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一探究“镜”!这场研讨会助力江门消化内镜早期癌症筛查与治疗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4-10-30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由江门市医学会主办,江门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承办的五邑地区早癌筛查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江门地区消化内镜早期癌症筛查与治疗技术的发展。会议期间,进行了手术现场教学并全国直播,同时还邀请了一众消化内镜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演讲。




手把手教学


 10月25日,手教学活动率先举办。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景林发表致辞,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们致以热烈的欢迎。他特别强调了早期癌症筛查在提升患者生存率方面的关键作用。




病例一: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病例介绍:于直肠距肛管0.5cm处见一约3.5*5.0cm大小侧向发育型肿瘤,环1/2周,呈颗粒状隆起,局灶呈大结节状隆起,病理提示管状腺瘤,CT结果无异常。


龚伟教授演示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ESD术,术程仅1小时45分!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一种起源于大肠黏膜的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通常不会深入侵犯肠壁,而是沿着黏膜表面侧向扩散,因此得名“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大肠癌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恶变潜能甚至高于息肉和腺瘤,常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盲肠。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治疗LST的首选方法,它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对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进行完整切除,同时保持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ESD的治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病变区域的标记,然后进行黏膜下注射以提升病变区域,接着进行切开和剥离,最后进行创面处理。


 ESD的优势在于能够彻底切除病变,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手术费用相对较低,且术后恢复快。患者通常在术后3-5天内即可出院。这种治疗方法为消化道早期病变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病例二、三:Barrett食管以及直肠LST肿瘤

病例介绍:


 病灶1:于食道下段距贲门2cm处见一约0.7*1.0cm大小橘红色粘膜岛,边界清晰,放大染色后见橙色背景下局灶表面微血管增粗紊乱;


 病灶2:于食道下段距贲门1.5cm处见一约0.3*0.5cm大小橘红色粘膜岛,边界清晰,放大染色后见表面微血管明显增粗紊乱。


 病灶3:直肠距肛门约2cm见1扁平息肉,大小约1.0x1.2cm,表面光滑,中间稍凹陷,质软;病理提示管状腺瘤。


邢象斌主任演示了Barrett食管ESD切除以及一例直肠LST肿瘤ESD切除。



 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由于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被公认的癌前病变,因此,一旦发现BE,及时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内镜ESD通过在内镜下精确切除病变组织,能够实现对BE的彻底治疗。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术后恢复快,术后3-5天即可出院。



专家学者精彩演讲


 10月26日举办的研讨会开幕式上,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阮晓红,江门市医学会秘书长黄漫,以及大会主席尹合坤分别发表致辞。他们表达了对会议成功举办的美好期待,以及对消化内镜事业发展的坚定支持。


 大会主持人、江门市中心医院窥镜中心副主任吕国恩发表了欢迎词。



 接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李爱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郭学峰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魏安伟,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科副主任孔宪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邢象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陈科全,广东省人民医院副教授李跃等多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演讲内容涵盖结直肠早癌、胃早癌、食管早癌的内镜治疗和诊断的最新进展,共同探讨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



 邢象斌主任进行了巴莱特食管的ESD手术演示。通过精彩的手术展示,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准确识别病变边界、进行有效标记,以及运用透明帽进行压迫止血,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并对创面进行妥善处理等关键技术。



此次研讨会

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也为消化内镜领域的技术交流

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撰稿:窥镜中心 谭翠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