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仁济科普 | 跟腱炎变成跟腱撕裂?发现脚跟痛要注意这些“陷阱”→

时间:2024-03-28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跟腱炎多发生于运动员

舞蹈演员和体育爱好者

青少年运动员发生率为7.1%-30.0%

也可以发生于非运动损伤的人群


日前

54岁的吴先生在跟腱炎疾病治疗过程中

出现了跟腱断裂

最后竟然还要取大腿的筋去移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突发疼痛

在平路上走着发生跟腱断裂

 今年,吴先生在平地上走路的时候,右足不小心踩得稍微重了一点,就发现右足跟肿痛、右足蹬地吃力,到门诊就诊之后发现是右跟腱断裂了。

 据吴先生回忆:“当时我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右足不小心踩得稍微重了一点,突然感觉后跟像被人踢了一下,后来我的右足跟肿痛、右足蹬地感觉无力。我十分担心,马上到当地医院就医,彩超显示右侧跟腱断裂,经朋友推荐我去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的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再次就诊,医生说要做手术,我当时非常惊讶,走个路就把跟腱走断了,还要做手术!”


拨开谜团

慢性跟腱炎的1年治疗史

 经详细了解,吴先生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之前,其跟腱区域疼痛已经有1年的时间了。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曾在外院多次局部封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觉治疗的效果是可以的。


    慢性跟腱炎局部封闭治疗,是否可取?

    按照慢性跟腱炎保守治疗的专家共识,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是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必须合理使用,否则存在跟腱萎缩、断裂、强度降低的风险。因此对于需要修复类的慢性炎症,激素会抑制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组织的修复。因此对于慢性跟腱炎的患者采用局部封闭治疗需要谨慎,因为有导致跟腱断裂的风险。


    所以吴先生平地走路出现跟腱断裂跟他多次进行局部封闭治疗有关系。


术中难题

延长跟腱还是重建跟腱?

    跟腱断裂常发生在跟骨结节上4-6cm处。
    

    而吴先生的跟腱断裂,根据足踝MR检查显示跟腱是从跟骨结节上完全撕脱下来的。这种是少见的损伤类型。

    术中发现,吴先生的跟腱组织已经水肿、发黄变性,跟腱腱膜灰暗。这些病变都提示跟腱的质量很差,这都是反复多次激素注射导致的后果。


面对这么多危险信号

手术应该如何选择?
    

 按照跟腱断裂临床循证诊疗指南,术中对退行性纤维进行清理后,如跟腱缺损较大,需行筋膜瓣翻转或肌腱转位等方法以恢复跟腱的长度和体积,V-Y延长即可恢复肌腱的正常张力。
    

 但像吴先生这样的情况,多次激素注射的慢性跟腱炎引起跟腱断裂,行筋膜瓣翻转或肌腱转位合适吗?
    

 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整个跟腱的腱性组织质量差,筋膜瓣翻转及V-Y延长还是要利用原来的跟腱组织,很难实现跟腱张力的恢复。


    至于肌腱转位的方法,因为患者病变在跟腱,而作为动力发起的肌肉萎缩不明显,所以不适宜作为这次的手术治疗方式。
  

 针对吴先生这样跟腱断裂的问题,目前有研究提出,可选择半腱肌移植编织缝合重建跟腱的连续性。为了保证患者手术的效果,手术团队经过缜密的术前研究讨论后,最终决定采用大腿的肌腱进行移植,然后在足跟位置编织缝合重建跟腱的方式为吴先生施行手术。   

 术后2个月,吴先生到门诊随访,他的踝关节活动度已经完全恢复。

但是患者行走仍感觉足跟疼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患者的跟腱连续性已经恢复,但是足跟部存在韧带移植引起的跟骨水肿,还需要等到移植的肌腱与骨头的愈合,需要给予跟腱的充气靴负重康复治疗。在跟腱靴的辅助下,患者走路已没有足跟疼痛的症状了,如下视频所示。我们期待患者下一步的康复的效果。

疾病科普

跟腱炎还有哪些治疗误区?




误区一

跟腱疼痛=跟腱炎


 不少人会把跟腱疼痛和跟腱炎划等号,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首先炎症一般是指存在红、肿、热、痛等典型的炎症反应,并且局部存在炎症细胞,所谓的“跟腱炎”并没有局部红肿热痛这样的表现。跟腱炎属于肌腱腱病,局部不存在炎性细胞,是损伤后修复失败,出现慢性的肌腱组织退变,分为止点性腱病和非止点性腱病,因此使用消炎治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误区二

跟腱炎一定是过度使用


 跟腱炎的确属于过度使用损伤,在足部负重过程中,跟腱要承受高达8-12倍的体重,也就是说跟腱受到了巨大力量的反复牵拉,导致跟腱损伤,疼痛自然会发生,如果修复失败就会发展为跟腱炎。但是除了过度使用外,还存在以下几种病理情况:


    1、 后侧筋膜链过紧
    按照国人健康状况标准,体测前屈需要超过足底位置,随着年龄的增大,后侧筋膜链会逐渐缩短,因此这类人群在足部负重过程中,跟腱负荷的力量更大,发生跟腱炎的几率更高,所以我们在日常锻炼过程中,需要加强柔韧性的训练,后侧链的拉伸也是很有必要的。


    2、 扁平足
    根据中国健康调查的数据,12岁以上的人群扁平足的发生率为20%。扁平足的足弓塌陷,同时伴随后足力线的外翻。此类人群的踝关节的背伸功能被前足的外翻代偿,跟腱发育短缩。因此在足部负重过程中,跟腱受力更大,长此以往,发生跟腱炎是迟早的事。


    3、 小腿力量不足
    足部在负重过程中,触地的瞬间,肌肉承受的力量是最大的。如果小腿的力量不够,会导致跟腱承受的负荷更大。因此,重视力量的训练也是跟腱治疗重要的一环。



误区三

“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从跟腱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来看,跟腱炎是跟腱局部损伤修复失败引起的肌腱的慢性退行性改变。我们需要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角度来进行整体的治疗。


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门诊介绍

 服务对象:运动损伤及足踝扭伤、足病患者。


 诊疗范畴主要包括且不限于如下疾病:


 1、 膝关节包括膝关节交叉韧带(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髌骨脱位、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2、 肩关节肩痛(包括肩周炎(冻结肩)、肩袖撕裂、钙化性肌腱炎、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盂唇损伤、滑膜炎)。


 3、 髋关节:髋痛包括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滑膜炎、臀肌筋膜挛缩症、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4、足踝部:

 (1)创伤:包括足踝部骨折(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足部骨折)、足踝部创伤后遗症;

 (2)运动损伤:足踝部急慢性扭伤、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距骨软骨损伤;

 (3)骨病:包括扁平足,拇外翻、高弓马蹄内翻足、爪形趾、足踝部关节炎;

 (4)甲沟炎;

 (5)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腕关节韧带损伤,腕舟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治疗,月骨脱位,腕腱鞘囊肿,腕管综合症,腕关节滑膜炎,手及腕部腱鞘炎,腕部肌腱炎,腕关节急、慢性疼痛,腕部慢性劳损,腕部急性运动损伤。

 专科医生:马滚韶、徐勤、罗裕强、罗焕


 出诊地点:门诊南楼4楼29号诊室


 出诊时间:请关注江门市中心医院公众号出诊信息或现场咨询

撰稿: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 徐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