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9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为持续提升年轻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操作技能、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以及熟练的医护团队配合,第一时间为患儿提供及时、专业、有效的处理,保证高效、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2024年8月8日下午,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急诊联合儿童发热门诊顺利举办第一届儿科医护配合儿童热性惊厥应急预案演练比赛。
本次比赛由儿科急诊护士伍颖仪主持。我院护理部副主任黄静、区秀丽,儿内科主任李超雄,儿内科护士长欧仲爱,小儿外科护士长李淑瑶,PICU护士长叶鸥,发热门诊护士长沈孝春,儿内科邓镜业主任医师及章晓英副主任医师担任嘉宾评委。赛前,护理部副主任黄静为选手们加油打气,她鼓励年轻人本领多练一手,战时得心应手。守护儿童生命健康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希望儿科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熟练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患儿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本次演练采用小组比赛制,共六组参赛队伍。每组由一医两护团队合作+实战模式,以达到指导临床实际工作的目的。参赛小组从脚本设计、人员安排、用物准备到现场演练等,均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以贴近临床、贴近护理单元实际情况为准则,操作性强。整个演练有条不紊,组织严密,参与抢救人员反应快速及时,分工明确,护理技能操作娴熟,医护配合默契,标准化患儿“家长”逼真投入的“表演”,使现场观看的人员如同身临其境,达到预期演练目标。
演 练
01
14:30,儿童热性惊厥演练开始。由标准化病人扮演的家长抱着一名“患儿”,匆匆来到病区:“医生!医生!快看看孩子咋了!”值班护士闻讯紧急接诊,发现孩子口唇青紫、牙关紧闭、呼之不应、四肢抽动,初步判定孩子突发高热惊厥!
医护人员立即启动急救预案,将患儿抱入抢救室,迅速通知当班医生和护士,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抢救。经抢救小组立即给药止惊、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退热等一系列急救操作后,患儿惊厥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医护人员及时开展医患沟通及人文关怀,告知家长患儿病情及进一步治疗方案,进行健康宣教,同时报告上级医师患儿病情及急救情况。
点 评
02
比赛结束后,评委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实时打分与点评,并对演练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儿内科护士长欧仲爱从护理角度对此次演练的前期准备、应急反应、服务流程、抢救实施及医患配合等细节方面作了详细中肯的点评,同时对抢救成功后期对患儿的护理提出了指导和建议。邓镜业主任医师逐一对每组抢救脚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对实施流程中的重点、难点也逐一强调。他指出,危重急症的抢救是一个团队的协作,需要医护间密切配合。
颁 奖
03
根据最终得分,活动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单项奖团体风采奖,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了表彰及奖励,最后由标准“患儿”家长针对每组医护人员的沟通及真实感受打分,评选出人文关怀奖,实至名归。
总 结
04
最后,李超雄主任对本次应急演练比赛过程进行总结。他强调,儿科急诊及儿童发热门诊是重要的儿童急救窗口单元,严谨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是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基石,医护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尤为重要。通过这次的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全体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医护团队急救知识和应急能力都有所提高。类似的竞赛活动还要常态化地开展下去,要不断地练兵、不断地强化,才能造就出一支在面临各种危难险重的状况时,都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英队伍,为本地区的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小课堂
热性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常发生于发热的最初24小时内。多见于6个月至5岁小儿。在高热(体温39℃以上)出现不久或体温升高之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双眼上翻、口吐白沫、面部肌肉抽动或四肢抖动、强直等,通常数分钟后缓解。
家长应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慌张,立即将孩子躺下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中分泌物流出以免呛到,这样即使呕吐也不会引起窒息。然后松开衣物及移开旁边的障碍物,务必“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安全地结束发作”。当患儿停止抽搐后,将其翻转至右侧卧位,注意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待患儿病情平稳10分钟后,及时就医;如果患儿抽搐超过5分钟,或持续不缓解,请立即拨急救电话120。
注意事项:
1、不要往患儿嘴里塞任何东西,如食物、水或药物,以免引起窒息;
2、不要摇晃患儿或也不要强制束缚患儿抽搐的肢体,以免造成肌肉损伤及骨折;
3、不要掐患儿人中,在不能明确患儿病情时,不要对其进行胸外按压;
4、记录惊厥发作时间、发作形式,在就医时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5、惊厥时间超过5分钟,要尽快就近送医。
撰稿:沈慧萍 沈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