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5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江门市中心医院以院内使用中药注射针剂较多的临床科室为试点,推进中医科、药学部到西医专科查房,落实医疗、护理、药事联合查房与中西医联合查房,推进多学科联合查房。
11月1日,医务部牵头组织中医科、药学部及质量管理科到神经内科一区进行中西医协同(含药事、护理)联合查房。本次联合查房由神经内科主任钟建新主任医师主持,神经内科一区所有在岗医生及管床护士代表参与。
01
专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
联合查房开始,神经内科陈振泽管床医生在医生办公室向大家汇报患者病情,主要内容为患者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及目前诊断。该患者为吴女士,34岁,因“头晕1个月,再发1天”入院,临床表现为以头晕、恶心呕吐及走路不稳等不适为主,目前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双侧小脑半球、丘脑等)伴颅内动脉狭窄(右侧椎动脉)。
02
多学科病房查看患者
中医科主任张双胜主任中医师现场对患者进行中医专科查体,先后从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传统诊断方法查体。随后护理组人员对患者询问了护理专业相关问题,临床药师询问患者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目前使用药物情况及中药饮片服用方法。
03
多学科查房讨论
(一)各学科诊疗建议
病床前查房结束,陈振泽医生在医生办公室给大家介绍患者目前使用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钟建新主任补充了对该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用药的细节及困惑的地方。
多学科讨论(临床组)
张双胜主任中医师随后展示了其对该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分析,指导大家如何为该患者使用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注射剂等相关药物。张主任还对我院药库中“血塞通”“灯盏细辛”及“醒脑静”等常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的中药成分、适应症、溶媒及不良反应进行了经验分享。
关于西医诊治方面,大家对血脂异常类型、同型半胱氨酸等脑血病危险因素防控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尽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他汀药物开展二级预防的重要性,应用他汀治疗后LDL-C仍未能达标,应联合用药。
药学部临床药师梁泳婷从药学监护的角度出发,提出关注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关注中药用法用量以及中药不良反应,并围绕“双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如何正确使用PPI药物进行胃粘膜保护”与“中药饮片煎煮方法”两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护理组中医科护士长冼梅芳介绍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脑病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介绍上述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心得体会。
(二)多学科讨论环节
对于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病区临床医师十分感兴趣并积极提问。张双胜主任分别对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活血类中成药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使用、在同一个患者同时使用两个或多种中成药的合理性、针灸何时可以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及中风患者使用安宫牛黄丸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答疑。
(三)多学科诊疗总结
钟建新主任对本次查房进行总结,表示中西医结合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创新思路。今天在中医师、临床药师等指导下,我们强调了临床科室合理使用中药(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等)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学习,大家对中成药和针灸等中医手段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使用提高了认识,将根据今天的查房讨论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使用中医药治疗技术。
04
建议与改进
质量管理科代表林雪梅医生对本次中西医联合查房表达了肯定意见,就如何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本次联合查房的病历书写提供建议,并以病历书写为例,进一步强调了医疗质量管理在患者诊治过程中全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最后,医务部副主任孙炎华强调,我院作为综合医院,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平台。我们在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时,也要强调合理使用中成药的重要性,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监管,进一步落实国家2024年度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化使用率这一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为推动我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阮晓红对提升医疗质量高度重视,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景林多次强调落实我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围绕关键环节和行动管理,医务部今年将重点推进多学科查房来提升三级查房质量,决定以中西医(含护理、药事)联合查房为多学科查房试点方案,以神经内科作为第一个试点科室落实,并逐步向康复医学科、肝胆胰脾外科及骨科等科室开展。
下一步,我院将逐步探索中西医联合查房,医疗、护理、药事联合查房,四级手术患者多学科查房,疑难危重患者多学科MDT联合查房及加速康复外科联合查房等模式,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针对性调整诊疗方案,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迈向新台阶!
撰稿:医务部 叶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