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编者按
自今年8月以来,在医院党委的指导下,结合喜迎二十大、庆祝江门市中心医院建院110周年的重要契机,借助医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平台及阅读大赛(《张肖白传》读书分享会),我院面向全院员工继续组织开展了《张肖白传》读后感征文比赛活动。我们以《院庆征文》专栏与您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悟,希望通过阅读交流,碰撞思维火花,激发灵感源泉,传承和发扬榜样的奉献、拼搏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
张肖白院长生于1897年8月19日,于1966年5月17日在北街医院与世长辞。纵观张肖白院长的一生,可以用“一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仁济天下”来形容。
她,是父母懂事聪颖的小天使,采薇。在“东方之家”时,她乐观开朗、学习认真、能歌善舞、天资聪颖,待人大方得体,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搬离“东方之家”回家后,她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主动提出给人家看护孩子,只为减轻家里的负担。那时,她是12岁的采薇。
她,是多伦多大学的优秀学子,采薇。192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她是加拿大医学院第一位亚裔女毕业生,也是首位被多伦多综合医院录取的女医师。在医院实习期间,她凭借她的善良、仁爱及成熟的医疗技术,博得了前辈的赞赏,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那时,她是26岁的采薇。
她,是白求恩的师妹,肖白。她说:“我要向白求恩师兄学习,以他为榜样。今后我还要考硕士,考博士,还要像白求恩一样,争取加入英国皇家医学会,学好本领,更好地为中国、为家乡的医疗事业服务!”她警觉自己:“我要全心全意为中国服务,我要全心全意为故乡服务,我要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在尔后数十年的行医历程中,她也用她的行动,她的付出,来证明了她的坚持。那时,她是26岁的肖白。
她,是仁济医院的医师、护士学校校长、院长,肖白。学中文、二次往返加拿大进修学习、经济危机、日本侵华、江门沦陷,她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不断解决新的困难,在极度艰难中坚守。她说:“因为我是中国人。”她说:“我不会向鬼子低头的。”她还说:“我绝对不会为日本人服务。”战争期间,她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救助人民百姓,坚守在最前线。为了不让百姓雪上加霜,免费诊症、免费送药。面对日军的威胁和恐吓,也丝毫不畏惧,直面面对,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她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大家。那时,她是44岁的肖白。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子民,肖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举国欢腾。她,完全切断了与加拿大教会的关系,参加中国的建设。她说:“我的信仰依然不变,我仍然会去教堂做礼拜的。但是,我热爱中国,热爱家乡,热爱医疗事业。现在百废待兴,中国需要我。我一心治病救人,这是我一辈子至高的信仰。”可能深受孙中山革命意志的影响,也与小时候父母的教育及家庭观念有关,她始终坚持着回国的想法,始终坚持着报效祖国的信念。那时,她是52岁的肖白。
她,是北街医院的院长,张肖白。在她的领导下,北街医院几经曲折,克服困难,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医院的规模、技术力量、医疗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和攀升,从此迈向迅猛发展的第一个新高峰。她为医院躬身亲为,强化管理,倡导科学专研精神;她为患者竭尽所能,处处替患者着想,想办法为患者提供更科学、高效、人性化的诊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她为医院和员工慷慨解囊,哪位员工有困难,她都会自掏腰包主动帮助,且从不作声;医院需要购置设备,她也毫不吝啬,甚至把自己全部家当都贡献出来,因为她说:“钱财如身外物。医院就是我的家,我热爱医院这个家。现在医院需要钱,将钱用来购置设备,发挥的作用更大。”是的,她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为了祖国的医疗发展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那时,她是57岁的肖白。
她,是张肖白
学习了《张肖白传》
张院长的那份坚韧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深深地撼动了我
我很庆幸及荣幸
能够成为江门市中心医院(前北街医院)的一份子
也非常感谢张院长和前辈们
辛辛苦苦为我们后辈打下的一切
为此,我将继续传承张肖白精神
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回馈社会,服务大众
撰稿:妇科 孙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