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07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在日常体检报告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查出脂肪肝。脂肪肝,这个听起来似乎不太严重的疾病,正悄然影响着众多人的健康。它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那是不是也就能通过饮食把它 “吃回去” 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脂肪肝的神秘面纱。
脂肪肝:沉默的“肝脏肥胖”
肝脏,堪称人体的 “超级化工厂”,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等诸多重任。但当脂肪堆积超过肝重5%(正常3%-5%),就会形成脂肪肝。中国成年人患病率约29.2%(2020年数据),超重、酗酒、嗜甜人群风险激增。
脂肪肝是怎么 “吃出来” 的?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肝脏细胞内堆积了过多的脂肪。在现代生活中,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随处可见。当我们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食物时,身体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不仅在皮下储存,还会在肝脏等内脏器官堆积,从而引发脂肪肝。
比如,很多人喜爱的油炸食品,像炸鸡、薯条,它们经过高温油炸后,脂肪含量大幅增加。还有那些甜腻的饮料和糕点,含有大量的添加糖,这些糖进入体内后,会迅速被吸收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合成脂肪在体内储存。同时,长期饮酒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脂肪酸,促使脂肪在肝脏堆积。
脂肪肝的危害不容小觑
很多人觉得脂肪肝只是小问题,不需要太在意。然而,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和干预,会逐渐发展,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首先,脂肪肝会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脏细胞在脂肪堆积的同时,还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脂肪性肝炎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的风险。
其次,脂肪肝还常常与代谢综合征相伴。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情况,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另外,脂肪肝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吃,能把脂肪肝 “吃回去” 吗?
既然脂肪肝和饮食密切相关,那通过合理饮食来改善它,自然是可行的。不过,要想靠吃把脂肪肝 “吃回去”,得掌握正确的方法。
1、控制热量摄入
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等,合理计算每天所需的热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一般来说,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男性每天摄入1500—1800千卡,女性每天摄入1200—1500千卡较为合适。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饮料等。
2、均衡膳食结构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每天应保证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同时,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左右,有助于修复肝细胞。
3、选择健康的脂肪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脂肪、奶油、人造黄油等。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它们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保护肝脏。但也要注意控制总脂肪的摄入量,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为宜。
4、合理分配餐次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可以将一天的食物分成三餐,两餐之间适当加餐,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如水果、坚果等,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减少饥饿感,避免过度进食。
除了饮食,这些也很重要
1、除了调整饮食,还应结合适当的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脂肪的消耗。
2、戒酒也是逆转脂肪肝的关键措施。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是不可忽视的,戒酒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脏的自我修复。
3、定期体检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肝脏超声、肝脏硬度及脂肪含量检测等,了解脂肪肝的改善情况。如果脂肪肝比较严重,或者已经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通过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脂肪肝确实是 “吃出来的病”,但只要我们调整饮食结构,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坚持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和定期体检等综合措施就有可能把它 “吃回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饮食健康,让肝脏恢复健康,拥抱健康生活。
预约医生咨询专业意见。
撰稿:林仲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