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 编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近日,江门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开展了2022年江门市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我院重症医学科王浩渊家庭荣获江门市十大“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家庭
学习“最美”
感受“最美”
王浩渊,男,198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蔚县,妻子陈晨,山东泰安人,两人是中山大学研究生同学,2008年7月毕业后来到江门市中心医院工作。工作14年过去,王浩渊现已成为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助理,陈晨也成为江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的副主任医师,科室医疗小组骨干。两人2009年结婚,2010年儿子出生,2016年女儿降临,家里的四位老人虽体弱多病,但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一家其乐融融。同为医务人员,工作性质决定了在工作生活上有时候会“厚此薄彼”,但两人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家庭成为了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01
【爱岗敬业,携手共进】
王浩渊夫妻二人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工作已经14年
在医院“仁心仁术,济世救人”的仁济精神感召下
夫妻二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用平凡而崇高的医德之光
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重症医学科是维护生命最后的一道防线,当然也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王浩渊不仅对患者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对于患者家属,他总是能推己及人,用春风化雨般的话语抚慰家属们伤痛的心灵。从医14年,王浩渊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及家属投诉,家属赠送的锦旗、表扬信挂满科室墙壁。医海无涯,学无止境,王浩渊紧跟学科发展,注重新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医学素质。参与江门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四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到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阜外医院、南京东南大学等地学习深造,先后担任科室ECMO(体外膜氧合技术)小组秘书,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秘书等。2016年10月 ,参与江门五邑地区首例ECMO患者的救治,患者康复出院;2021年1月通过主任医师职称评审,8月入选江门人才库二级人才;2021年7月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层竞聘,当选为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
陈晨在工作上也和丈夫携手共进。肿瘤被人们称为最难治愈的疾病,人人敬而远之,陈晨医生作为肿瘤科医生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她总是能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和如沐春风般的话语让患者安心,让患者家人放心,重燃希望之火,与病魔抗争。陈晨医生先后到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地学习深造,现是科室副主任医师,江门人才库三级人才,科室医疗小组骨干。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陈晨医生协助科主任,带领科室同事创建了“癌症无痛病房”,2021年3月,陈晨当选为广东省GAST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当前参与江门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四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02
【挺身抗疫,勇于担当】
生活总是在起起伏伏中度过
2010年大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喜气洋洋
但2014年王浩渊的岳母
诊断为乳腺癌的消息让这个家庭变得沉重
2016年小女儿出生
夫妻俩不仅要安慰开导老人家
还要照顾一对年幼的子女
家庭的负担也重起来
同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
在单位上要挑的担子也更重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神州大地,广大义务人员逆行而上,负重前行,守护中华万民安康。在家人的支持下,王浩渊积极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锋队,在2020年4月初进入隔离病房,成为一位70岁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当时江门救治患者中年龄最高者)的管床医生。进入隔离病房的前一天晚上,王浩渊能深切感受到妻子的担忧和坚韧,妻子也能体谅到丈夫把生活重担压在妻子肩上的愧疚。二人都深深明白,在抗疫一线要有家国情怀和医者担当。
夫妻相互鼓励:
“家里托付给你了!”
“家里有我,安心抗疫,早日平安归来!”
隔离病房的工作是紧张的,穿上厚重的隔离服,钻进隔离病房进行一天的工作,当时的新冠肺炎对于患者而言,无异于洪水猛兽,医务人员不仅要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还要对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每天工作结束后脱掉防护服全身已湿透,也累得不想动,但王浩渊还总是会打开手机视频和家人报平安,问候一下妻子,和一对儿女聊聊天。从手机视频传递过来的家的温馨,总会驱散他一身的疲惫,让他第二天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当中去。
03
【万里援疆,默默坚守】
王浩渊的父母是河北老家务农,常年的田间劳作而且年纪大了身体也多病,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2020年王浩渊把父母接来江门同住。而肿瘤再次砸在了王浩渊岳母头上,2020年5月诊断为“舌癌”,行舌大部分切除术,两次的肿瘤打击让老人的身体更加虚弱。两个孩子都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处处需要人照顾,这个家庭负重加压,但是夫妻二人依然坚信,能坚持、相守,把家庭经营好。
2020年7月,选派援疆干部人才的通知在医院发布。看到这个消息,王浩渊医生就迸发出了要报名的冲动,但万里之遥援疆一年半,家里当前的状况时刻都缺不得人手,去与不去两个念想一直在王浩渊心头纠缠。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王浩渊还是向妻子提出想去援疆的想法,妻子听后,垂下头来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坚强得抬起头说道:“到新疆支援,会是一个新的挑战,家里的事我们能坚持,孩子们也需要早点长大,变得懂事,你去吧。”听了妻子的话,王浩渊感动得双眼噙满泪水,他深深地明白,此次援疆不比一年前的抗疫,离开时间之久,路程之远,当前家里负担之重,妻子能做出这个决定是多么的不容易!讲出这番话来又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2021年8月下旬
怀着组织的重托和对家人的眷恋
王浩渊踏上了前往新疆图木舒克的路
图木舒克市2002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
2004年挂牌成立
位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
常年干旱少雨而多风沙
来到异地他乡
他很快克服了气候、时差
陌生工作生活环境等困难
积极融入大集体中开展医疗帮扶工作
王浩渊帮扶的医院近五年借广东援疆的东风,发展迅猛,但学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才梯队架构不够合理、医疗技术短板凸显、科室发展明显滞后。作为图木舒克市医疗援疆工作队的队长,挂职帮扶医院的副院长,王浩渊带领大家以创建五大中心及三甲医院为契机,严格把控制度的落实,规范科室诊疗流程,加强学科管理。目前五大救治中心已通过师市级考核顺利挂牌。在援疆工作队积极帮扶下,医院新成立了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等3个临床科室,进一步细化专业学科。王浩渊带领工作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规范临床诊疗流程。医疗队目前已在图木舒克院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余项,王浩渊在重症医学科开展了俯卧位通气、无创通气、血浆置换、人工肝、重症超声等多项技术,提升医院重症救治能力。还培训了科室3名本地医生,其中包括一名维族医生。不仅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水平,还促进了民族团结。王浩渊带领工作队注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医疗援疆队累计开展义诊巡诊活动28次,开展团场分院授课查房22次,并建立了“疑难患者上送、稳定患者回输”机制,带动了医共体医院的共同发展。进疆以来,援疆工作队积极投身的公共卫生事业,针对心肺脑复苏、儿童新冠疫苗接种、青春期生理卫生等公众课题为公共群体开展线上线下培训8次,提高了图木舒克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21年度王浩渊获得当地医院“优秀援疆专家”荣誉称号、卫健委“优秀援疆医生”荣誉称号、组织部年度考评“优秀”。
入疆以来,王浩渊开展俯卧位通气成功救治了一位39岁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当患者父母把一面锦旗送到他的手中,并说了一段话让他深受感动。“王医生啊!你不是救了我儿子一个人啊!您是救了我们整个家庭啊!”那一刻,他更深切地明白了援疆的意义,更体会到能力在最需要的地方施展,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工作之余,他心里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有时儿子班主任的几句投诉会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喝下一杯咖啡提起精神继续工作。每逢节日或有意义的日子他都会给家人邮寄一份礼物,送去一份祝福,同样他也会收到家人们的礼物和祝福。援疆虽把彼此的距离拉远了,但心却拉近了,视频里五岁的女儿说“爸爸,你多了很多白头发了!”,一句话能让他掩面噙泪,而心里甜如蜜糖。
援疆期间,妻子科室人员紧张,考虑到科室的实际情况,陈晨医生一直坚持上夜班,不因老公援疆而向组织提要求。孩子老人生病了,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都悄然应对不告诉丈夫,生活的重担是妻子独自承担,医院领导同事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日子在大家帮扶下虽有艰辛、却也平稳。
每次通话闲聊中,王浩渊也会谈起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老一辈兵团人喝盐碱水,住地窝子,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兵团,还把自己的子孙扎根兵团继续奉献,王浩渊感慨,和老一辈老兵相比,自己一家人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04
【齐家修身,树正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乃是一个家庭的立足之基、传承之本,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所在。王浩渊一家非常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教。夫妻俩对双方老人都十分尊敬和孝顺。对待家中老人主动关心送温暖,时刻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主动分担老人的忧愁,充分理解老人的絮叨。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里事情也征询老人的意见,使老人觉得受尊重。
妻子不管是抗疫还是援疆,她坚定支持丈夫,自己则工作、家庭一肩挑两担,既坚守工作岗位,又要照顾家庭。她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一对子女也照顾得细心周到。对此,王浩渊满是心疼和愧疚,常常电话里嘘寒问暖,二人的感情也更加的深厚了。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家风是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最重要的因素。他们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十分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们学做人。夫妻俩利用这一次援疆的机会,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妻子陈晨引导孩子们加强自律,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为家里干力所能及的活,王浩渊也鼓励读五年级的儿子,作为“家里目前唯一的男子汉,一定要照顾好、保护好家人!”良好的家教明显见效,一对儿女比之前更加懂事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们说,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牵手相伴十三个春秋,王浩渊一家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家庭的温馨,演绎了平凡的伟大,突显了朴实的珍贵,诠释了幸福的最真实内涵。