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7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近日
江门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团队
成功为一名仅7月龄的婴儿实施了
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这是五邑地区首例
针对1岁以下婴儿开展的此类高难度微创手术
标志着我院小儿外科
在先天性胆道畸形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
7月龄婴儿的“生命通道”保卫战
患儿小洛(化名),产检时即发现有胆总管扩张症。出生后在我院门诊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及生长发育均正常,但不幸的是7个月大时,小洛的大便由金黄色逐渐变为陶土色,复查彩超提示胆总管囊肿直径增大至10cm,同时检验结果也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升至89.6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高达207.3U/L,这意味着胆总管已极度扩张并导致肝功能损伤。若不及时手术,患儿将面临反复胆管炎、胰腺炎、肝硬化甚至癌变的风险。然而,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大大减轻了患儿的创伤,而低龄婴儿腹腔空间狭小、组织脆弱,对腹腔镜技术要求极高,国内仅有少数儿童医学中心能完成此类手术。
在我科已熟练掌握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技术基础上,小儿外科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迎难而上,为小洛实施全腹腔镜下微创根治术,以最小创伤解除隐患。
毫米之间的“生命艺术”
本次手术由小儿外科史川主任医师及李志雄副主任医师主刀,手术通过三个5mm的微小切口完成,术后伤口美观。
其技术难点与创新点包括:1.微创入路的精准解剖:婴儿腹腔空间小,肠道干扰大,需在放大视野下精细分离囊肿与周围门静脉、肝动静的粘连,避免大出血。2.囊肿的完整切除与胆道重建:彻底切除扩张胆总管后,将纤细的肝管与空肠进行Roux-en-Y吻合,需采用头发丝这么细的可吸收缝线,确保吻合口通畅且防反流。术后小洛恢复时间短,术后7天正常母乳喂养,大便变回金黄色,复查肝功能一切正常。
术后腹壁仅3个小伤口
认识胆总管囊肿
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是一种以胆总管局部或弥漫性囊状扩张为特征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胆道畸形,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发病率较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胆管合流异常、胆管壁发育缺陷及胆道梗阻或感染等因素相关。根据Todani分型可分为五型,其中Ⅰ型(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最为常见,占80%~90%,其余类型包括胆总管憩室、末端囊肿、多发性囊肿及肝内胆管囊肿(Caroli病)。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三联征(儿童多见),成人则多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痛、黄疸和发热,常伴胆管炎或胰腺炎发作,未治疗者可因胆汁淤积进展为肝硬化、门脉高压,且癌变风险高达10%~30%。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超声为首选筛查手段,结合CT、MRI或MRCP可明确囊肿范围及胰胆管解剖异常,ERCP多用于复杂病例或治疗干预,实验室检查可见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手术切除囊肿并行胆肠吻合术是唯一根治方法,需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以降低癌变风险,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而逐渐普及,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早期手术干预者预后良好,但未及早确诊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反复感染、肝硬化甚至癌变,因此对不明原因腹痛、黄疸或胆管炎患者应警惕本病可能,及时明确诊断并手术干预至关重要。国际共识建议,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彻底切除囊肿并重建胆道。微创腹腔镜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加速康复。
科室实力
江门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是江门地区0~18岁小儿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心,强大的综合实力多年来被五邑地区,中山地区的群众所认可,小儿手术量占江门地区的90%以上,每年的手术台数达2000余例,收治小儿各类先天疾病,包括各种先天性消化道、泌尿道、头颈胸、四肢等各类畸形、感染、各类小儿肿瘤、创伤等。
小儿外科是首任华人院长张肖白亲自建立的儿科专科之一,我们以“德高医精,仁心仁术”的院训为指引,传承百年仁济人的优良传统,在无数前辈的努力下,几十年的坚持,使专科不断壮大发展,目前已发展成实力雄厚,设备先进,能很好为孩子服务的专业科室,汗水和泪水换来了五邑地区领先的地位,也是广东省的大型儿外科疾病治疗中心之一。每一例婴幼儿高难度手术的背后,都是医者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与对生命的敬畏。江门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将持续精进,为五邑地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撰稿:小儿外科 杨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