱车抵达江门。手术前,专家们即到我院眼科病房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查房及术前评估,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黄挺教授给患者做术前检查。


毫米级精准:

1小时手术里的“青春守护”


 6月11日15点,小浩被推进手术室。主刀医生黄挺教授、黄欢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已准备就绪。



 手术台上,团队先进行准确的角膜定位,再严谨地制作好植床和植片,用显微器械小心分离病变角膜后,用10-0尼龙线将植床和植片逐针缝合16针——每一针的间距必须严格控制,既要确保贴合紧密不渗漏,又要避免过度压迫引起眼球变形。


 历时40分钟,当透明的供体角膜稳稳“贴”在小浩的眼球上,显微镜下的角膜形态恢复了规则的弧形。“非常顺利!”手术室里传来轻声的欢呼——这声欢呼,对小浩而言,是青春的“重启键”。


“个案”到“希望”:

年轻生命的“光明宣言”


 术后第2天,小浩的术眼视力已达0.3,角膜植片透明,对合良好,小浩及家属都对眼科团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这场让小浩“重见光明”的角膜移植手术,不仅是医学的胜利,更是技术与温情的交响。作为江门市角膜病诊疗中心及广东省眼库江门工作站,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团队用数十年积累的角膜病诊疗经验,旨在为无数像小浩一样的角膜病致盲患者带来光明。


 “每一片供体角膜,都是一次光明的重现;每一次手术成功,都将托起更多家庭的希望。”眼科主任彭超望着术后的角膜植片,语气里带着医者的坚定,“小浩的康复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让更多困在黑暗里的人知道,江门市中心医院有双温暖的手,能帮他们重现世界的光。”


最后,深深感谢不知名的
角膜捐献者及家属,
感谢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辛勤付出!
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
大爱捐献,爱如星火,照亮世界!



角膜移植技术



 江门市中心医院角膜移植技术具有丰厚的技术基础,自1987年即引入角膜移植技术,至今,曾开展角膜移植手术超100多例。


1987年我院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当时取得的荣誉证书之一。



撰稿:眼科 梁晓琳、医务部 聂翠霞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