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3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病例分享
病例:男,18岁,学生,因“扭伤致左足部疼痛、肿胀半年余”,患者参加校运动会跨栏时扭伤出现左足部疼痛、肿胀1天,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拍片并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患者反复出现左足部肿胀、运动时疼痛不适,持续半年余。遂来我院就诊。
X线片:第1、2跖骨间隙增大,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间隙增大。
后足力线:左后足力线外翻增大。
MR检查:提示Lisfranc韧带断裂。
为患者施行左足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所见:取足背内侧切口、第2、3跖骨背侧切口,探查见第1、2跖骨间隙增宽,中间见疤痕组织,Lisfranc韧带断裂,楔骨间不稳定。第1、2、3跖楔关节脱位。
清理跖骨间疤痕组织后予以复位,楔骨间复位固定,固定第1、2、3跖楔关节,打入Lisfranc螺钉。
术后2年随访
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
术后2年随访的运动功能状态
什么是Lisfranc关节?
1815年外科医生Jacques Lisfranc de St.Martin给一足部坏死的士兵截肢,发现从跖跗关节平面截肢无需截骨处理,由此该处关节被称为Lisfranc关节。
Lisfranc韧带
从背侧和跖侧分别见Lisfranc韧带情况。
足部解剖可见1、2为Lisfranc韧带。
三维观:蓝色为背侧韧带、红色为骨间韧带、绿色为跖侧韧带。
跖骨间韧带是所有关节囊韧带中最为坚强的韧带,但在第1/2跖骨间缺失。
第2跖骨基底与第1跖跗关节间由Lisfranc韧带(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基底韧带)连接,其是Lisfranc复合体中最大的韧带,常会发生撕脱骨折。
跖侧韧带明显强于背侧韧带,是维持足弓的重要结构,有人认为其是Lisfranc关节最基本的稳定结构。
Lisfranc韧带损伤的发生率
在一般人群中,Lisfranc韧带复合体受伤并不常见,大约每50,000人中就有1人受伤。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的发生率约为每年55,000人中有1人。
中足扭伤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常见,但某些运动员遭受这种伤害的概率要高得多。中足扭伤是仅次于跖趾关节损伤的第二常见的运动足部损伤,每年发生在4%的足球运动员中,在一项研究中,进攻边线队员导致29.2%的中足扭伤。
Lisfranc韧带损伤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按照损伤能力又分为高能量损伤和低能量损伤:
●高能量损伤:常见于挤压伤、高处坠落伤、摩托车交通事故
●低能量损伤:常见于专业运动员、踏错台阶损伤
常见的Lisfranc韧带损伤主要以间接损伤、低能量损伤为主。
损伤分级
•I级:Lisfranc韧带扭伤,在负重位片上正侧位均无明显改变,骨间隙无明显扩张、足弓高度没有下降。
•II级:Lisfranc韧带断裂,第1、2跖骨间隙1~5mm,足弓高度没有下降。
•III级:第1、2跖骨间隙明显增宽,足弓高度下降。
Nunley JA, Vertullo CJ. Class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dfoot sprains: Lisfranc injuries in the athlete. Am J Sports Med. 2002 Nov-Dec;30(6):871-8
体征
中足肿胀,足底瘀斑,中足触诊疼痛,负重疼痛通常会因脚后跟抬高而加剧。
影像学检查
一、X片检查
有些情况常常需要应力位的X-ray来明确lisfruanc关节是否存在不稳定,以此来协助诊断。
二、CT检查可发现斑点样的撕脱骨折
▲斑点征
三、MR可明确韧带的损伤
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对稳定无移位的骨折及Nunley 1型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通常石膏固定4~6周后,患者可部分负重,在可忍受疼痛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恢复训练,直至完全负重。但需加强随访,受伤后2~3周复查X线片,观察后期有无移位,预防转变为不稳定型损伤。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闭合或切开复位螺钉固定术、跨关节桥接钢板固定术、弹性固定等。
▲螺钉固定术
▲anchor、Tightrope或endobutton固定术
总结
1、Lisfranc韧带损伤以低能力损伤、运动损伤为主,易漏诊;
2、诊断难度大,需要应力位X片、MR可辅助韧带损伤的诊断;
3、根据Nunley分级进行治疗,对于II、III型的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需要Lisfranc复位及固定;
4、早发现、早诊断可避免预后不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