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建设
本院动态

重回有声世界!我院再次成功开展两例人工耳蜗植入术

时间:2023-03-27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继去年我院耳鼻咽喉科

首例人工耳蜗的成功植入

今年再次成功开展两例人工耳蜗植入术

造福周边病友






 病例一:袁先生,31岁,双耳听力下降31年,自出生后即被发现双耳听力较正常儿童稍差,但能正常沟通并上学读书,因无其它不适,一直未予特殊治疗。因听力渐降,依赖读唇语,近1年,听力突降,读唇语沟通也困难,佩戴助听器半年以上,但效果不佳。袁先生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纯音听阈测定提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建议住院治疗。










 病例二:小安,8个月,家属6月前发现小安呼之不应,检查发现听力有问题,因担心小安耳聋影响生长发育及以后学习,到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但当时因小安太小,无法承受手术,直到今年年初,小安体重终于达到手术标准,小安妈妈即刻预约我院耳鼻咽喉科床位并入院。






2023年2月10日

小安和袁先生先后进入手术室

并成功植入人工耳蜗

术后恢复良好

于2月17日出院

等安装上外机

小安和袁先生就可以感知有声世界

可以“聆听万物”了


 耳朵是接收外界声音信号的一个器官,如果这个器官受到了损害,接收到的声音也就会降低,甚至消失。人工耳蜗的作用就是帮助这些听力受损的孩子和大人,让他们可以接收到这个世界给他们的信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耳蜗已大批量进入临床应用,逐渐成为治疗重度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常规方法,儿童早期植入人工耳蜗可以有效降低婴幼儿听力损失对于言语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有声世界。人工耳蜗技术对重度听损患者的意义重大,帮助他们弥补了无法聆听声音的缺憾,从无声到有声,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融入社会。这项技术的发明无疑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症


 人工耳蜗主要用于治疗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适应人群可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两类:


 语前聋一般指的是6岁以前的儿童,很多是先天性、遗产性的。

 语后聋有些是突发性耳聋,以成年人居多。比如长期工作压力大,睡眠严重不好,都有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另一类语后聋是老年人耳聋,老年性耳聋最为常见。


人工耳蜗VS助听器


 很多双耳重度的听力损失的人群会焦虑,不知道应该继续佩戴助听器还是考虑人工耳蜗,其实两者的适应有所不同:


 助听器:戴在身上的小型扩音器,利用患者的残余听力将声音放大,适用于轻度、中度听力损失。


 人工耳蜗:“里应外合”的电子耳朵,代替耳蜗毛细胞的功能把外界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使听障患者获得听力,适用于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


 助听器一般只能帮助听力损失在轻中度的患者,而人工对于重度极重度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辅助作用较大。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都可以辅助听力,实现听得见,但人工耳蜗还可以提高患者声音清晰度和语言技能,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正常生活。当然,并非所有听力损失患者都适合做人工耳蜗植入,是否需要做人工耳蜗还得结合患者个人具体情况与医生建议来选择。



撰稿:陈晓茶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