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您还记得入党初心吗?
坚守工作岗位多年,您的梦想还依然清晰吗?
从医路上,哪些人、哪些事让您至今记忆犹新?
关于未来,您又有哪些话想说?
今天
我们对江门市中心医院
临床一线9名普通党员进行访谈
走进他们的内心
听听他们的心声
01
罗中明,妇科主任医师,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2022年第二季度“江门好人”,党龄20年。
罗中明在手术中。
参加工作的前夜,我的父母——两位老医生、老共产党员给我的殷殷嘱托,被我视为人生第一堂党课:“医生是救死扶伤之人,一定要怜悯同情病人,要德艺兼备,选择了这条路,一定要竭尽全力,困难险情时时有,但不要退缩,凡事多积极主动干,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工作初期,我就被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所打动,她们有爱心、有信仰、敬业、开拓,她们的积极向上,蓬勃奋进感染着我,也让我的入党之心更加强烈——与优秀者同行,努力跟上她们的步伐!2003年6月6日,经过组织的培养和考察,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纪念和兴奋的时刻。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来时路,前辈们传帮带培养了我,使我茁壮成长;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困难,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前辈、同事们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今后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并尽自己最大能力培养青年一代,只有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攀登,一代一代的超越,我们的医学事业才能薪火相传,我们伟大的党才能基业长青、永葆活力。
我心依然上征程,前方有指引,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责任,脚下从头越。
02
陈晓华,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党龄17年。
抗击疫情中全副武装的陈晓华。
2003年因为非典肆虐,我深深感怀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大爱,于是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入职江门市中心医院,因缘际会亦或理想照进现实,一来就被安排进了感染科,从萌新小白对传染病专业认知的不足,到现在的处之泰然,一干就是15年。我见证了中国传染病专科的发展:因为投身于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我们从公众视线之外走进了聚光灯之下。
从医之初,我认为只要学好本领,把病人治好就完成任务。可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多,发现其实医者生涯并不那么简单。病人的确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但是病人不是机器,不是维修好就可以了。尤其传染病患者,他们除了要承受疾病之痛,还要直面公众的排斥与误解。因社会的认知偏差而造成的舆论压力,也对传染性疾病的救治造成各种困扰。
面对这样的一个病患群体,我秉持对人文医学的敬畏之心,“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治愈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但帮助和安慰这些心灵也是医者的人性力量,总有关怀和鼓励能陪伴他们度过难关。
孙思邈说过:“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希望能拥抱奉献的人生观,踏踏实实甘于平凡,为中华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价值。
03
吴镇涛,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江门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江门市中心医院优秀共产党员、江门市中心医院优秀共青团干部。党龄10年。
吴镇涛正在进行手术操作。
我从2014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后,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至今。从小的志愿就是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为社会做贡献,长大后也如愿考进了医学院,并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也渴望通过我的医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期间,我虔诚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思想觉悟和医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接触临床工作已有近10年了,我所在的重症医学科(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危重病人。每天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需要细致地对待每一个检查检验结果及临床症状,同时大脑需要高速运转,要及时、准确地制定每一个诊疗方案。在重症医学科工作,除了日常的临床诊疗,更需要非凡的耐心和细心。躺在病床上的是插满管子的术后患者,我需要借助仪器仔细地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也要安抚病人及家属焦躁不安的情绪,一刻都不能有惯性思维,每一个病例都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新的考试。
在临床工作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医术、医德的修养也是一名合格医生所必备,医者仁心更是不可或缺。医生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要在业务上学习、钻研、提升,与病人相处中又要“有时去治愈,时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未来之路,愿初心如旧,不忘使命,医德医术“内外兼修”,能成为一名得到人民认可的医生。
04
许洁娜,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党龄20年。
许洁娜在病房。
我是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也是党支部的组织委员。2011年我开始参加工作,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兼顾支委工作让我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要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为推动党业融合发展,我勤修内外功,既参加专业水平的学术技术比拼,也在演讲、授课等领域不断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我深信努力也是一种“天赋”,凡所经历、皆为加持。2021年7月,我成为广东省第六批柔性援藏医疗队队员,援藏工作半年。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努力克服环境带来的不适,主动承担在藏期间所有急诊内镜,顺利开展了林芝市第一例结肠囊肿切开引流术;成功为2岁患儿取出食管异物,是当时该市接诊年龄最小的患者;开展了首例超声内镜检查,并将该技术作为常规项目开展。通过“手把手”的带教和理论知识的传授,为林芝市人民、为藏族同胞带来了“造血式”的医疗帮扶。
仁济百年芳华,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火炬,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奔跑!我愿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热情投身医学事业,以无愧于这一身洁白的战袍,无愧于我的初心和梦想。
05
许小慧,儿科副主任医师,党龄16年。
许小慧在病房。
2012年,我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来到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工作。听说儿科医生很缺,毫不犹豫就选了儿科。今年已是第11个年头,拥有了副高职称。我为能奋战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早产儿管理、儿童危重症救治领域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刚工作时,迫切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儿科医生,但新生儿不会表达,脏器发育不成熟,病情变化快,救治过程艰难,风险高……让我吃过不少苦头!我牢记初心和梦想,铭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始终把理想与党员要求结合起来,孜孜以求。梦想没有捷径,难走的路都是上坡路!
2022年,我被选派到县域“医联体”开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开展帮扶工作。接诊过一位胎龄30周仅重1.3kg的早产宝宝,脏器功能不成熟、呼吸困难,我施行了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技术,进行了肺表面活动物质替代治疗,帮助宝宝度过了呼吸关。我手把手地指导医院技术骨干,开展该院第一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帮扶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成长,我规范了受援医院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和操作常规,经常进行学术讲课、操作模拟,协助受援科室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全面提升专科医教研能力水平。
去年,我成为了暨南大学一名儿科在读博士研究生,努力为成为更加优秀的儿科医生储备力量!
06
李志全,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党龄16年。
李志全在看诊。
我是急诊科的一名医生,2008年获得内科学硕士学位,专注于心血管内科和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
在临床一线工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的医疗服务,我深刻意识到我的工作会直接关系到他人的生死和幸福。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深知医疗卫生事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我们就是要竭尽所能,为患者的核心利益谋安全、谋幸福。
记得若干年前的一个清晨,有一居民楼因煤气爆炸产生火灾,我们紧急出救护车。现场高温灼热,一家三口被困其中。我跟随消防员艰难进入其中,发现一对父母已经不幸遇难,但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火烧,救护了自己的孩子。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顽强。作为急诊的一线人员,我们每天都会碰到生命的流逝,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为病患施治的机会,尽管能力有限,但总会全力以赴!
急诊岗位给予了我丰富的经验和成长的机会。我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中追求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积极的贡献。
07
黎艳颜,麻醉手术中心主管护师,党龄1年。
黎艳颜在手术室。
我是麻醉手术中心的一名护士,从业21年,是广东省移植护理专委会会员。
2002年入职后,我先后在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普儿科、胃肝胆外科、普儿外科、妇科、五管科等从事手术护理工作,曾多次参与重度颅脑外伤、重型腹主动脉瘤、严重创伤休克、重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护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平凡的工作,不但每天都要处理诸如“换药”“打针”等琐碎的事情,还要面对形形色色、需求不一的患者。工作时间长了,因患者或家属不理解而感到委屈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曾和我同行的护理小伙伴,因忍受不了长时间的平凡而选择离开。老实说,在21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曾萌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每当静下心来的时候,我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是有限的,职业生涯更是有限的,但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它能拓宽人生的有限。“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也是每一位党员应当秉持的初心使命!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每项细小的工作上,一丝不苟,永不放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素养,更加认真细致做好医疗护理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护理的需求,努力践行服务患者的初心使命,争当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
08
李福全,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党龄1年。
李福全在重症监护室。
我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至今有7年重症护理工作经历,是广东省ICU专科护士。
我是在抗疫一线申请入党的。2020年初,我看到了无数党员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申请支援湖北,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集体什么样的队伍,居然拥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与伟大的奉献精神,在这么危难之际都是冲在最前面?我为之动容!没有多想,我坚定地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
在湖北一线医疗队中,老党员们挺身而出、担当有为的精神风貌时刻感染着年轻的我。在危难面前,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奉献和担当,也让我进一步坚定了入党的信念和决心。“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就是坚守一线党员医护的真实写照。
平日里,ICU病房内各种治疗抢救设备多,操作复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因此,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是一名ICU护士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但一名真正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更需要爱心、耐心。都说ICU是生死桥,生与死、悲与欢、软弱与坚强、残忍与温柔,每天都在这里发生。让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感,给患者最好的人文关怀,做一名有温度的ICU护士,是我永远努力追求的方向。
09
刘惠萍,急诊科副主任护师,党龄11年。
刘惠萍在工作岗位上。
我从1992年毕业至今一直在急诊科工作,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至今30年,曾获“江门市中心医院优秀共产党员”。
生活在和平年代,党的崇高理想洗涤我的心灵,优秀党员的先进形象每每激励着我前进。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国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入抗震救灾,使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极大鼓舞,那一年,我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我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己在社会实践各方面的锻炼,在工作中常常以感恩、敬业、真心温暖患者。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是冲锋上阵的勇士,我们的脚步永远那么匆忙,与时间赛跑,与生死较量,为生命接力。30年的急诊工作,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抢救,早已让我练就了扎实的急诊专业技能、极强的应对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成为急诊科护理的骨干力量。30年的护理工作,我见证了护理行业的发展,除了做好日常护理外,还要做好人文关怀,打造优质护理。
长年累月的默默耕耘,我用时间诠释信念,用平凡见证感动。和许多护理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护士一样,我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只是工作中的平凡坚守。但我的初心不改,我认为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与使命,唯有付诸爱心、耐心、责任心,方能不负生命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