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3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近日,由江门市医学会主办、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承办,江门市中心医院协办的“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江门市康复医学论坛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顺利举办。
本次学术年会是江门市康复医学领域重要的学术盛会,包含专题讲座、学习班、江门地区康复护理个案大赛、医学继教项目、知“脊”少年初级培训中心授牌仪式等,邀请了省内多名专家进行授课及现场交流。会议吸引了300多名康复工作者参会,大家互相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临床经验,共同为康复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班开幕式
一
学术年会及学习班开幕式
当天上午,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及康复医学前沿技术进展学习班正式开始。开幕式由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胡荣亮主持。
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阮晓红为康复医学前沿技术进展学习班致开幕辞。她代表江门市中心医院向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寄语康复同道借本次会议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地区康复事业繁荣发展,造福群众。
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炎明为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致辞。他充分肯定了江门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呼吁更多康复同道们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共同为提升本地区康复服务能力,实现全民健康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江门市医学会会长廖勇彬在致辞中指出,在大健康时代下,康复医学拥有广阔的前景,期望江门康复医学在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的带领下走上新的台阶,开启新的篇章,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康复医疗服务。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陈卓铭为康复医学前沿技术进展学习班致辞。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康复医学也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展望今后的康复医学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用科技为康复治疗保驾护航。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楚怀为2024学术年会开幕致辞,他表示,五邑地区是著名侨乡,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江门市康复医学学术气氛活跃,预祝本次学术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共享学术盛宴。
二
知“脊”少年初级培训中心授牌仪式
仪式首先由知“脊 ”少年培训中心创始人何鹏飞对健康中国千县工程千医巡讲公益培训项目暨知“脊”少年项目进行年度总结与分享。
何鹏飞对公益培训项目进行年度总结与分享
随后,王楚怀教授向我院进行了“知‘脊’少年百城计划初级培训中心”授牌。伴随着培训中心的成立,五邑地区少年脊柱侧弯诊疗踏上新征程。
王楚怀教授向我院授牌
三
授课环节
1、康复医学前沿进展学习班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科医院副院长、康复医学科主任陈卓铭教授作《基于互联网下的康复医疗服务》分享,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语言康复训练云平台系统这种“互联网+康复服务”新兴的康复医疗服务模式,为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平台。另通过现场互动,生动地展示基于机器学习的舌像分析,增强了大家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理解。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艳教授作《数字疗法在言语康复领域的应用现状》分享,指出数字疗法通过常见电子设备即可进行,能在患者首选的环境中为其提供个性化医疗干预,实现远程康复诊疗,为言语康复和认知康复的治疗带来新的理念。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常务委员、粤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鲍晓作《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策略:循证和实践》分享,强调早期康复的介入使重症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选取一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治疗经验分享。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詹鸿锐作《超声可视化的肩痛精准诊疗》分享,展示了肩关节的超声影像及超声引导下的治疗范例,指出超声治疗具有精准、可视化、无辐射和易携带等优势,在康复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价值。
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胡荣亮作《多模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分享,指出多模态脑功能成像技术为患者的精准康复提供重要基础,特别介绍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卒中后运动及言语障碍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
2、2024学术年会
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楚怀教授讲述《脊柱退行性疾病康复诊疗新思路》,从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和影像表现阐述脊退行性疾病的三大病理因素,治疗上应以整体观、功能观与运动观为导向,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提供基于精准评估的个体化治疗。
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王于领教授讲述《身心视角下的慢性腰痛康复》,指出慢性腰痛可长期占据人体资源,导致认识功能的改变。腰痛的治疗应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功能,以患者为中心,让其参与方案制定,鼓励自我管理,最后介绍了慢性腰痛的运动干预方案。
世界神经康复联合会(WFNR)常委、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青委副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郑海清教授讲述《肌骨超声在康复科的应用》,从肌骨超声的优势,阐述其在肢体痉挛、痉挛性斜颈、环咽肌失弛缓和肩痛等疾病的局部注射中起到的良好引导作用,并分享了在肌痉挛治疗中的应用经验。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基础与转化分会委员、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肖雪珍博士讲述《无创迷走神经调控技术从开环到闭环》,指出无创迷走神经调控技术通过设备调控的“开环”及患者调控的“闭环”相结合,已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慢性肾病及等疾病的治疗,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分会骨关节学组委员、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左克扬讲述《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详细介绍了脊柱外伤、脊柱结核/肿瘤和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像表现,强调不同疾病影像征像有相似及不同之处。注意“同病异影,异病同影”,需结合临床,做好鉴别。
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兼秘书、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林珊珊博士讲述《脑调控技术在意识障碍中的应用》,阐述慢性意识障碍的概念和临床评估,脑调控技术分类及适用范围,指出脑调控技术作为非侵入技术直接参与了神经环路调控,有助于治疗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
3、地区康复学术交流
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陈艳娟作《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干预》分享,指出需尽早识别0-6岁儿童孤独症,未来将进一步构建我市儿童孤独症筛查网络。
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台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毅敏作《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改良姆瓦技术治疗体会》分享,详细介绍了改良姆瓦技术治疗肩关节囊炎的特有疗效。
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治疗师陈颂玲作《认知加工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分享,指出基于精准失语评估的针对性治疗才能事半功倍,并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如何评估患者失语类型及提供治疗策略。
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江门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治疗师区瑞庆作《冲击波疗法在脑卒中痉挛患者中的应用》分享,从痉挛的病理机制出发,说明冲击波治疗不同部位痉挛的参数选择和治疗强度。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治疗师蔡文超作《吞咽造影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分享,讲述吞咽造影的具体操作流程,着重介绍吞咽障碍的异常表现。
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委员、江门市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主管治疗师胡江伟作《脑卒中患者的系统康复评定》分享,从一个康复案例阐述如何在ICF框架模型下,按照SOAP格式系统开展康复评定,并以此制定治疗计划。
鹤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主管治疗师戚华均作《浅谈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的评估与治疗》分享,分别介绍了耻骨联合分离的诊断、评估和手法治疗,最后运用模型展示了四种手法治疗的操作步骤。
四
2024年江门地区康复护理个案大赛
1、开幕式
上午9时,由江门市护理学会主办,江门市护理学会慢病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承办,江门市中心医院协办的“2024 年江门市慢病康复护理个案大赛”正式拉开序幕。本次大赛由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赵小芬主持。江门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胡荣亮、江门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静出席并分别为大赛致辞。
2、比赛回顾
本次护理个案大赛分为初赛及决赛,初赛中共收到31份个案,经过3名资深护理专家评委的综合打分,18个充满专科特色的典型案例从初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在决赛现场中,共邀请了7位来自五邑地区不同医院的资深护理专家担任评委。在这次知识与智慧的较量中,18名选手各显神通,在竞赛中展现了卓越的竞争力,参赛选手们借助精美的PPT展现了个案护理中的精彩瞬间。她们不仅深入挖掘了护理中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更通过精准护理措施的应用,巧妙解决了实际问题。
3、专家点评
比赛完毕后,来自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的吴月意护长以及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区胡惠贤护长分别对选手们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点评,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颁奖仪式
百轲竟流,奋楫者先。经过选手们激烈的角逐及评委的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由彭美娟主委宣读赛果以及举行颁奖仪式。
赛后,彭美娟主委进行了总结,她对参赛选手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指出了本次上交个案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她寄语全体参赛选手以此次比赛为新起点,将比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锤炼和提升个案护理能力,深化慢病专科内涵,践行慢病康复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为期一天半的学术盛宴让在座的同道收获满满,会议最后,胡荣亮对大会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不仅为康复同仁提供了分享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在康复领域创新探索的热情,为康复医学未来的发展积蓄了新的动力。特别感谢院领导、医学会和省内外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期待未来继续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联系,不断努力,推动康复领域的发展迈向新阶段,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康复服务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
撰稿:方健斌 容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