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实战练兵,守护健康!江门市中心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勇夺佳绩

时间:2024-04-07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要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加强香港、澳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珠海、中山、江门六地在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联合院前急救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保障大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由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联合主办,珠海市紧急医疗中心承办的2024港澳琴珠中江野外紧急医学救援竞赛,于2024年3月27日-28日在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举行。


 受珠海市卫生健康局邀请,江门市卫生健康局统筹安排,我院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邓文斌、岑俊杰、黄明明、蔡俊伟、邹剑、梁财相)组成代表队参赛,急诊科主任陈发球担任训练导师和领队。赛场上过五关、斩六将,经过激烈的角逐,我院参赛队伍获得团队三等奖和最佳纪律奖。

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


3月27日08:00

 我院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们早早集结,仔细清点个人装备和救援设备。院领导阮晓红专门到急诊科为队员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迎接对手,挑战极限,赛出水平,展现 “仁济人”的风采。随后,救援队员在急诊科主任陈发球的带领下,前往珠海参加竞赛。

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发前合影。


院领导阮晓红给参赛队员加油助威。



3月27日14:00

 在组委会授旗仪式结束后,野外紧急医学救援竞赛正式开始。为考验各参赛队伍的紧急医学救援水平,此次竞赛全程户外,途经山林小道、城市公路和乡间沙土路段,每位队员需携带30公斤个人装备,徒步约9公里。途中,现场考核紧急医学救援基本技能、野外生存能力、个人携行装备配置、营地建设等项目,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突发意外现场处置等多个科目演练,全方位、多维度对参赛队员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进行检验。


 我院紧急医学救援队在比赛过程中,集结迅速,听从指挥,纪律严明,有条不紊地开展医学救援和突发事件处置,最终,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过硬的基本功、默契的团队合作,圆满完成全部科目的拉练任务。

授旗仪式(左)出发仪式(右)

紧急医学救援队徒步行军

个人装备盘点(左)固定与包扎(右)

转运病人(左)心肺复苏(右)

营地建设(左)营地全貌(右)



3月28日08:45

 港澳琴珠中江紧急医学救援队联合演练,以港珠澳大桥因大雾导致交通事故,引起群体性受伤为模拟背景,围绕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创伤处置等展开演练。我院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预警后,听从指挥迅速进入救援现场,对伤员进行仔细的伤情评估,分级分类,分流病人。在检伤分类过程中,发现一名 90%烧伤的黄色重伤员需要进行紧急处置,队员们配合默契,分工合作,迅速评估伤者生命体征,进行开通静脉通道、气道保护、创面保护、密切监护等损伤控制性医疗处置。待伤员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转运作业。在指挥部的高效指挥下,本次救援任务顺利完成。


联合演练现场。




 佳绩的取得,离不开江门市卫生健康局、江门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队员平时刻苦的训练和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


 近一个月,队员们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急救技能训练。通过以练促训、磨炼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实战技能,确保在面对突发卫生事件时,能及时、准确、高效、规范有序地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拉练。



 目前,我院拥有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两支,院内紧急医学救援三级梯队一支,合计214人,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科、放射科、后勤保障等专业。近年来,我院紧急医学救援队的身影活跃在华侨华人大会、马拉松比赛等重大活动中,为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成为人民群众的坚强“医靠”。


颁奖仪式。

江门代表队合影。


    下一步,我院紧急医学救援队将以“高速响应、高质处置”为工作目标,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持续强化队伍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紧急医学事件的救援能力,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建立打造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同时,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紧急医学救援联动机制合作模式,加强与香港、澳门和周边城市在病人转运、联合处置、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的深度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健康中国”、“健康江门”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陈杰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