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全市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

时间:2024-01-24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近日
我院心血管内科再创新的业绩
成功开展了江门市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
冰与火的世界里增添一股新力量
为房颤消融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打破房颤消融的

“冰”与“火”的困境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4—2016年我国4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1.8%(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9%与1.7%),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5.4% 和4.9%。根据2014—2016年这项研究,结合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估计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由于约1/3 的患者漏诊,我国实际房颤患者数应高于上述估算数字。


 肺静脉及非肺静脉触发灶异常电活动发放是房颤重要的发生机制,而肺静脉电隔离是房颤消融的基石,这在中国及欧洲专家共识和指南中均是IA类最高推荐级别。


 导管消融已被证明是恢复并维持房颤患者窦律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是射频和冷冻两种传统的消融模式,射频消融是通过射频导管释放高频电磁波使得局部心肌组织产生热量温度升高变性坏死,以达到阻断心肌电信号的产生及传导目的;而冷冻消融通过冷冻能源所造成的低温引起靶区域心肌细胞坏死,进而达到治疗效果。这两种治疗方式被称为房颤消融领域的“冰与火”,治疗中存在一定弊端: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均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存在并发症风险也存在消融不足不导致房颤复发的风险。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热能的消融技术,脉冲电场消融(PFA)是的基于不可逆电穿孔(IRE)原理的非热能消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快高强度电脉冲产生的不稳定电场使细胞膜上形成不可逆的纳米级孔隙,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由于不同细胞达到不可逆电穿孔的阈值不同,所以脉冲电场对组织的选择具有特异性,可降低周围组织损伤风险,如食道或神经。同时,放电时间短和导管贴靠要求低带来的操作简便性等优点,让PFA技术能够弥补现有房颤消融治疗的不足,打破“冰”与“火”的困境


脉冲电场消融更安全有效


近日
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高伟栋主任团队
顺利完成本院及江门市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
患者情况如下

 患者徐阿姨,近半月来反复心悸,多在情绪激动时出现,动态心电图结果提示阵发心房颤动。


术前动态心电图结果。


    于1月9日,心血管内科高伟栋主任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指导下,顺利为徐阿姨进行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术中使用国产原创的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在LSPV、LIPV、RSPV和RIPV的口部和前庭进行脉冲消融,消融后观察20min,行肺静脉-心房双向传导阻滞测试,所有肺静脉均达到电隔离状态,消融即刻成功。徐阿姨术前为房颤心律,脉冲消融过程中转为正常心律。


术前三维图(左)术后三维图(右)。


高伟栋主任与薛玉梅教授进行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术后,徐阿姨无不适反应,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徐阿姨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康复出院。


术后心电图。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心脏电生理治疗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不断学习,突破自我,让新技术不断在江门落地生根,不断地为江门地区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高伟栋主任表示,心血管内科团队始终秉承着“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的院训精神,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护佑广大群众的健康;同时,相信随着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发展,会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获益。



来源:心血管内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