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老年友善,仁济友助 | “仁济医小助”百日记

时间:2024-06-18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仁济医小助”试运行

    为进一步改善老年患者门诊就医体验,厚植老年友善文化,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江门市中心医院“仁济医小助”陪诊服务开始试运行。您的“仁济医小助”已上线,无陪伴老年就医的专属小助手


增加线上预约功能

    3月21日,为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服务,“仁济医小助”陪诊服务开启线上预约功能。市民可以替家中老年人提前预约陪诊服务!叮!您的“仁济医小助”可以线上预约啦,为老年人就医添一份陪伴


直至今日

    “仁济医小助”陪诊服务试运行以来,已为113余名老年患者提供一对一的陪诊服务,并协助了超过633名老年患者的顺利就医。





老年友善 仁济友助


医小助:吴静仪


    3月20日的上午,在门诊大厅,一位慈祥的老者站在肖白院长的雕塑前,拿着手机,一边看着手机屏幕,一边四处张望,似是在手机里碰到什么大难题的模样。


    眼尖的我看在眼里,赶紧走到跟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老人家像是看见救星般喜出望外,忙把手机屏幕推到我跟前,说儿子帮他在网上预约了挂号,自己第一次来医院看诊,苦于找不到诊室在哪里。我接过手机,仔细一看,原来老人家叫张伯(化名),预约了9点30分健康咨询门诊。


    适逢我院现推出了致力于协助广大高龄病友便捷就医的“仁济医小助”服务,我向张伯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并可以为他提供全程一对一的陪诊服务,对此张伯非常感兴趣。自然而然地,张伯便成为了我今天的第一个服务对象。


    眼看预约的时间快到了,我牵着张伯去诊室,在去的路上耐心地教伯伯怎么看指示牌认路,又聊了些家常,我们相处得很是愉快。到达门诊后,我先帮张伯在自助机上签了到,屏幕上显示前面还有两位患者等待就诊,我们便在一旁等候着。


    张伯突然感叹说,年纪大了做什么事总是不如年轻人方便,年轻人脑子好,腿脚也灵活。我宽慰伯伯道,别担心,就医的路上有我们呀。通过“仁济医小助”服务,有专业的客服人员全程陪伴,是广大高龄病友便捷就医的好帮手。只要您需要,我们就一直在!


医小助:黄嘉敏


    说来89岁高龄的芳婆婆(化名)还真是我们的“老熟人”了。第一次遇见婆婆是3月25日,她独自一人来到我们医院,之前眼科彭超主任为她做了青光眼手术,回来复诊。


    经过老人家的讲述,她的子女在外忙于工作,没法陪她来看诊,她自己本来就行动不便,加上青光眼导致视力下降,每次出门都让芳婆婆感到十分不便。在了解芳婆婆的困难后,我们为婆婆建立了专门的服务档案,方便她下次来复诊。为她办好就诊的相关手续后,我向芳婆婆介绍自己:我名字叫嘉敏,婆婆您也可以叫我阿敏,今天由我来为您提供医小助服务!


    随后我让婆婆坐在爱心轮椅上,推她前去六楼的眼科诊室就诊。在等候电梯的过程中,我主动牵起话头,询问婆婆现在眼睛感觉怎么样?恢复得好不好?婆婆说术后眼睛比之前清晰多了,还打趣我个子小小的,力气还挺大,推了一路的轮椅都不带歇息的。看病的过程中,我耐心陪伴在婆婆身边,检查完毕后我替婆婆缴费和拿药,医生给婆婆开了眼药水,并叮嘱下周回来复诊。我对婆婆说,下次来可以再找我为您服务,您记得我的名字吗?婆婆顽皮一笑,怎么不记得,嘉敏姑娘!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


    4月1日,我和芳婆婆第二次碰面了。我像上次一样轻车熟路的带着婆婆去就诊,这次医生说芳婆婆的眼睛已无大碍,没特殊情况就不需要复诊了。我俩熟悉了以后婆婆开始变得话很多,和我聊东聊西,关心我平时工作累不累,一天要接待多少位像她一样的老人家?我回答道,不累,这是我的工作呀,目前医小助服务是起步阶段,接待的老年患者不多,平均一天2-5位。婆婆竖起大拇指,说我们医院这个服务真好!我原以为我和芳婆婆的故事就到这里了。


    没想到5月5日的早上,芳婆婆竟早早来到了我们的服务窗口,向我的同事说要找嘉敏姑娘。我担心婆婆的眼睛是不是出问题了,一问才知道婆婆最近头痛,已经连续几天睡不好,这才找上门来。这次我带芳婆婆去了神经内科就诊,就诊结束后我送芳婆婆到门口陪她等车。在等车的间隙,婆婆握着我的手,又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说我们待她真好,就像她的儿女一样亲切。是啊,每个人都需要关心,每个人都需要呵护,老年人也不例外。给予老年患者群体更多的温暖和关怀,正是我们“仁济医小助”服务的意义。





友善身影 温暖老年




“仁济医小助”是老年患者们

取药、打印报告时的“小跑腿”

行走不便时的“小拐杖”

就医期间的“贴心人”

希望我们的友善服务

能为老年患者群体

带去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来源:前线服务中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