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2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为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3〕107号)等文件要求,江门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将围手术期肺康复技术纳入今年的重点护理技术推广项目。自5月份开展以来,各术科科室积极响应,迅速将先进的早期肺康复理念及具体护理措施融入日常诊疗之中,成效显著,旨在通过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围术期患者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为深化肺康复理念的普及,各术科科室使出“浑身解数”,集思广益,将“早期康复从肺开始,早早动起来”以及“早期肺康好处多”等肺康理念广泛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临床中,采取解说、示范、观看视频、录制小视频制作成二维码、借助肺康康复器具,如呼吸训练器、小气球、哔哔等多样化途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将肺康复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主打尽早让肺“动”起来!
自术科科室实施肺康项目推广以来,
临床中不乏以下各种
“有趣祥和”的肺康实施场景。
“左转转,右转转,深吸气、慢呼气”,外科大楼洋溢着柔和的音乐声、动感的口令声、欢乐的笑声,原来是护士们带领着患者做操,妇科的峨眉操、乳腺科加速康复操,连小儿外科的小朋友都跟着护士姐姐动起来。
小儿外科。
有的患者朋友打趣说:“做操不跟刘畊宏,只跟护士姐姐们!”
肝胆胰脾外科。
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
胃肠外科。
再走进病房,您会看到患者在吹球、哈气、拍背;就连插着胃管尿管、戴着高流量氧疗仪原本应躺在床上的神经外科患者,也由护士和康复师扶起来坐在床上拍背排痰练肌力。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康复努力着。
“伤筋动骨一百天”,骨科的病人做完手术后往往卧床养病,脊柱骨科和四肢关节骨科的护士们将快康理念传到每个患者,让他们“动起来”。脊柱骨科实施围术期全过程的康复指导,护士们开动小脑筋,录制小视频制成二维码,方便患者学习观看,提高肺康复训练宣教效果;四肢关节骨科的护士结合专科特点活学活用,针对骨折不愿下床的老年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既可以改善肺功能,又增加添童趣,让康复之路不再枯燥。
胸外科。
而对于一些重症以及不能下床活动的术科患者,护士们也是想方设法,化主动为“被动”,对于病情稳定的重症患者主要实施一些以被动运动为主的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去改善这些重症患者的肺部功能。例如,神经外科危危重病人多,为了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活动耐力,降低长期卧床患者肺炎发生率,预防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风险,随着护理部术科肺康复项目的开展,神经外科二区护士长严格要求责任护士落实患者术前肺康复指导训练,联合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指导相应肺康复项目;昏迷病人主要是采取胸廓松动训练、横膈肌抗阻训练、肢体被动运动等以及指导家属及陪护有效翻身拍背及体位管理。责任护士每天早上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肺康复护理措施。
自肺康复技术推广项目在术科开展以来,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综合性治疗策略为众多术后患者带来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患者普遍反映咳痰更容易,呼吸更顺畅了,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早期肺康复不仅是治疗手段,更是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途径,它以科学、系统的方式,助力患者重拾呼吸自由,实现快速及全面的康复,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科普篇
肺康复:Pulmonaryrehabilitation(PR),是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
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给出肺康复的定义:肺康复是一种基于对患者全面评估,并量身定制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改变,旨在提高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并促使患者长期坚持以促进健康的活动。
呼吸康复中能获得什么?
1.缓解活动时的呼吸急促
2.形成正确的呼吸模式
3.提高肌肉耐力和肌力
4.提升运动能力
5.帮助排痰
6.辅助咳嗽
7.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8.降低就诊次数、降低住院周期和死亡率
来源:康复专科护理小组、外科专科护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