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得了肝病就要多喝粥静养?”
“补充蛋白质会伤肝?”
这些流传甚广的“养肝秘诀”,
可能正在悄悄掏空你的肌肉!
临床发现,许多肝硬化患者明明没有刻意减肥,手臂却越来越纤细,爬楼梯时双腿发软。这种“瘦”并非脂肪减少,而是肌肉流失——医学上称为肌少症。有研究显示在肝硬化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病率为23% ~ 70%。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机制很复杂,具体可见下图(看着很复杂,其实一点都不简单)。通俗点说就是吃得少、疾病以及药物等应激导致骨骼肌分解增加,合成减少。
肌少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机制
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显示,肌少症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是非肌少症患者的2倍以上,在Child-Pugh C级或MELD评分≥15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中,肌少症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由于肌肉是氨代谢的重要场所,肌少症导致氨代谢能力下降,血氨水平升高,进而诱发神经毒性。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高达26.9%,显著高于未合并者(13.2%)。肌肉流失加剧食欲减退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形成“肌少症→营养不良→肝功能恶化”的恶性循环,导致肌少症会额外增加发生感染、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肌少症还会提高跌倒、残疾、失能等身体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对手术、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延长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增加医疗成本。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对日常疗养存在许多误区,反而加速了肌肉分解。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恶性循环的真相,教您如何用科学营养守住肌肉防线。
误区1: “肝不好的人要吃清淡,少碰荤腥”
真相:优质蛋白是肌肉合成的基础,在肌少症的治疗中,欧洲和国内的指南均推荐摄入1.2 ~ 1.5 g/(kg·d)的蛋白质可以改善肌肉功能,合理补充反而能降低肝性脑病风险。
误区2: “体重稳定说明营养没问题”
真相:有些肝硬化患者体重指数BMI显示正常,但肌肉可能正在被脂肪或腹水替代,CT扫描发现肌肉量减少。
误区3:得了肝病消化能力差,多喝粥疗养
真相: 肝硬化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建议能量摄入量为30~35 kcal/(kg·d),这比普通人要求多16%-20%。而粥的能量密度普遍较低,大约是饭的1/3-1/2,且大部分人都是喝粥的方式摄入,减少了口腔的咀嚼消化,反而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PS:肝硬化患者平时或者恢复期建议正常软烂普食能保证能量的摄入充足,但如果是因为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做胃镜下治疗后的患者,需要2-3天由流质如清米汤、藕粉等过渡至粥、面等半流质饮食,14天左右再过渡至软饭、豆腐等软食,最后根据耐受程度逐渐恢复至正常普食。)
了解了以上的常见误区
下面给大家说说
肝病肌少症“营养干预”几个小TIPS
充足热量及蛋白饮食:肌肉的“燃料库”
热量充足:正常体重者建议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35千卡/公斤体重。若食欲差,可采用“少食多餐”或者补充肝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剂,每天4-6餐,避免长时间空腹。
睡前加餐:夜间禁食会加速肌肉分解,建议睡前补充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燕麦奶、香蕉酸奶),维持夜间能量供应。
蛋白质摄入:肝病患者每日蛋白质需求为1.2-1.5克/公斤体重(例如60公斤体重需72-90克蛋白质)。需选择含优质蛋白食物,如乳制品、鸡蛋、豆类,避免过量动物蛋白(可能增加肝性脑病风险)。
PS:以上是蛋白质的含量,平日搭配时需转化日常食物(详见以下食物交换份或查阅中国食物成分表),具体可以咨询专业肝病营养师。
肉蛋水产品类食物交换份(/份)
大豆、乳类及其制品食物交换份(/份)
支链氨基酸(BCAA):肌肉的“修复剂”
BCAA(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是骨骼肌合成的重要原料,还可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研究显示,补充BCAA(每日12克)可提高肌肉质量、手握力,甚至延长生存期。富含BCAA的食物包括乳制品、大豆,也可通过口服补充剂获取。
维生素D:被忽视的“肌肉盟友”
维生素D:肝病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结合血清25(OH)D的浓度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更有意义,当血清25(OH)D<50 nmol/L时可予以补充维生素D(如2000 IU/天)可增强肌肉力量,减少炎症反应。
其他营养素
ω-3脂肪酸、亮氨酸代谢物HMB、左旋肉碱等:有研究提示能降低炎症,减少肌肉分解,改善肌肉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营养干预外的“黄金搭档”
运动疗法:适当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能直接刺激肌肉生长,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效果更佳。需注意代偿期患者可安全运动,失代偿期需医生评估。
降氨治疗:国外的最新研究指出,肌肉减少症与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过高有关,高浓度的血氨能引起严重的肌肉代谢障碍和自噬。门冬氨酸鸟氨酸(LOLA)具有降低血氨水平、减少血氨对肌肉的损害、恢复肌肉蛋白合成的作用,可通过改善肌肉蛋白的合成及功能来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另外乳果糖、利福昔明等药物也可降低血氨,间接保护肌肉。
个体化方案:合并糖尿病、肥胖等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建议咨询营养师制定专属计划。
充足热量及蛋白饮食
日常管理小贴士
定期评估肌肉状态:通过CT测量骨骼肌指数(L3SMI)或人体成分分析监测肌肉变化。
避免饮酒:酒精会抑制肌肉合成,尤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戒酒。
警惕快速减肥:肝病患者盲目减重可能加剧肌肉流失,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体重。
肝病肌少症需要
“营养+运动+药物+自我管理”多管齐下,
在医师及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
早期干预可打破肌肉流失的恶性循环,
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守护肌肉,就是守护生命的活力!
参考资料:
[1]康军仁,王梅,朱婧,胡雯,朱翠凤,何梅,于康,.肌少症及合并慢性疾病患者的医学营养管理及运动干预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张兴会, 郑梦瑶, 杨晋辉. 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3, 39(9): 2198-2204.
[3]李梦迪,郑松柏.慢性肝病与肌少症[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2, 42(8): 620-622, 625.
[4]Sobhrakhshankhah, E., Farahmand, M., Hasan Rashedi, M., Shahinfar, H., Shab-Bidar, S., Dinari, S., & Doustmohammadian, A. (2025). Efficacy of different nutrition interventions on sarcopenia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MC nutrition, 11(1), 39.
[5]Luo, J., Yang, D., Xu, Z., Zhang, D., Li, M., Kong, Y., Wang, X., Ou, X., Wang, Y., Zhao, X., Shan, S., Yang, Z., & Jia, J. (2023). 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of sarcopenia and frailty with health outcomes in cirrhotic patients.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tal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the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55(11), 1533–1542.
[6]Reichelt, S., Merle, U., Klauss, M., Kahlert, C., Lurje, G., Mehrabi, A., & Czigany, Z. (2024). Shining a spotlight on sarcopenia and myosteatosis in liver disease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with major clinical impact. Liver international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44(7), 1483–1512.
[7]蔡玲燕, 孙春燕, 曾欣. 肌少症对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作的影响 [J] . 中华消化杂志, 2023, 43(6) : 376-381.
来源:营养科 黎文明、消化内科 区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