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仁济温度
感动仁济护理事迹
近日,江门市中心医院评选出第一届“感动仁济十大护理事迹”,彰显“仁济温度”。在此节选部分感动仁济护理事迹,看他们如何汇聚微光,用情疗愈,用爱培育生命之花。
感染二区重症区罗向明、潘咏梅:
“疫”不容辞映初心,责任担当承使命
2022年12月,面对收治重症肺炎的床位压力,医院组建了感染二区重症区。面对高强度、高技术难度的护理,罗向明和潘咏梅这两位曾在ICU工作20多年的老将,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地重回ICU的环境,立马进入状态:经验丰富、反应敏锐、干脆利落、胆大心细,全力支持和协助护长工作。她们凭借丰富的经验、敏锐的反应和利落的操作,为新冠重症肺炎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同时,她们还负责培训和指导其他科室来支援的护士,确保每位护士都能迅速上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们还关心同事的心理状态,为大家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鼓励。在她们的带领下,团队成功救治了43名患者,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们的事迹温暖着每一位同事,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爱婴区卿香芬:
举手之劳,温暖患者
在一个阴冷天,医院CT检查候诊区来了一对耋耄之年的夫妻,老大爷正吃力地抱着腹泻的老太太。老大爷乞求的眼神让路过的卿香芬无法忽视他们的困境,她帮助清理并安抚老人,尽管过程中粪水喷溅,但她没有退缩。最后完成检查时,老大爷那枯涸已久的双眸和皱巴巴的面颊,全是水,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也许是在心疼自己的老伴,也许是在感伤自己太辛苦了……此时此刻,也许他好久没有这样释放一下了。遇见偶尔路过的护士,得到了及时的援助和宽慰,他一定也感到了温暖的力量。
看到老大爷眼中的感激,卿香芬深刻体会到,责任和爱,是医者永不褪色的标志。
妇科二区李妙玲:
以一技之长帮助患者“向阳、重生”
2023年8月,官颈癌复发患者李阿姨按期坐着回院化疗。责任护士李妙玲了解到,从4月份开始,李阿姨病情复发,双下肢肿胀至已经无法直立行走。7月份开始按期回院进行化疗姑息治疗,但是双下肢消肿效果欠佳,且有加重进展,李阿姨由此意志消沉。
针对李阿姨的病情且住院时间短,经济有限等实际情况,李妙玲提出了“居家徒手淋巴水肿回流”的护理方案,解决了李阿姨的燃眉之急。经过李妙玲的指导,李阿姨学会 “如何测量监测,如何做好营养管理,如何进行徒手手法回流"三个方面知识。其双下肢肿胀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能偶尔下地行走。9月份,李阿姨第三次如期回院化疗,其双下肢肿胀较前消散。李妙玲的热情体贴和专业护理,不仅解决了李阿姨的困难,也赢得了她的信赖,展现了仁济护理团队的专业与温情。
儿内科团队:
“六心”服务,给患儿360°的爱
医院不再是小朋友闻之色变的地方。2023年,儿内科开展“爱伴童心——住院患儿守护计划”。科室通过“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等“六心”服务流程,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关爱。护士们利用个人时间为科室装扮,打造趣味乐园般的病房环境,让患儿感受到家的温暖。节日里,儿内科举办病友会活动,为小朋友们带来欢乐。此外,科室采用家庭参与式照护,鼓励家属参与治疗与护理,共同促进患儿康复。通过全方位的关爱,患儿在儿内科获得了犹如儿童乐园般的住院体验,医护患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失禁名医护工作室团队:
多学科、一站式、为患者解决长达一年失禁难言之隐
7月11日,患有先天聋哑的陈阿姨被家人带到失禁专科护理门诊。陈阿姨因排尿困难,留置尿管,而后反复发热,自觉尿管不适,强烈要求拔尿管,每天吵闹不止。
失禁小组建立多学科团队,制定计划,予拔除尿管,积极创造条件间歇导尿,申请仁济发展救助基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跟进后续情况。陈阿姨对失禁护理团队的精湛技术、专业精神、温情服务竖上大拇指!
“仁济实力”
仁济护理创新技术奖
近日,江门市中心医院评选出仁济护理十大创新技术奖,彰显护理团队的“仁济实力”。在此节选部分护理创新技术,看他们如何用精湛技术,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B超介导定位下的新生儿PICC留置术
证据表明,正确的PICC尖端、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等对减少相应并发症的重要性,可减少血栓、静脉炎等风险。2016年INS指南指出,当新生儿需要快速确认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尖端位置时,可使用超声技术。通过实施该技术,在术前进行充分的血管评估,提高一针成功率,减少可能发生的送管困难风险。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通过B超探头找到上腔静脉切面 (下腔静脉切面), 观察导管位置,可以有效指导置管过程中调整导管尖端位置。该法实时、准确、无创、操作简单直观,有图形保存追溯,该技术实施以来,送管困难发生率下降 25.4 %, 导管异位发生率下降 23.08 %。无因导管原发性异位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该技术于2020年成功申报医院新技术项目并于7月2日首例运用,于2022年2月18日转化为医院常规项目。目前科室护理团队已实施约1000例,并于2022年市新生儿护理新进展学习班进行推广介绍,于2022年12月参加广东省护理学会新生儿血管通路相关个案展示。
伤口造口小组:
慢性伤口湿性愈合护理技术
慢性伤口湿性愈合理念的规范化护理技术,是采用现代湿性愈合方法取代传统的干性疗法,使用各种新型敷料为伤口愈合提供密闭环境和适宜的温湿度,对创面坏死组织自溶性清创,并全程跟踪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避免锐性清创对健康组织的损害,操作方便而安全。我院自2010年率先在本地区开展,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各种难愈伤口促愈、皮肤防护等护理中。每年通过湿性愈合干预的慢伤个案达1000多例,减少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时间,提升了换药舒适度。
失禁名医护工作室:
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上尿路损害、肾衰竭。因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要终身评估患者膀胱功能。而评估膀胱功能的主要手段是尿动力学检查,但尿动力学检查设备昂贵,检查费用较高且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大多转移困难,因此,临床开展有一定困难。
水柱法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技术模拟尿流动力学检查,通过向膀胱内匀速注入生理盐将膀胱充盈,观察储尿期膀胱容量与压力变化的相互关系,记录患者的感觉及逼尿肌的稳定性。
该操作流程简便易行,在病床边由专科护士快速实施,可控程度高,技术难度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目前已完成技术普及,通过粤港澳失禁护理联盟平台推广到6家联盟单位,去年成功获批广东省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至今已完成8家下级医院的技术推广,得到广大同行的一致认可。
康复医学科:
IOE间歇经口管饲技术
IOE间歇经口管饲技术,是指通过每次进食前经口腔置入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再经胃管注入流质饮食,喂食后拔出胃管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2018年在本院及江门市正式推广IOE间歇经口管饲技术,该技术核心点:1、间歇性置管,避免24小时带管;2、刺激吞咽反射,增强舌骨肌张力;3、提供营养支持,满足机体需求;4.、避免并发症,如食管反流和吸入性肺炎;5、促进康复,利于后期吞咽功能训练。这种技术为患者提供有效且人性化的治疗,摆脱“大象鼻”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肾内科:
腹膜透析隧道炎精准冲洗、给药改良技术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腹膜透析隧道是指腹膜透析导管从腹膜外经肌肉、皮下组织至皮肤出口处的通道。目前对隧道感染,临床上一般是静脉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无法对腹膜隧道进行给药,且静脉用抗生素时间越长,尿毒症患者容易并发代谢性脑病;一旦抗感染效果不佳时,即进行拔管,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既往发生隧道炎时,临床上一般为静脉抗感染;而护士只能使用碘伏湿敷管周,不能很好的输送药物至感染部位,无法有效进行隧道炎的局部护理。
通过腹膜透析隧道冲洗技术,帮助患者排除隧道内脓性分泌物,利用留置针软管输送敏感抗生素至隧道炎症部位,进行局部护理,能促进隧道炎症的愈合。目前以留置针软管连接注射器为原型的“隧道冲洗器”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当中。该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改良了省内同类方法。
来源: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