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提升区域肺血管病诊治能力!多学科专家共绘诊疗新蓝图!

时间:2025-04-18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日前,由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主办,江门市中心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联合承办的“多学科共话血栓与肺动脉高压会议暨呼吸论坛(江门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省内外呼吸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血液科、风湿科、影像科等多领域专家,围绕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及肺动脉高压(PAH)的防治管理、临床实践与学科协作展开深入探讨,为提升区域诊疗水平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上,江门市医学会会长廖勇彬教授致辞,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对推动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VTE与PAH的防治涉及多学科交叉,唯有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才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炎明教授表示,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将持续支持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的深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临床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惠及更多患者。


 专题授课:聚焦前沿,共享实践经验


 会议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刘春丽教授以《广东省VTE防治联盟和广东省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介绍》为题,分享了VTE与PAH“分层建设、分层培训、分层诊治、分层管理”的三级预防体系构建及信息化管理经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龙明教授结合最新指南,作《基于风险评估,WHO FC Ⅱ级不容小觑——尽早达标治疗,改善长期生存》专题报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丁尚伟主任通过典型病例,展示了超声影像学术在VTE与PAH早期诊断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围绕“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管理”“PAH患者长期随访模式”“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热点议题,专家们从多角度提出创新性见解,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


 多学科讨论:碰撞思维,共谋解决方案


 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仝金斋与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赖浚兴共同主持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呼吸科、心血管内外科、风湿科、血液科及护理领域的专家就“VTE院内防控难点”与“PAH患者全程管理”展开激烈探讨。针对基层医院筛查能力不足、患者依从性低等痛点,与会者一致认为需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并借助AI辅助诊断工具与远程医疗平台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梁丽萍主任、心血管内科赖浚兴主任分享了该院通过MDT模式成功救治危重肺栓塞(由VTE导致)及PAH患者的实践经验,引发广泛共鸣。


 会议成果:搭建平台,赋能区域医疗


 本次会议通过专题授课、病例讨论与实操经验分享,为参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与会专家就“建立区域性VTE防治联盟”“推广PAH规范化诊疗路径”等倡议达成共识,并计划联合开展基层医师培训项目。江门市中心医院黄炎明书记表示,未来将依托学会资源,推动本地多学科协作网络建设,助力“健康江门”目标实现。  



 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论坛不仅深化了对VTE与PAH诊疗前沿的认识,更为跨学科合作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范本,对提升区域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心血管内科 赖浚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