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编者按】江门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12年,今年已建院110周年。为致敬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迎接新挑战、走向新未来,我们以《致院庆·向未来》视频专栏与您分享仁济人普通而又特别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见到梁萱卿时,她正在病房查房,关注着病人的血压和服药后的情况。刚查完房,就收到我院妇科二区护长的来电:“梁医生,你今天有上班吗?”“有啊,怎么了?”
“有位患者,子宫颈癌术后,昨晚开始突发右侧第二脚趾疼痛难忍,请四肢关节骨科会诊后,吃了止痛药依旧疼痛持续,至今一直未能缓解,中医有办法吗?”
“好吧,我先过去看看,可以试一下针灸。”
通过详细了解病史及查体,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考虑患者脚趾疼痛是由于气虚血瘀,局部瘀血阻络所致,通过切脉针灸,全身调治,配合局部放血疗法后,疼痛明显减轻。
在大多数人眼中的中医师都是“慢郎中”,其实这个“慢”并非指的是中医起效慢,而是指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时候,细心察验,认真组方。
梁萱卿
是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党龄20年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2012年9月来我院工作
来到中医科门诊,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环境布置,穿过“望闻问切”,在门诊的后排诊室,见到梁萱卿正眼疾手快地往一个患者身上“插针”,隔壁患者身上还在“冒烟”。梁萱卿眼睛抬了抬,和我们打了个招呼,又继续逐个诊疗。
我数了数,光这一排诊疗室就已经有8个床,无一空缺,很好奇地问了梁医生,“门诊日都是这样满人的吗?”“这些人都是我的老病号,固定在今天给他们诊疗,都很听话的,开诊了他们就自动躺在诊疗床等我治疗”,虽然和我们说着话,但是丝毫不耽误她精准进针,手法娴熟。
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79年
迄今已有40多年历史
2010年获得“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2015年获评为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
多年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中医特色治疗,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形成以中医内科为主并拥有中医内科、针灸康复、老年病、中西医结合等多个临床专科。除此之外,中医科与其他临床科室均有密切的临床合作机制,联合会诊患者的较多的科室有重症医学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等。
传统中医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是因为一代代中医药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师带徒”是中医传承的有效途径。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如果你到中医科就诊,会不时看见,中医师身边,还跟着一个或者好几个年轻中医师。在为患者看诊的过程中,年轻的中医师不仅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要负责抄写中药方子。这就是中医师特有的传承模式——中医师带徒制。中医人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梁萱卿毕业至今年,师从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赖新生;广东省中医院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小云;江门市名中医、 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学科带头人,主任杨伟明;并成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杨伟明主任学术继承人。在跟师查房、跟师门诊,不定期的小讲课都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技术专长的主要途径。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工作的十年,梁萱卿亲身经历了中医科的发展与改变。2017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医科门诊全新升级改造。
如今走进中医科门诊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中药香气,放眼望去是古朴典雅的装饰风格,求诊患者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医氛围。门诊、病房均能开展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中药膏方、中成药、针灸、火罐、敷贴、刮痧、埋线、放血疗法、熏洗、耳穴贴压、雷火灸等特色中医药服务。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科全科共有11名同志加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先锋队”,6人为江门市新冠防治中医医疗专家组成员,为战“疫”贡献中医力量。
建院110周年之际,梁萱卿深情寄语:愿秉承我院“仁济为怀、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承岐黄薪⽕,扬中医文化,圆健康梦想。
撰稿:谭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